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

这篇开始把之前孙策、孙权打江东的内容重写,之前写的比较简单,不够详细

孙坚死后,孙家按理说即将走下历史舞台,孙坚部分可以移步这篇:孙坚:东汉末期武力最猛的人为何连一郡之地都无法拿下?(取天下最重要的是谋略!)

比如三国另一巨头袁绍死后,汝南袁家立刻四分五裂,被曹操轻各个击破,统一了北方。

>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

但是孙家没有重蹈袁家的覆辙,因为孙坚养出了两个好儿子,一个打下了江东的基业,另一个守住了基业,还开疆拓土成为一国之君!

先说打下基业的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

孙策当时人称小霸王(比较巧,上一次被称作“霸王”名号的项羽也出自江东这片土地,小霸王的名号,表达了江东人士对孙策武力的高度认同。)

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军时,孙策与家人留在寿春居住。

只有十几岁的孙策就开始在寿春结交名士,名声渐渐传播开了(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

十多岁的话按照现在的标准最多就是个高中生,这份少年老成即使放在古代也是非常罕见的。

舒县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

周瑜上台亮相了!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祖上世代高官,高祖父周荣任尚书令,从祖父周景和其子周忠都干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周瑜父亲当过洛阳令,伯父周尚是江东大郡丹阳太守。

周景牛到啥份上呢?他做豫州刺史时征辟的从事如汝南陈蕃,颍川李膺、荀绲、杜密等人,后来都成为了党锢之祸的主角。东汉党锢之变下部:太监与士大夫的巅峰之战。

庐江周家妥妥的顶级士族,论家世仅次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周瑜要是有点想法,江东其实更应该属于周家。一辈子能遇到这种有能力、忠心耿耿的好兄弟真是孙策最大的福气!

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两人恰巧同岁,一见如故,便推诚相待,互敬其才(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

孙策和周瑜随后正式结为兄弟,周瑜劝策徙居舒,策从之(孙坚在外征战,孙策周围并没有多少嫡系兵马,周瑜是想以家族势力庇护孙策)

决定汉末东南走向的江东双璧正式出道!

周瑜之后不仅在孙策渡江战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援,更在他死后成为孙家的定海神针,帮助孙家最终在汉末大纷乱中巩固住了这份家业。

191年,孙坚打黄祖时被流箭意外干掉,侄子孙贲率领着孙坚的部曲回到了袁术那,继承了孙坚的豫州刺史职位,孙策护送孙坚遗体返回了老家江东,葬在了曲阿,开始为老爹守孝。

193年,孙策守孝完毕,举家渡江迁居江都。

?为什么去江都呢?

周瑜向他推荐了当地的一个高人,说这个人很有眼光和头脑,建议他向此人当面请教。

此人名叫张纮,字子纲,徐州广陵郡人。

张纮曾被本郡荐举为茂才,名气很大,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纷纷辟他为掾属,但他拒绝应召,避乱江东(能让三公都争抢的人其分量可想而知)

父亲死后,孙策也处在迷茫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于是他多次拜访张纮,最终依靠真诚打动了张纮(策数诣纮,咨以世务)

孙策向张纮请教,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阳,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

张纮为孙策说出了孙吴版的隆中对,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拿下江东,西取荆州,之后据守长江,奋威德,北上扫清曹操等人,匡辅汉室,建立和当年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业!

孙策听完茅塞顿开(皇叔在听完隆中对后估计也是同样的感受吧)

此后孙策、孙权两兄弟坚定不移的执行张纮的战略,终于建立了三国之一的孙吴。

孙策从张纮那出来后就决定马上开始行动,将家小托付给了张纮,赶赴寿春去见袁术要回父亲的旧部(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於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原明使君垂察其诚。”)

袁术听其言语,察其举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过人之处(蒋钦、周泰、陈武等名将,都是在孙策居淮南时前来投奔的)

但要马上将孙坚旧部还给他让他自立,袁术又心有不甘(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

袁术将此事推给了孙家内部去解决,你舅舅吴景是丹阳太守,丹阳出精兵,你可去丹阳招兵买马(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吴景又是怎么当上丹阳太守的?这就牵扯到袁术和曹操的?纠葛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