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杜甫自助游玩了“吴越”,钱没了,想起了要参加“高考”改变人生,实现人生梦想。参加第一次“高考”的杜甫,那一年刚好24岁,发挥不好,无缘“985”。这一年张九龄已经官至中书令,李林甫同平章事,李林甫官越大,杜甫的下一次高考估计也泡汤了。
>杜甫是什么朝代的(杜甫是什么朝代的人)
“高考”失利也没事,大唐的外面很精彩,我要去旅行。杜甫在“游齐赵”时,王维已经是河西节度幕里当监察御史了。可惜的是,杜甫错过了和大唐两位大师级别的诗人相遇。
一位是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王昌龄,另一位是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因为杜甫29岁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这两位诗人结束了在大唐的生活,去到了遥远的天国,不知道那里有没有遇见玉皇大帝。
假如杜甫当年遇见王昌龄和孟浩然是不是会改变自己的人身轨迹呢?
落榜也没事,我还年轻,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杜甫告别了长安,背起简易的行囊,向齐鲁出发,来到齐鲁大地,远望泰山,竟然写下了少年时期最得意的诗篇《望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考”落榜还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果然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派。不就考个试吗?我还年轻,年轻就是本钱,盛世长安处处皆风景,年轻的杜甫就是这么洒脱。
说到杜甫第二次“高考”,先交代一下,高考之前遇上了李白和高适,在东都洛阳,这时杜甫33岁,一个大龄青年还是一事无成,李白这时已经离开长安,这一年也是岑参等进士第。
天宝六载,大龄青年杜甫36岁,在长安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杜甫本来信心满满,会的都写完,蒙的全对,但是结果还是落选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前面我说过,李林甫官越大,大唐的知识分子越遭殃。皇帝本意是想诏征“天下士有一艺者,皆得京师就选”。考完试后李林甫上报说“野无遗贤”,杜甫和所有考生的命运一样,无缘“985”。李林甫以“草野之士猥多,恐泄露当时之机”,说“举人多卑贱愚聩,不识礼度,恐有俚言,污浊圣听”。就这样,杜甫只能“应诏而退”,正所谓: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
维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第二次高考落榜后,杜甫还是留在长安,多次写诗给韦济和张垍希望能给自己一官半职。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可是,杜甫的工作还是没有任何的着落,40岁那一年进了《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最终还是“奸臣当道”无缘“仕途”。有陆游诗《题杜少陵像图》为证:
杜公四十不成名,袖里空余三赋草。
车声马声喧客枕,三百青铜市楼饮。
杯残朒冷正悲辛,仗内斗鸡催赐锦!
大唐伟大的诗人,竟然在追梦的路上走到了人生的第四十四个年头,这一年杜甫四十四岁。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来杜甫的这个工作还得感谢“崔十九”呀!
有了工作本该是实现人生梦想了吧!那还真不是,这一年杜甫丧了幼子。第二年,
玄宗奔蜀,杨国忠呜呼哀哉,杨贵妃永远离开心爱的情哥哥。皇帝跑了,国相没了,贵妃“自杀”了,看来我们的诗人杜甫也不会有什么美丽的前程吧?有诗为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