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为一体,就是因为中国文明内核为纽带,才形成一个共同体,彼此成为一个互不分离的紧密体。少数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五胡乱华最终成为其中一份子,辽金盛极一时,最后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子。
>契丹是现在的哪个省(契丹是现在的哪个省份)
即使是元朝,最后蒙古族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入中华大家庭。可见民族融合是当时中国文明的功效,也是一种必然。那么众多民族中,契丹又是怎么归入中华文明,而其所掌控的地区又位于现今的哪里?
一、契丹建辽之后的地域
契丹本是东胡鲜卑族的分支,一直在关外地域生存,以游牧而存活。直到唐末至五代十国之后,契丹才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族群,成为契丹的皇帝,建立契丹人的政权。契丹开始自己的崛起之路,而五代十国的纷争,使得契丹获得不少的利益。
契丹后来相继征服蒙古草原以及关外之地,逐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以辽作为自己的帝国名称。辽国成为契丹最鼎盛的阶段,200年的历史,使得契丹曾与北宋并立,并始终压制北宋。可见契丹人的强大,而辽国之所以能够占据主动,与其占据的地方有关。
那就是幽云十六州,也就是今天河北之地,使得北方没有长城天险。骑兵可以随意过河至开封,这也是宋朝屡次吃亏的原因。辽国的强大与幽云十六州有很大关系,从中获得先进的农耕文明技术,使得自己能够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促进契丹族群的壮大与辉煌,其控制领域也因为自身的强大而得以延续。统治着东北之地至库页岛,外蒙古等地,一直延伸到西域。可以说其能够与西夏和北宋并立,不仅是自身实力问题,也与控制区域庞大有关。
有足够的纵深周旋,面积并不次于北宋领土。即使面积庞大,但是毕竟只是族群部落分权统治,也就没有北宋统治的牢靠。仅仅依靠部落联盟进行对广大地区的间接控制,而不能实行实质性的政权统治。
二、辉煌之后的败亡
辽国实行的是两级制,也就是南北分治。北部广大区域,由于族群较少,而异族较多,只能维持武力与朝贡臣服制,属于散养状态。而自己的核心区也就是辽东与幽云十六州则是自己的根本盘,依靠自己的族群优势与农耕文明的便利,形成农牧混合体制。
这也是契丹人为何屡次与宋朝爆发冲突,而不放弃此地的缘由。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其强大的根本。为此不惜数次与北宋进行战争,直到澶渊之盟确立,此后宋辽再无争端,也是因为此地的重要性。
但任何王朝都有盛极而衰的过程,辽国也是一样。契丹因为高压的民族政策,导致自己的强盛也只是盛极一时。后因为统治者的安逸以及腐败,最终不可避免进入衰退期。此时作为治下部落的女真人开始崛起,因不满暴政与压迫,终于在阿骨打的带领下,扛起反辽大旗。
短时间内就把诺大的辽国打得分崩离析,最终国祚不保。金国控制辽国的地盘,成为新的主宰。此时辽国还有一部分族人,不甘心成为金国的奴隶,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开始西进之路。最终在中亚地区建立西辽,也就是后辽时代。
只不过也只是苟安一时,躲过金国的追击,却被后来的蒙古帝国西征所覆灭。这个由契丹人所建立的王朝,最终还是难以摆脱覆灭的边缘。
三、成为中华一份子
契丹人用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不次于北宋的帝国。但其崛起于幽云十六州,吸收汉族的农耕文明而成立自己的政权模式。却也因为宋朝的岁币与幽云十六州的产出,做到自给自足。失去原有游牧民族的习性,最终在腐化堕落中,被后起之秀金国覆灭。
其族群大部分沦为金人之下的子民,成为新王朝的一份子,二等民待遇。而其流落中亚的分支,也成为当地的融合民族。主体还是在中国北方留存,与其他各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结语:契丹建立的文明,辉煌期就是建立辽国,并占据幽云十六州地区。才开始达到自己的顶峰期,形成一套农牧混合体的制度。只不过因为二者融合的弊端,又使得问题在后期统治者放纵不作为的情况下,最终被金人所推翻。
而契丹人强盛时期,所控制的区域就是当今的河北、东北、外蒙古、内蒙古、以及库页岛地区。这可以说是涵盖中国河北地与关外地区,以及俄罗斯与外蒙古地区。因为地域大,才能够与北宋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