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亲王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亲王的正室为亲王妃。一些邻国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此外,欧洲中世纪以后,中文也用“亲王”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

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中文名

亲王

外文名

King

拼音

[qīn wáng]

品级

王的第一等

类别

爵位

起源

秦汉

封建制度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šo i cin wang”。清初,入关有功的八大家亲王都赐有大型府第。由于他们战功显赫,赐封以后,其子孙可以“世袭罔替“,,是故,后世以礼亲王为首称为八大家铁帽子王。

康熙时康熙把他的父亲封成了恭亲王后,从此恭亲王就只有王府而没有王爷了。雍正将他弟弟永璘恩封为庆亲王,乾隆时把庆亲王改为恭亲王。

道光皇帝生前就欣赏奕 ,死前“朱谕‘封皇六子奕 为亲王’”。咸丰元年(1851),奕 封恭亲王。

恭亲王奕 (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他积极出谋献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的危局,迎来同治中兴。然而他命运坎坷,他支持慈禧太后北京政变,得到了委以重任的报答,但随即而至的是慈禧太后的不安和打击。后期他在统治集团内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无所建树。  

三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连封都统、右宗正、宗令。五年其母孝靖成皇后去世,奕 为其母争封号,被免去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七年才恢复他的都统,九年又授内大臣(侍卫处次长官)。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 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 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在议和期间他笼络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宝鋆(总管内务府大臣)、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奕 、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各列强国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咸丰帝去世后,奕 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摄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全部免职,换成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日本

日本于飞鸟时代起实行律令制,天皇之子及兄弟封“亲王”位阶(皇女及皇姊妹则封为内亲王),给予田地及俸禄,皇孙之第二代至四代(视乎场合)称为诸王。平安时代以降有亲王宣下的制度,天皇之子要经过亲王宣下才会封为亲王,某些时期只有天皇嫡子才获封亲王,庶子只能封为王。另外,一些天皇养子也会被封为亲王。

律令制中,亲王之品秩由“一品”至“四品”不等,品位因犯罪而被剥夺的亲王又称“无品亲王”。江户时代以前出家的亲王为“入道亲王”(にゅうどうしんのう)、出家後才获亲王宣下的皇族称为“法亲王”。

明治时代以降,日本天皇的直系子孙三代以内皇子、皇孙称“亲王”。

朝鲜

朝鲜王朝末年高宗称帝,国号改为大韩帝国后,才开始使用“亲王”位号作为皇子的封爵。大君是朝鲜古代国君的兄弟或儿子。朝鲜王室除世子外,王后所生儿子被封大君,庶子封为君。[2]

参考资料

1.亲王和郡王具体的区别介绍,清朝亲王郡王一览表·江都在线

2.朝鲜王朝中大君为何阶位·历史新知

标签: 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