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十八弯》是李琼演唱的歌曲,由佟文西和尹建平作词,王原平作曲,收录于音乐专辑《山路十八弯》。
1999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一袭土家衣衫、俏皮活泼的武汉姑娘李琼,用她那特有的高亢、明亮、清新的音色和无饰、本色、邻家小妹一样的演唱风格,征服了全国听众的耳朵,唱醒了土家山水的卓异俊秀,唱出了土家儿女的炽热情怀。
>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哭嫁歌词)
2000年,该曲获得第7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歌曲奖。
该曲最初的名字叫《太阳之子》,后来阎肃将其改名为《山路十八弯》。该曲的歌词脱胎于词作家佟文西在故乡长阳创作的诗歌《土家的歌与路》。1990年夏天,佟文西去鄂西采风,他在当地欣赏到了摆手舞、巴山舞、哭嫁歌等土家族民俗表演。佟文西和省文联的艺术家余味未尽,走进了长阳深山。
一天晚上,他们在靠近清江的一个集镇上。当晚,月光晶莹透亮,佟文西激动得彻夜未眠。第二天他突然灵感迸发,歌词“排对排”、“串对串”奔涌而出。
此次采风,佟文西共创作了12首歌词。这首“颠簸之作”是他最后创作的一首,名为《土家的路与歌》,即后来的《山路十八弯》。当时,汽车在山路上爬行时,他看到了清江河、云雾缭绕的远山等景色所吸引,于是创作出诗歌《土家的歌与路》。该曲的歌词则是在该诗歌的基础上,经过三年打磨而成。
《山路十八弯》中,李琼通过高亢、明亮、清新的音色和演唱风格,征服了听众的耳朵。虽然该曲的旋律很上口,但是李琼版本的演绎基本上靠喊唱,因此很难感受到她的声乐底子和演唱技术。作为一首高音歌曲,该曲也成为一些演唱者充分展现嗓音条件及音域的曲目。
这首歌词洋溢着艺术美,俗雅兼备,唯美唯新。可以说,这首词是语言美、视觉美、内涵美的一个优秀之作。排比对仗、节奏韵律、情感递进等等的文学手法运用,给人以语言审美滋润;“十八弯”、“九连环”、“金银寨”、“珠宝滩”、“山妹子”、“放排汉”构成的土家族色彩斑斓画面,给人以视觉审美冲击;而“男男女女的悲与欢”、“老老少少的苦和甜”所概括的土家人过去与现实、梦幻和期盼,则给人们呈上了内涵审美的震撼。
山歌多叠字,缺少叠字,就少了山水的气势、山歌的特色,更少了激越的情感。这首歌词中叠字的运用,是十分艺术的。首先采用首字重叠法,“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其次,粘连叠字,“十八弯弯出”,“九连环环出”,“排对排排出”,“串对串串出”,把山歌的风味张扬到极至,使情感如水曲直流淌,有着一泻千里的气概;如山刺破青天,有着擎天一柱的高亢。再次运用叠韵,“弯弯环环,环环弯弯”,“串串对对,对对串串”,如珠滚玉盘,入乐悦耳,如山洪雷鸣,飞龙腾空,真正是山的气势,水的欢情。而开头的引子,“山里人爱太阳”,总领全词,纲举目张,真正的具有了元曲“奔迸式”情感的精髓。
在歌词的艺术美之外,还必须提及的是歌词的人文美。歌词中隐含的当地百姓的生存和情感状态、隐含的他们那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隐含的他们骨子里透出的随遇而安的自在气质,或许,听者只有亲临土家山寨住上时日,才能领悟词作者深埋于词中极具人文美的“隐含”。
《山路十八弯》是王原平创作的歌曲中最具鄂西南土家族音调风格特色的歌曲之一。歌曲动情、优美,旋律性强,这是一种从生活底层里来的、质朴极了的那么一种歌曲。歌声清纯,像纳入了山泉的音,纳入了山鸟的音,每个字,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他将原生态传统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和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融合在一起,凸显了鲜明的民族性语言和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同时注重对湖北荆楚传统音乐文化中核心腔格的运用与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歌曲中从“大山的子孙”开始的引段,是王原平对传统音乐文化中喊唱山歌开头方式的借鉴,同时也突出了地方语言风格的特色。
而在B段中又贯穿了衬句,将男生伴唱与女生独唱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借鉴了传统音乐中的唱和方式。这种穿插对比后的融合统一生动地显示了地域民族风格特色。还应值得提及的是,B段是A段的对比乐段,从“没有这十八弯”到“壮如山的放排汉”,这是一个复合乐句,继续了A段中摇曳的节奏型。李琼又运用了独特的甩腔加以演唱,那份豪迈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从“十八弯啊九连环”这里开始,一直到结束,是整首歌曲的最高潮,这里的节奏也开始变得绵长起来,把土家阿妹的柔情似水和绵绵情思,都表达得十分到位,最后一个感叹词的高音拖腔更是将激越的情感送上了九霄云外。整首歌曲有着丰富的节奏律动,加以丰富的音高旋律线,无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这是曲作者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是其艺术生命力所在。
李琼运用民族的唱法,遵循着曲作者为她量身创作的旋律,准确地演绎和表达了歌词的意境,以了无包装的本色歌声,勾画出一位清纯活泼的山里妹子,唱出了浓浓的土家方言音韵。李琼版的《山路十八弯》,感动了土家百姓,感动了川鄂百姓,相信也感动了华夏大多数的百姓。
而一切美的主宰,正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