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将领名单38军(抗美援朝将领名单谜材)

彭德怀(1950—1954年)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3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1953年7月,王平与杨勇司令员发起了志愿军赴朝后的最后一个战役--金城反击战,战斗14昼夜,收复160平方公里土地,把战线向南推进了3至6公里,使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该战后来成为我军历史上大规模阵地进攻战的典型战例。

>抗美援朝将领名单38军(抗美援朝将领名单谜材)

1957年2月第二次入朝,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政治委员。组织部队加强战备,参加朝鲜的和平建设。1958年10月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组织志愿军部队撤离朝鲜回国。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王平(1907-1998),湖北黄石阳新县人。原名王惟允,后改名王平。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八路军军区政委,解放军察哈尔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志愿军政委,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委常委。中共第十一届中委。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顾委常委,中共第十一届中委。

王建安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1951年8月,甘泗淇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部队政治工作在保证部队英勇作战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甘泗淇赴朝任职期间,亲临一线,带着从国内来访的记者和作家们,采写先进典型事迹,鼓励战士们争当英雄模范。结合志愿军实际,对政治工作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作认真的探讨。其中关于政治工作要“钻进去,冒出来”等重要论述,对全军政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1952年6月,他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志愿军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当前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同年12月,甘泗淇从朝鲜回国,出席全军参谋长、主任联席会议。会上,他从总结志愿军政治工作经验入手,探讨了政治工作中带有根本性的几个问题,受到与会者的重视。

甘泗淇(1904—1964),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湖南省长沙宁乡县人。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〇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参加指挥了扶眉、兰州、宁夏、河西等战役。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回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震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杨勇(1913-1983),原名杨世峻,湖南长沙浏阳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任红军师政委(参加长征),八路军军区、纵队司令员,解放军“二野”兵团司令员。建国后历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和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委、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委、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0年,杨成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入朝后的第一轮作战是反击联合国军事探性进攻和“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文登川之战是二十兵团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第六十七军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生平简历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1929年参加闽西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团团政委,红一军团师政委、后任师长兼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1948年后任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巷、绥远、平津、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1952年后,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杨得志(1954—1955年)志愿军司令员

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4万余志愿军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联合国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1954年回国。

生平简历

杨得志(1911—1994),原名杨敬堂,湖南省醴陵(今属株洲)人,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任红军师长(参加了长征)。八路军纵队司令员,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杨罗耿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建国后历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对越作战西线总指挥,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共第八至十二届中委,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

1950年11月,宋时轮率部入朝参战,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与指挥第二、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等。

宋时轮任职时期指挥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全歼“联合国军”美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加强团),创造了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消灭美军建制团的纪录。在第二次战役中指挥东线作战,共歼“联合国军”1.39万余人,给美“王牌军”陆战第一师以沉重打击。

生平简历

宋时轮(1907-1991),原名宋际尧,别名宋之光,湖南省株洲醴陵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共。黄埔军校五期生。新民主主义时期历任红军中央苏区西方军参谋长、军长,八路军纵队司令员,解放军兵团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淮海”等三大战役。建国后历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委、军科院院长、中顾委常委等职。中共八、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委和中央军委委员。

1950年起,周桓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主持支援前线的后勤工作,参与领导东北军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后勤保障。

生平简历

周桓(1909-1993),辽宁省安东县(今东港市)人。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第一、二次攻打长沙的作战,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太行反“扫荡”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共中东北局常委、东北军区副政委、沈阳军区政委、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顾问等职。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委。

周士第防空部队司令员

1950年,周士弟亲自到东北地区和朝鲜战场进行实地勘察,他将各大城市担负防空任务的部队组建起来,奉命成立了解放军防空军,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防空部队与美空军共作战10038次,击落美机413架,击伤1559架。

生平简历

周士第(1900—1979),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2年参加革命,1924年12月加入中共。黄埔一期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师长曾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历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长征),八路军师参谋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历任防空部队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等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周纯全志愿军后勤部政委

生平简历

周纯全(1905-198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3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黄麻起义。历任红军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大”分校校长、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志愿军后勤部政委,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周纯全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抗美援朝经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