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25分,离下班时间还有5分钟,我将资料装进文件夹,收入桌子下的抽屉,关上电脑,拔掉电源,将书本、电脑和充电器挤进狭小的书包空间,推开椅子,冲向卫生间。
做完这一切,我才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打开手机,时间不早不晚刚好是5:29:59,滴答,一键摁下去,刚好是5点半。
>一刹那是多长时间(一刹那是多长时间)
跟随着浩荡的人群,涌入到电梯,脚步踏出大楼的那一刹那,金黄的太阳在挂在半空中,目光所及之处还是一片金灿灿的。
但是没有心情去欣赏这“夕阳无限好”,满脑子里充斥着深深的担忧:要是错过了5点40分的6号线,那也就会错过6点钟的1号线,那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在7点钟到达属于自己的终点站,那么自己就不能赶在7点半回家,也就不能在8点半之前结束晚餐。
当加快步伐终于在5点40分赶到地铁站,站在黄色警戒线外等地铁时,早上的惊心动魄还让自己心有余悸:自己迷迷糊糊从梦中醒来,慵懒地掀开被子,起身抓起放置于床脚桌面上的手机,时间是6点40分,我像扔掉一个炸弹一样丢掉手机,立马冲进卫生间,简单的刷牙和洗脸后,背起书包,急匆匆地赶去800米外的地铁站赶车,要是7点15分赶不上地铁,今天等待自己的就是迟到和扣款。
这就是自己的一天,长途跋涉30公里,通勤时间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几乎要将1号线坐穿,总共25个站,自己要坐23个站。
不过唯一幸运的是,不是一周七天,一个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从城市的最西边,穿越大半个城市,到城市的东南边的情况,一年里只有那么几天,要么是集团总部举办盛大活动,要么是部门召开月度例会,才需要诚惶诚恐地风尘仆仆,生怕晚一秒种,就酿成了迟到的大错。
如果需要去公司总部,我每天在封闭的地铁空间的时间至少3个小时,3个小时,是我从主城回县城的时间,是以半天为单位的工作时长,是晚上睡眠时间的一半,当我很久才回去的时候,归心似箭,当我工作的时候,聚精会神,当我睡觉的时候,我心甘情愿坠入柔软的温柔乡中,时间如白驹过隙,恨抓不住似水流年。
可是在地铁里就不一样了,永远繁忙的一号线从起点站就开始拥挤,到了我上车的第三个站,我需要在车门打开的瞬间迅速挤进去,尽量让自己灵活地穿梭在人群中,艰难地移动到中间去,站在座位面前,手里紧紧拽着吊环,心里默默祈祷着下一站,或者下两站,面前就有人下车。
过了一站,没有人下,过了两站,还是没有人下,车厢里只有越来越多上车的人,狭小的空间立即变得摩肩接踵。我的眼睛越过面前的一排漆黑的头发,看到挡风玻璃里映出的自己,已经没有心思去看今天的衣服是否得体,今天梳的头发是否完美地遮住了自己的婴儿肥,我会在内心里默默给她打气:
再坚持一下,虽然还有好远,但难熬的也就是这几天。
人生实苦,要学会哄着自己走下去。
上班的路,永远是独孤难过的。
下班的时候,如果恰好在总部遇到同一条线路上的同事,尽管他们下车的时间比我早很多,我们还是会相约着一起走一程。
如果运气好的话,列车使进站的时候,偌大的车厢还是空空如也,透着紧闭的车门,锁定目标位置,在车门打开的那一刹那,迅速奔向目标,有的时候,我们还能坐在一起,就像小的时候坐排排一样。
这样的时候,无论聊什么都是好的。先说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互相分享自己班级里的学生趣闻,询问下一阶段对方将要奔赴的教学点,感概着稀少的见面机会。
如果遇到分享欲望非常强的同事,她会给我们讲家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就比如,有一次,一位同事给我们讲了她的小侄子,一个四岁的小人精。
也许是地铁里实在太无聊了,平日里对别人的家长里短不太感兴趣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可能也是她的叙述能力特别强,我的面前仿佛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一个每次打算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别人,最后一刻却总是舍不得,犹豫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留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和爸爸一起带礼物回家看爷爷,一路上都是爸爸提着沉重的礼物,等到了门口之后,小人精将礼物从爸爸手里接过来,欢快地跑进屋,边跑边喊:“爷爷,爷爷,萱萱给你带礼物回来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遇到同事,更多的时候只能一个人回家。我扫视一圈,那些同样孤独的回家者,有的在睡觉,更多地低着头看手机,偶尔有几个人会在车上看书。这些选择我一个都不喜欢,如果不是特别累和困,车上睡觉会让自己头疼、腰疼,而在晃荡的车厢里看手机或看书,又会让自己眼睛疼,所以更多的时候,我选择看人。
我发现城市里的老太太都非常优雅,坐在我斜对面的座椅上,是一个年纪约60岁左右的老太太,穿着一件桃红色的旗袍,再用一件黑色的外套来抵御秋天早晨的寒冷,脚上穿的是一双米色的小坡跟鞋,左腿搭在右腿上,眼睛平视着前方,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后来在中途的时候,又上来了几位老太太,其中一位老太太穿了一件荷色的长款旗袍,留着一个寸头,优雅中又带着潇洒,温柔中又带着干脆,丰富不仅是年轻人的追求,也是老年人的爱好。
当然,在一堆吵吵嚷嚷的老太太中,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有着同一款身材:腿部干瘦,腹部凸出,腰部已经不再纤细,从背部看去,已经是一个水桶的形状,这似乎就是很多生了孩子的女人在渐渐上了年纪以后的归宿:身材走样。
而站在他们旁边的女孩,依然有着满脸的胶原蛋白,皮肤光滑,身材凹凸有致,这两个人站在一起,就是绝大多数女人的年轻和衰老。为了养育后代,一个曾经那么爱美的女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而他们现在的模样,就是自己以后的模样。不用害怕,也不用感叹,岁月又会饶过谁呢?
现在,已经暂时不用去总校了,也就暂时告别了地铁,可是,有的时候,当我在大学城区域里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共享电动车的时候,我还会想,不知此时此刻,地铁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