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七十四师作为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一兵团先锋部队,攻击华东野战军总部所在地蒙阴坦埠(danbu),却发现被解放军包围了。
这个时候,是听命继续攻击,还是收缩到平原自保,张灵甫的参谋长、旅长争议很大。
>张灵普(张灵甫将军简介)
58旅旅长卢醒坚决主张继续打,认为擅自放弃锱重撤退,损失巨大无法向上级交代。
校长让他固守待援,“中心开花”,张灵甫选择了听命令。
电影《红日》对这个部分的描绘比较贴近史实。
参谋长按照张灵甫的吩咐给旅长打电话:“下山的路非通不可”,要翻过孟良崮,夺回垛庄。
张灵甫接到电报,抢过电话,命令部队,不下山了。
志得意满的张灵甫对部下说:“委座这个计划是伟大的”。
对于参谋长担心的粮食弹药和水的不足,张灵甫毫不担心地回答:徐州会空投过来的。
他和旅长等部下一致认为,守三天肯定没问题。
张灵甫只是没想到,国民党战功赫赫的“抗日铁军”,苏中苏北攻城掠地的王牌部队,在孟良崮连三天都没守住,全军覆没。
事后蒋介石对他的褒奖之词,主要是说他听命令。
蒋介石在张灵甫追悼大会上写了悼词,让他的代表中将杨参议宣读,说张灵甫奉命退守孟良崮高地,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四面受敌。然而,“明知无法达成任务,仍以彻底遵奉命令为职志”,死守阵地,“不屈”而“自戗”。
孟良崮的“中心开花”是张灵甫给老蒋的建议,主动留下来以自己当诱饵吸引华野主力,还是老蒋闭门造车想出来让张灵送命的“伟大”计划?
张灵甫之子张道宇曾就张灵甫兵败孟良崮说:孟良崮战役计划是由兵团汤司令制定,经陆军顾总司令核准,又被蒋主席批准的,作为军人要听指挥的。
1947年5月16日,国民党军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兵败孟良崮,葬身沂蒙山区。彼时,儿子张道宇尚在襁褓。
几十年来,他的儿子一直在探寻父亲死因真相。因为他的身份,他能够接触到很多当年的历史真实资料,也见过很多亲历者。
相对来说,尽管他对父亲兵败身死有一定褒义倾向性,但作为当事者后人,他的这个说法,无疑也有一定的权威性。
汤恩伯一兵团制定的作战计划是让张灵甫整编74师中心突破,迅速攻占华东野战军总部所在地坦埠,这一计划是经徐州陆军总司令、南京国防部、老头子蒋主席层层审阅批准的整体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经国防部层层下发。
战役之后汤恩伯一兵团的战斗详报,也明白无误地记录了战役的侦察、发起、过程,也可以说明这个计划。
从这个角度看,整编74师只是尖兵部队。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45万部队里面,也只是汤恩伯第一兵团第四纵队的一部分。
九纵侦察连长齐进虎,深入敌后,抓了个舌头,是整编74师一个送达作战命令的参谋,缴获的文件和口供,也印证了这个作战计划。
大卧底郭汝瑰也抄了一份,让交通员发给我军高层,不过应该对华野并没起多大作用,因为郭汝瑰知道这个计划的时候,那是1947年的5月12日,孟良崮战役已经开打了。
由于路窄难行,张灵甫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发起攻击,其它部队,则更迟缓。
行军途中谍报队从去临沂的老百姓嘴里得知眼前军情不明,有几十万解放军主力,“要吃大亏”,于是向汤恩伯报告,要求收缩防御。
汤恩伯连夜打电话给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要求更改作战计划。
刘斐说,时间太晚,“老头子睡下了”,一口拒绝。
汤恩伯又打给顾祝同。顾总司令告诉汤恩伯,计划是国防部、参谋总部的命令,他无权调整作战方案,还是执行吧。
他们也知道,一线指挥员惯于夸大敌情。
李天霞还说他当面之敌是解放军十三个纵队呢。
于是国防部传回命令:共军该地区无多大兵力,要74师继续攻击前进。
高层不重视,甚至不信任一线的情报,只管下达命令。
一线也很无奈,只能执行命令。
这些命令,均是兵团部以上的。
后来74师俘虏中高级军官的供述,也证明了这一点,并把兵败的大部分原因归咎到了高层情报不明、指挥错误上。
直到5月14日,汤恩伯还传达上峰命令:主席蒋~“迅即攻略沂水”,总司令顾~“攻占莒县”。
汤恩伯也是遵守“老头子”命令的模范,下面有纵队司令,纵队司令下面才是整编师。
到了5月16日,战斗空前激烈,74师伤亡惨重,阵地纷纷丧失,通讯时断时续,指挥混乱,伤病无法转运,已经到了兵败如山倒的地步,74师接到的命令,依然是:坚守!
张师长当然只能遵守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线指挥官的临机决断不仅决定战役胜负,也决定自身生死。
粟裕发现整编74师孤军深入,左右翼脱离十余公里,存在穿插间隙,大山阻隔,救援困难,主力在手,方便调度,于是和野司首长们紧急磋商,调整方案。陈毅拍板决定“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把攻打桂系部队的命令更改为围歼整编74师。
九纵许世友率部一夜往返70里,六纵司令员王必成部两万多人两天飞奔220里,一纵叶飞带队和张灵甫相距百米同向前行……
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都误认为是友军黄百韬的整编25师。
叶飞命令,大胆穿插,不管他们。
这才是一线指挥员的果敢和担当。
国民党军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很多军官对服从命令的执行程度已经到了教条死板的地步。
张灵甫没有突围出去,这和当年常德保卫战的虎贲部队余程万不一样。
常德保卫战,老蒋在国际社会夸下海口,他的部队会与常德共存亡。结果余程万尽管和74军57师的将士们浴血拼杀,“弹尽、援绝、城破”,没有选择坚守阵地战死沙场,而是带着最后的三百多人突围,让日军占领了常德。跟随余程万突围的幸存者只剩下83人,而常德城里还留下三百多伤员,被炫耀武力的日本占领军杀害。
这让老蒋在开罗的巨头们面前和国际社会丢了面子。所以,他要对“不听命令”的抗日英雄余程万大开杀戒,若非常德万民求情,手下将官们极力斡旋,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就被老蒋以“不服从命令”的名义枪毙了。
而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也是因为被国民党将领落井下石群起攻之说不服从命令擅离战场。逼得老蒋把廖龄奇也枪毙了。
因祸得福,58师副师长张灵甫成了师长,他能不比别人更明白“老头子”的脾气。
正因为这一点,58师师长张灵甫,升任74军副军长,以少将军衔被老蒋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甲级班(中将班),毕业后顺利升职为中将军长,首都警备区司令官。
这可是嫡系中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国民党正规军430万,有几个能比得了呢?
在服从老蒋命令这一点,张灵甫比国民党其它部队将领确实都突出。
不然,老将整天讲“不成功,便成仁”,号召他的黄埔学生,如果兵败,就杀身成仁。
宿北战役的戴之奇,淮海战役的黄百韬,就杀身成仁。
老将还沉痛的夸奖黄百韬:“黄埔不死”。
可惜的是,解放战争,国民党将军里,放下武器投降成了俘虏的一千多人。
这里面,黄埔一期的就有9名,而杂派出身的黄百韬并不是黄埔毕业。
这些不听校长命令的人,活了下来。
听命令的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上。
张灵甫被击毙处
图片由讲故事的摄影师摄于山东临沂蒙阴孟良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