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逛书店与博物馆。
>张之洞博物馆(张之洞博物馆设计风格)
每次走进一家书店、一家博物馆,就是一次旅行。书店是思想,博物馆是历史,两者都在保存文明。
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喜欢与文化艺术贴近,很多展览在售楼部里出现,艺术展、装置展、画展等等,每次看展,都是一场补课。
在武汉,省博、市博、江汉关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湖北警察史博物馆、万林艺术博物馆、翟雅阁、浮生艺术馆...
武汉有120多座博物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7-8月份,武汉有50多场艺术展览。我们的城市,不缺钢筋水泥,缺的是懂艺术的眼睛与耳朵,和一个爱艺术的心。
8月26日上午,我去了两家博物馆。
两家的主题很小众:一家是钢琴,另一家是桥梁。
01
钢琴,在西方,被誉为“乐器之王”。
琴台钢琴博物馆,在琴台大剧院内,展区有180多架古董钢琴,其中有林肯总统用过的钢琴。
这是全国最大的钢琴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的主人,是工学博士贺立军。
12年前,他为了给女儿买一架钢琴,无意间淘到一架1911年的古董钢琴。
从此,他迷上了收藏古董钢琴。开着卡车横穿美国,四处寻找。如今,他从世界各地收集了1000多架古董钢琴。多数存放在江夏的修复中心。
镇馆之宝,是一架价值1000多万的钢琴。
1865年,9尺黄金“施坦威”大钢琴。
这台钢琴,是美国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家族为小女儿,花50斤黄金定制的嫁妆。
这架经过修复的钢琴,“外立面”全部用的是金箔,金光闪闪。
这个系列的钢琴,在全球仅生产了5架。我看到的这架,是最大的一架。
施坦威,钢琴之王,钢琴中的劳斯莱斯。每年纯手工生产3000多架。
施坦威,是一个木匠。他喜欢音乐,在自家厨房里,为他的爱人造出了第一架三角钢琴。
工作人员陈东远介绍,这架“镇馆之宝”,仅外借过两次,一次是为了航天英雄,在北京航天城举办的中国航天日庆祝活动,另一次是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的武汉音乐会。
一架钢琴由一万两千多个零部件组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制造技艺,每个时代制作的钢琴都有独特音质与音色。
陈东远说,好钢琴,最重要的是材料和工艺。
今年,古董钢琴将与编钟在省博,办一场现场音乐会。
这个博物馆周一闭馆,平时早9点到晚5点开门,门票50元。
“喜欢弹钢琴的,可以早点来。”博物馆的阿姨说。
在古琴台,遇到钢琴知音。
02
地处两江四岸的武汉,是建桥之都,也是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天气持续晴好时,鸟瞰长江武汉段,7座跨江大桥尽收眼底。
中国桥梁博物馆,位于汉阳四新大道、中铁大桥局桥梁科技大厦一楼。
这座博物馆,浓缩了一部中国建桥史。我们如何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在博物馆的墙上,毛主席的“天堑变通途”,是展览的主题。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夹着一块板,跨过一条河或一个小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构想始于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12年提出建桥设想。詹天佑、李文骥、梅旸春、茅以升等曾提出4个版本的建桥设想,有的还进行过初步的勘测设计工作,展厅内展示了当年各个设计图纸。
1670米的武汉长江大桥两边,有50多种浮雕雕花铸铁构件,图案中,有花鸟虫鱼,代表吉祥与丰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石雕,赋予大桥以丰富的表情,表达了大桥的气质。
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并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馆内展出了当年建桥工人、潜水员胡宝玲穿过的潜水服。当时,江底中心的几个桥墩基础的施工深度达到六七十米,潜水员只能使用普通设备进行水下探测和施工。
胡宝玲突破了深潜60米的“警戒线”,下潜到70米。这一壮举被称为“超越人类极限”。
在造桥方面,我们有诸多“世界第一”:
在武汉,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全漂浮体系斜拉桥——青山长江大桥。
目前世界排名前10的跨海桥梁中,中国占6座;世界排名前10的悬索桥,中国占6座;
世界排名前10的斜拉桥,中国占7座;世界排名前10的拱桥,中国占7座;世界排名前10的梁桥,中国占5座。
这些数字背后是什么?
经验、技术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与一代代传承的建桥精神。
中铁大桥局,60多年,建造了3000多座大桥。花20元,在5D影院里吹着风,还能淋点细雨。一部短片,追完大桥的前世今生。
桥梁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一到周六,提前一天在「武汉桥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免费预约,凭预约码和身份证入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后记]
我是一个码字人,慢慢写着这座城市的点滴与温情。
武汉藏着很多有趣的地方,在武汉生活20多年,都不知道这样的博物馆。之前说要带儿子暑假去光谷的建筑博物馆,一直没有时间。
这次博物馆之旅,收获最大的是古董钢琴的匠人与大桥的建设者。他们都是工匠,为艺术、为国家。匠心是他们的相通之处。
一个用169年,造钢琴中的劳斯莱斯。另一个用60多年,造了3000多座大桥。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10年、20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同时,期待着武汉能出更多的匠人与国之重器。
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启示是,沉下心做好产品,打磨好每一个项目,做长期主义者的准备,习惯跑马拉松,终将得到市场的掌声。
做人与做企业一样,要有爱,热爱、深爱、厚爱。如贺立军、施坦威、建桥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焦虑内卷的地产人,赶在开学前带着孩子,到这两家博物馆逛逛。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