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也叫扎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它与绞缬、夹缬、采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传统三大蜡染技艺。
>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分布在哪里)
蜡染最早是用蜡刀蘸上熔蜡绘花于粗布后,以蓝靛浸染,过程中边染边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造型独特尤具蜡染的独特魅力。
蜡染图案丰富,多是花草鱼鸟、也有一些复杂的人物出现,因此生动活泼,而色彩上又很素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蜡染风格,特别是在巴蜀湘黔鄂一带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
蜡染工艺最早应该推至春秋时期,据今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春秋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楚国已经有了制衣染坊。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与布匹有关的生活实用品。南方一带的少数民族黎民百姓开始了最早的蜡染工艺,并将之制作成上襦下裳,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汉服种类之一吧。蜡染的服装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少数民族的特色,逐渐的为广大民众喜爱。
蜡染到底是怎样起源的?说法上更倾向于苗族。在我国湘鄂巴蜀一带的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一首非常古老的《蜡染歌》,至今代代传唱并叙述着蜡染起源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如果用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呆,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心仪的花团锦簇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族、瑶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的《一切经音义》卷记载的”众缬”,内容如下
“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苎麻织物发展到粗棉织物的一次进步,当然也是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都有它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条件。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慢慢摸索与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中产生的。
感谢朋友周萌的推荐,让我认真的初步的了解了蜡染工艺的美妙与传统非遗文化的精致,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了新的探讨。
朋友们早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