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日记(游庐山日记翻译)

石门涧山水文化再体验

石门涧景区是庐山二日游的最后一个重要游览项目。

据称,石门涧为“庐山西大门”,其瀑布是庐山最早被载入史册的。《后汉书·地理志》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仞,有瀑布焉”。《水经注》、《桑纪》也作过详尽记载。这里也是寺僧开辟最早的旅游景点,东晋东林寺高僧慧远及众僧徒曾多次游览并写下吟咏石门涧的诗和序。唐白居易曾到此觅古揽胜,面对石门涧的水发出“清晖如古昔”的感叹。明徐霞客到此观景探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赞曰:“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因为此境以海拔950米的铁船峰与900米的天池峰双阙对峙,俨然一道巨型石门而得名。

>游庐山日记(游庐山日记翻译)

景区内有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可说是一座综合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大观园,素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称庐山第一景。

按照旅行社的安排,我们先到庐山大坝站集合,然后统一乘星龙索道下行去悬索桥。庐山电站大坝位于石门涧上游,黄龙潭、乌龙潭、三宝树下游。1956年至1958年建成,上有毛泽东的题字。当年大坝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庐山顶上夜的漆黑状况,现在作为景点也还是很宏伟壮观的。

庐山悬索桥,当地人称铁索桥,横跨将军河面,悬空险秀,建于1993年,为庐山增添一景。既沟通两岸游览,又为观赏铁船峰和石门创造了最佳角度。登临桥上,四顾神龙宫境,清幽雅然;铁船峰姿清晰,传说之帆船坠化巅上的轮廓历历映目;天池峰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两峰并立有若门框,溪流泻涧之声悦耳,不断自门里传来。雨后天晴或雪后天晴,石门涧云海奇观就会与游人不期而遇。

我们沿石阶下百丈梯,过石桥验票亭再下更陡的石级。半程回望,但见索桥飞渡,石桥高悬,有摩崖石刻“层峦耸翠”,有瀑布挂崖如同银帘。青龙碧潭引人驻足,更有前人墨宝镌铭,点活山水史迹文气。

石门涧瀑布的奇壮景观,吸引了无数诗人来赋诗歌咏。相传,诗仙李白曾用“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来形容石门涧瀑布。清朝乾嘉诗人袁枚则在观瀑后,写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费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等诗句来赞美。

鹰嘴石下,坐井观天景点旁的路边,有一个8米多长,2米多宽的半月形石洞,洞壁上一头白虎和一条白龙正相向嬉戏。这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他当时特别叮嘱:“这龙虎斗是天然壁画,太可爱了。这是中华珍品,是无价之宝!”1996年庐山申报世界遗产时,专家们定名为“龙虎争胜”。1997年,石门涧管理处请文化部长高占祥为“龙虎争胜”题名,高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虎是华夏吉祥物。龙虎本有情,文革斗的太苦了,不能再斗。”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龙虎情”三字。从“龙虎斗”到“龙虎争胜”再到“龙虎情”,体现出我们的社会正走向和谐。

大自然是如何创作“龙虎情”这幅天然壁画的呢?原来,这一带有一条平缓波浪状滑脱断层,由上盘岩石中白色石英脉滑脱褶皱被“塑造”而成。

很不巧,在这里我的相机电池突然耗尽,而导游又从前方打电话催尽快赶往停车场,用手机拍照很慢,虽说已到了相对较平缓处随水流前行,但经过试剑石、讲经堂、石门巨刻等景点,还是有不少照片没拍到。

又据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涉涧寻访慧远之遗迹时,也登临过此处的大磐石,还作了咏石门涧的五言诗:“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云复莓苔封,苍然无处觅。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过了大磐石,似乎游完了石门涧,导游的电话又在催了,但走了几公里,竟又经过若干景点才出景区,在景区外竟又走了好几公里才到达庐山西门外的停车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