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是一个汉字,读音为niè,会意。从口,从齿。“齿”指牝齿、臼齿,具有钵臼之形,其功能为碾磨食物。“口”与“齿”联合起来表示“用臼齿碾磨食物”。本义:用臼齿碾磨食物。
中文名啮
niè
嚙
口
KHWB
XRYMU
JIO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丶フ丨
啮
gnaw
啮齿
释义
动词
同本义[gnaw]。
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1]
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以啮人,无御之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侵蚀[erode]。
水皆啮石出。——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相关词语
啮齿
咬牙切齿。形容怒极。
啮合
occlude;clench the teeth。指人或动物的上下牙齿咬得紧;【齿轮等】如上下牙齿那样咬紧。例:打谷机的齿轮啮合性很好。
啮齿类动物
rodent。哺乳纲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没有犬齿,门齿与前臼齿间有空隙。以食植物为主。大多数种类繁殖迅速,如兔类和鼠类动物。
相关成语
餐风啮雪
拼音
cān fēng niè xuě
解释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一痛爷娘,餐风啮雪;二伤姑妈,替死超生。”
搤臂啮指
拼音
è bì niè zhǐ
解释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出处
汉·王充《论衡·感虚》:“曾母……以右手搤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弛至问母……”《后汉书·周磐传》:“磐同郡蔡顺……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弛归。”
示例
人以是知~,古孝子非虚语也。清·钱谦益《故福建宁府推官待赠吏科给事嘉善柯君墓志铭》
啮檗吞针
拼音
niè bò tūn zhēn
解释
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出处
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啮雪吞毡
拼音
niè xuě tūn zhān
解释
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出处
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单于留不遣,欲降武,乃幽武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
示例
[李清]想道古人~,尚且救了性命;这里无雪无毡,只有烂泥在手中,便去抓一把来咽下。《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去门》
啮血沁骨
拼音
niè xuè qìn gǔ
解释
形容极端诚信。
出处
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啮血为盟
拼音
niè xuè wéi méng
解释
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出处
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初时,倡言排满,与黄兴、刘揆一啮血为盟,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穷鼠啮狸
拼音
qióng shǔ niè lí
解释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兽穷则啮
拼音
shòu qióng zé niè
解释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出处
《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示例
~,于是奸苗倡言逐客民,复故地,而群寨争杀百姓响应矣。清·魏源《圣武记》卷七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五巧切。與齩咬从同。齧骨也。
方言集汇
粤语:jit6ngat6
潮州话:ngeg4(ngurk)[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参考资料1.啮·新东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