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踏上回国的甲板,看着渐渐远去的旧金山,钱学森的心也早已飞回了那片思念已久的故土。
>钱学森介绍英文(钱学森介绍老婆)
美国人十分重视钱学森院士,我国上下国民对他回归的期盼不亚于任何国家,就连毛主席对钱学森院士也可以用“砥柱江山承重任,善加惜爱待真心”来形容,因为国家实在太需要他了……
钱学森留学美国后成为一名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美国人对他十分重视,从尊敬的态度到优厚的薪资待遇,甚至授予了他上校军衔。
本以为钱学森会一直留在美国,但直到1949年,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耳中……
得知祖国成立的钱学森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与妻子蒋英商量自己要赶回中国,为祖国效力。
而此时的美国正在掀起一股雇佣人员效忠于他们的热潮,钱学森是一位极其重要的科学家,无赖的美国哪肯轻易放人。
从关押到监控,整整五年时间,美国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阻止钱学森回国。
美国关押钱学森的消息传回国内,我国政府在国际上公开强烈谴责美国这种无赖的行为,但由于新中国国力尚弱,难以得到美方正面回应。
1954年,钱学森通过父亲的好友陈叔通,向中国政府发出了求救的密信,收到消息的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的求救高度重视。
同年,在美英中苏法五国的日内瓦会议上,出席会议的中国外交团团长周恩来利用此次机会与美国进行交涉,外交团要求美方释放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多名中方科学家与侨民,却得到了美方的拒绝。
美国海军次长曾说过:“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这样一位人才,美方不会轻易让步。
最终在中国先后释放了共十五名扣押的美国飞行员后,1955年,美国才无奈松口,答应释放钱学森回国,这一天钱学森带着一家人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经过一路的忐忑不安,终于回到了大洋彼岸的祖国。
以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身份回国的钱学森立马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沿途一路派警卫保障钱学森的安全。
钱学森回国不久后,毛主席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见这位科学家了,正值此时全国即将召开政协委员会议。
毛主席便以邀请钱学森参加这一次会议为由,将钱学森邀请到了中南海的菊花书屋。
周恩来总理亲自去接钱学森前往中南海,不一会周总理便带着钱学森来到了菊花书屋的门口,周总理一脸高兴地推开门说道:“主席,我把您的贵宾请来喽。”
听闻此话的毛主席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站起身来,走到门口,门外站着正值中年的钱学森,两位伟人在这里有了第一次见面。
毛泽东满脸激动地走向钱学森握住了他的手:“学森同志,你这位航天与火箭工程的大科学家,我早就想见你一面了,怕你刚刚回国事情太多,所以才拖延到现在。”
原本就不知所措的钱学森连忙回答道:“毛主席我也早想来拜访您了,怕突然拜访您,打扰了您的工作。
毛主席诚挚地说道:“你要见我怎么能算得上打扰呢?是我打扰你了才对。”
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人带着钱学森走进了菊花书屋,会客室里,毛主席看着眼前回国的钱学森,仿佛看见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希望。
毛主席让秘书将自己珍藏的茶叶拿出来,用来招待钱学森。
毛主席看着钱学森的脸说道:“学森同志,美国人将你比作五个师,但你的回归对于我们新中国来说绝对要胜过五个师。”
钱学森受宠若惊地回复道:“主席,我刚刚回国,对国家某些建设方面还不是特别了解,如果有了偏移性的错误,还请主席及时纠正我。”
毛主席笑道:“你是搞导弹的专家,我在这方面一窍不通,你写的那个《关于建设我国国防航天工业计划书》写得就很好,里面一些独到的见解只有你这样的专家才能写的出来啊。”
渐渐地毛主席的平易近人也让钱学森放下了心里负担,开始畅所欲言,与毛主席探讨工程控制论。
毛主席虽然没有学习过工程控制方面的知识,但在钱学森的细心讲解下,也在脑海中有了模糊的概念。
主席将钱学森的工作比作解放战争时艰难的三大战役,将工程控制论比作三大战役的战法,用主力对敌人各个击破,如此形象地比喻引得钱学森不禁赞叹,称主席天资聪慧,是“军事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主席听后,连忙摆手道:“我只是随便讲讲,不能同你们真正的专家作比的。”
二人在会议室的聊天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夜幕降临毛主席让厨房做了一桌湖南菜,担心钱学森不能吃辣还特意吩咐厨师少放点辣椒。
即使坐在饭桌上,二人依旧边吃边聊,从国防航天到国家建设,这顿饭钱学森吃得很轻松,毛主席吃得也很开心。
晚饭过后眼看外面天色已晚,周总理提醒毛主席该让学森同志回去了,毛主席这才依依不舍地将钱学森送别到菊花书屋门口,同钱学森挥手告别。
菊花书屋不仅见证了毛泽东与钱学森二人的首次见面,也记录了一件件主席对钱学森关心的事务。
有一次聂荣臻拿着一份与苏联国防专家召开会议的人员名单前来菊花书屋向主席汇报,没想到主席第一句话便是问:“学森同志参加了吗?”
聂荣臻为难地说道:“主席,苏联人那边派出的专家都是授有军衔的,按照惯例,我们这边派出的参会人员也应该是带有军衔的,学森同志他……”
毛主席听完后严肃地说道:“这次会议涉及的是国防专业,这方面学森同志是专家,他一定要代表中国参加的”。
一旁的周总理也补充到:“美国人授予学森同志上校军衔,咱们为什么不能授予学森同志将衔呢?”
毛主席十分认同周总理的话,“以学森同志对我国的重要性,授予他中将军衔是没有问题的,荣臻你去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商议授予钱学森同志中将的会议,到时候我也会参加。”
就这样,就当是情况钱学森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但是事实上钱学森本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明确的中将军衔,他更热衷一心一意搞科研。
虽然没有参加过一场革命战争,但钱学森作为技术型人才被授予中将是十分具有资格的。
1956年2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这是中国几次重要国会之一,能够出席会议的人员大多都是中央领导,各党派重要人物,社会名流等,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安排下,刚刚回国的钱学森也在邀请之列。
在会议上,钱学森宣读了《建设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新中国研发国防导弹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了详细介绍,这令台下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在内的一众中央领导瞬感激动,新中国终于可以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导弹了。
这是钱学森首次参加中国的重要会议,也是钱学森开始研发中国导弹的起点,会上全票通过了建设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所。
政协会议开完后,按照惯例毛主席要在中南海宴请全部议会人员吃晚宴,而第一次参加会议更是第一次参加国宴的钱学森心里十分激动。
他脑海中铭记着工作人员告诉他自己的座位号“37号”,钱学森早早便来到了中南海的宴请场所。
走进门的钱学森便开始搜寻自己的“37号”座位,位置比较靠前,钱学森一眼便看见了,可是当钱学森走到这把写着“37”号的椅子前时,却发现座位上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这就让钱学森感到困惑。
再仔细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邀请函,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钱学森先生就座于“37号”的座位,可是上面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钱学森总不好直接坐下吧,于是他便继续往后面的序号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从三十七号看到最后一号座位,都没有自己的名字,钱学森手足无措地询问在场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座位呢?
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姓名,听到钱学森的名字后,工作人员一脸高兴地说道:“原来您就是钱学森先生啊。”
说完工作人员引着钱学森走到了一号桌面前,告诉钱学森:“您的座位在这里”。
钱学森大吃一惊,一号桌是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坐的一桌,坐在这一桌的人不是国家领导就是开国功勋,自己一个刚刚回国的海归,怎么会和主席同坐一桌呢?
钱学森连忙询问工作人员是不是搞错了,工作人员回答道:“您的座位是昨天晚上主席亲自安排的,不会错的”。
说完留下一脸不知所措的钱学森站在一号桌旁边。
不一会参加晚宴的人陆续到场了,看着他们按号就座,钱学森依旧站在那里,终于毛主席来了,与一众人打完招呼后的毛主席来到了一号桌旁边,看见了站在老老实实站在一旁的钱学森立马主动迎了上去。
毛主席握着钱学森的手拉着他坐到自己的身边,毛主席激动地和钱学森谈论着。
主席伸出五根手指头:“学森同志,你的回归比我们拥有五个师还要管用啊。”
钱学森连忙回答道:“这是自己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理应做的”,钱学森询问主席为何将自己放在一号桌的位置。
毛主席这才知道钱学森不肯就座的原因是怕自己“不够格”,毛主席告诉钱学森:我们国家现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能放弃美国的待遇选择回国便是你最大的资格,昨天晚上我没问你的意见,就把你的座位调在了我的旁边,希望你不要见怪
钱学森听完后恍然大悟,之前的紧张也渐渐地放松下来,与主席边吃边谈关于国家导弹建设的话题,直到晚宴结束。
这次晚宴给钱学森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投身导弹研发添加了一把动力。
毛主席对钱学森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国宴座位的安排上,对于钱学森的安全工作,主席也是亲自过问……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新中国原子弹建设项目中的难题被一个又一个的攻破,此时“596工程”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上下国民都在等着竣工的那一天。
有人希望中国造出原子弹,而还有一部分居心叵测的人却妄想破坏中国核武器计划。
60年代时,两个名叫陈炳宏,陈安仪的人潜入了中国大陆,他们此行的目的非常不简单,便是为了刺探我国核武器研发资料而来的。
但由于我国对“596工程”已经提高到最高机密,二人不仅毫无所获,还在搜查情报中暴露了行踪。
很快大陆情报安保人员便将两人抓捕,经过一番审问,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原来他们不仅是来刺探情报的,还要暗杀研发工程中的关键人物钱学森。
这个消息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务,和周恩来总理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在会上毛主席强烈提出了要给钱学森安排警卫人员的建议。
众所周知,主席对自己的警卫人员安排都不会插手,此时却考虑起了钱学森的安危,足以见主席对钱学森的重视。
在毛主席的督促下,中央在钱学森原有的安保力量上又增添了八位贴身警卫人员,并且增派了“警卫秘书”一职。
“警卫秘书”在我国只有正国级的干部才能配备的安保职位,而为钱学森开设的先例自然也是毛主席亲自授意的。
1964年,钱学森的工作已经到了核心关头,此时却发生了一起投毒案,特务在钱学森的饭菜里下毒。
好在被钱学森的“警卫秘书”提前检查出来了,虽然没有酿成大错,却依然震动了中央高层。
毛主席为此特批了开国元帅都不曾拥有的待遇,那便是在钱学森的身边安排了一名食物验毒员。
钱学森所有要进口的食物都要经过这位检验员在钱学森家里的实验室化验检查后,确定无误才能端上饭桌,并且剩菜还要经过第二次检验才能倒掉,如此一来就防止了特务投毒的可能性。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罗布泊戈壁滩上一声巨响,中国向世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这一刻的成功是靠一众科学家呕心沥血,国民埋头苦干,国家保驾护航下诞生的,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格外珍惜。
196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71岁的生日,以前都是家人陪同主席一起,而这一次生日宴会,主席却没有让子女们陪伴,而是邀请了钱学森,王进喜等劳动模范与自己一起度过。
在人民大会堂的餐厅里,毛主席再一次将钱学森安排到了自己这一桌,距离上次二人坐在国宴的桌子上已经过去了8年。
钱学森也已经不再似刚刚回国时那般青涩,在饭桌上与毛主席高兴地交谈着,饭后用自己的稿费付了这顿酒宴钱。
钱学森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也正是在这一件件主席关照钱学森的小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197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去世,此时正在实验室工作的钱学森听闻消息后手中的动作愣住了,心中犹记刚刚回国时主席见到他的那副慈祥画面,这位令自己敬佩的良师益友从此再也见不到了。
伤感之余,钱学森写下了《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一文,并交由《人民日报》出版。
从第一次二人在菊花书屋相见再到几十年之间点点滴滴的小事,钱学森一直刻在脑海中,钱学森在文中写到,毛主席一次又一次的谆谆教导,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2009年,钱学森院士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将名利甩在身后,用所学建设祖国,将自己的半生奉献给中国的航天事业,钱学森院士堪当国葬待遇。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毛泽东与钱学森那样的伟人,将自己变成一束闪耀的光,照亮新中国前行道路,伟人虽长眠,但他们传递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