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博陵(今河北定县)地方有一位书生叫崔护,他仪表堂堂,学问也很好,只是有些清高骄傲,所以很难与世俗相合。有一次,他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失败。他心情很不愉快,整天闷坐,长吁短叹,亲戚朋友都劝他外出走走,散散心。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听从了人们的劝告,在清明节那天,一个人到京城长安南郊去踏青。走着走着就到了一个村庄。这村子不大,但房屋整齐,林木茂密,虽然是初春时节,但桃花已经开放。他走累了,想找个地方歇一歇,特别是口渴得很厉害,于是就向一户人家走去,想讨点水解渇。走到门前,只见大门紧闭,从不太高的墙头望进去,院内挑花盛开
崔护很有礼貌地轻轻地敲了敲门,却听不到一点动静。他又重重地敲了几下,才听到有人来开门。来人是一女子,先从门缝中暗暗地瞧了瞧,轻声地问道:“您是谁呀?”
崔护马上报出姓名,并且请求说:“独自春游,因酒后口渴,烦您赐给茶水。”
女子见崔护五官秀丽,礼貌周全,于是把门打开,请崔护进院休息,并马上摆上桌子,请崔护坐,接着,进屋端来了茶水。她让崔护坐着喝茶,自己就靠在门口桃树的斜枝旁站着。
崔护一边饮茶,一边端详着这位女子。只见这女子青春年少,美貌动人。她满脸红晕,与桃花相衬,更显得十分娇美可爱。
崔护问了问她家中的日常生活,女子答话极为简单,也很少发问,但眼睛久久注视着崔护,眼光里流露出一种期待的深情。
坐了一会儿,崔护告辞,女子送到门口后就急转回屋,崔护走出门后,也回过头深情地望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以后,崔护再也没到过南郊那个村庄,直到第二年的清明,才突然忆起去年春游时的情景,想起那位女子来,于是又好奇地再去南郊看看。
走进村庄后,很快就找到了那户人家。只见门墙依旧,桃花盛开,门上却是一把大锁锁着。崔护感到非常遗憾,于是就从自己随身带的袋子中取出笔砚,在左边的门扇上很认真地题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完诗,崔护又郑重地写上“博陵崔护”四个字,然后很惆怅地回家了。
过了几日,崔护偶然又到了城南,还想到那女子家去看看,刚走到那题过诗的门前,突然听到院内传来悲悲切切的哭声。崔护十分惊奇,于是连连敲门。这时,一位老翁走来开门,开门以后,老翁打量了一番崔护,问道:“您莫非就是崔护先生么?”
崔护点着头,回答说:“小生正是,敢问家中有何悲苦之事?”
老翁听后,热泪涟涟,他哭着说:“先生,您害得我女儿好苦啊!”
崔护一听,大惊失色,又不好多辩。接着,老翁述说了情况:“自己有一独女,知书识字,尚未婚嫁,自去年清明之后,常常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前几天,与女儿一同出门,回家时见了门上题诗,她诵读几遍之后十分悲痛,接着就病倒了。几天都不进饮食,今天都晕死了,人事不知。”说完,老翁又哭个不停。
崔护一听,十分伤感。他泪流满面地说:“请允许我赎罪吧!让我一睹姑娘芳容,为姑娘痛哭吧!”
老翁同意了。崔护进到闺房里,只见姑娘两眼紧闭,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崔护非常内疚,他极诚恳地坐在床前,双手轻轻地托起姑娘的头,然后让她枕在自己的胳膊上,一边哭着,一般祈祷说:“姑娘呀,我崔护就在这里,我崔护在这里呀!”哭声十分诚恳,十分感人。没有多久,奇迹发生了,姑娘睁开了眼睛。一会儿,眼珠也开始转动,姑娘终于醒过来了。
老翁和崔护都很高兴,为了感谢崔护,老翁将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崔护终于中了进士,任过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并成为了岭南节度史。
崔护的爱情故事是很浪漫的,虽是一种传说,但体现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并由此形成了“人面挑花”的典故。
崔护在门上题的这首诗后来流传了下来,它的题目叫《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文字通俗易懂,加上这爱情故事,更是为人们所传诵。特别是诗中的后两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挑花依旧笑春风”,更为人们常常引用,形象地表现了那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惋惜之情。
故事选自《名言故事》该书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出版。它以故事形式介绍了一些古代名言的来源,解释了它的含义。现已绝版。只有孔夫子网上的“福临门书摊”尚有十几本出售,价格仅26元,欲购者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