玉雪窍玲珑写的是什么花(玉雪窍玲珑写的是哪个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相传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位美貌侍女叫玉姬,她看见人间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就动了凡心,于是下凡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她打入湖中淤泥里,从此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荷花。

>玉雪窍玲珑写的是什么花(玉雪窍玲珑写的是哪个花)

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和高风亮节的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现选择九首描写荷花最优美的诗词,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看看它们的诗眼在哪里?

第一首诗词:南北朝吴均《采莲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头上戴着华丽的彩带与花钿,罗衣飘飘垂在绿色的水面。询问夏日盛装的少女将要到哪里去?是要乘舟去采江南莲。想把暗示爱怜心意的莲子寄给你,辽西三千里,路远道阻无机缘。只希望你早日凯旋,趁这美好的荷花还艳丽澄鲜。

这首诗写出了思妇对在远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忠贞的爱恋,也抒发了思妇对青春难留的无限感慨。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重在抒情,情由景生,触景生情,情意绵绵,意味深长。

这首诗的诗眼是“君”字,“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是主人公思“君”心境的自我剖露。其中,“辽西”与“江南”的对比突出了采莲女与“君”地理上相隔之遥远;欲寄则透出采莲女难以言说的一往深情。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第二首诗词:唐代白居易《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这首诗是白居易出任杭州时创作的,在旖旎的江南风光中,他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便写下了此诗。《采莲曲》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不落俗套,既写景,又写人,自然逼真,意味无穷,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的诗眼是“笑”字,“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弄掉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第三首诗词:唐代王维《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尊一作:樽)

乘坐着轻便的小船迎接贵客,小船在湖上悠悠地前行。宾主围坐在临湖亭中开怀畅饮,四周是一片盛开的荷花。

夏日某一天,王维乘舟至湖心亭饮酒赏荷。景物清新可爱,赏心悦目,诗人心生欢愉,于是写下这首诗。他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这首诗的诗眼是“四面”二字,“四面芙蓉开”一句甚为精彩,“四面”显景色之开阔以见心境之敞亮,芙蓉之嫣然,映衬游客之欢颜。诗人轻松欢快之情韵传播于辞章,使小诗亦随之简明单纯,无甚深意揣摩,只以清新自然得一时之欢然欣悦。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第四首诗词:唐代皇甫松《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远处的人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这首诗清新隽永,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以景衬情,构思之巧妙,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的诗眼是“遥”字,“遥被人知半日羞”,从“遥”字可知看到的人离她很远,并未有什么表现,更没有笑她,或许根本没看到,只是采莲女的猜测而已,而她却以为心事被窥破而娇羞满面,可见采莲女虽然大胆却终究逃不过女儿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笔触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让人玩味。

作者简介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

第五首诗词:唐代温庭筠《莲花》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碧绿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轧轧”的船桨声中驶入白蘋丛中。水面盛开的莲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袜子,到如今莲蕾之上还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尘。

这首诗写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荷塘景色,应是某年诗人在夜晚进入“绿塘”时有感而作。全诗咏莲而不言莲,但不仅有浓厚的色泽,而且也有细密的结构,景物与景物之间衔接得极紧极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着极其繁富的内容,应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迹之妙。

这首诗的诗眼是“袜”字,“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不直接描写莲花,而是以拟人化洛神之“袜”,将莲叶、花等加以笼统的形容,以莲蕊所持有的静态特征来表现塘景,以晚间莲花的唯一标志性特征有香突出了时间之晚。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官终国子助教。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第六首诗词:宋代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首诗的诗眼是“惜”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水从洞口流出,形成一股细流,这本来很寻常,然而诗人却凭空加一个“惜”字,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名句,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等。

第七首诗词:宋代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你看那娇美的荷花多像深闺中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少妇,白净的面颊上淡施红粉如熏了沉水清香;那含露的荷叶多像高高托起的翡翠盘上面流转的夜明珠在闪光。

一带远山如眉黛横卧,一脉清流拉长了月亮的倒影,秋夜的云影映入潇湘。在睡梦中,醉魂要去追逐那企慕已久的凌波仙子,请告诉西风,今夜里给我多送些清凉。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是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写荷塘的美妙意境,以梦中的凌波仙子巧妙地写出了荷花之“神”,给人们留下了咀嚼回味的余地。全诗动静有致而形神兼具、层次分明而流转自如,词风清韵,清新雅舒,暗香袭人。

这首词的诗眼是“静年芳”仨字,“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

作者简介

蔡松年(1107年~1159年)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第八首诗词:宋代杜衍《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我凿破青色的苔藓挖了个小池,池上菱荷碧绿高低参差;清晨水气弥漫的池面上,只见一朵水灵灵的荷花亭亭玉立。微风里摇曳多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恰似那杨贵妃从华清池浴罢缓步走出之时。

这首诗以人比物,神、态兼备。用杨贵妃雪肤花貌、婀娜多姿的娇软形象和她出浴时的神态来比喻莲花,真是柔情绰态、风光无限,起到神形兼备的效果。

这首诗的诗眼是“似画”二字,“似画真妃出浴时”,诗人别出心裁地用“似画”来把节凑放缓、把时间拉长:美景如画,可正在画(动词)啊,在这个画的过程中可以更仔细地、尽情地欣赏!

作者简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第九首诗词:元代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雪白玉润的莲藕,中间有精巧空明的窍孔,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当中。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在一幅莲藕花叶图上题写的五言绝句。诗中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这首诗的诗眼是“苦心”二字,“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苦心,莲籽中间的绿心有苦味,这里是双关语,寓有刻苦、勤苦之意。这里表面说莲心苦,但可以从中体会出更广阔的含义,让人联想到: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

作者简介

吴师道(1283年—1344年),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元至治元年(1321年)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诗眼是诗词之眼,是点睛之笔,是指一句中或一篇中最有灵气的一笔。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一字传神,能使全篇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好友们:您认为呢?请发表高见。欢迎一起分享、讨论和转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