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屹(陆庆屹个人资料)

阿兰·罗森萨在《纪录片的良心》一文中曾经指出:“纪录片应该被当作是改变社会的一种工具,甚至是一种武器”。

一部有价值的纪录片应该以锐利的视角展示社会关键问题题,关注社会重点人群,承担起社会“观察员”的重任。何苏六在《纪录片的责任和影响力》中提到,评论一部纪录片的价值要从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献价值三个方面来评价。

一部纪录片的社会价值主要看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文献价值则是评价一部纪录片所承载的信息含量,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而艺术价值是评价一部纪录片在视听语言方面的表现力、合适度,以及作品结构的意味。

>陆庆屹(陆庆屹个人资料)

所以,本章为了探索塑造老年形象的价值意义,从纪实镜头下的艺术呈现、社会问题的真实写照和老年影像的留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人的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人要把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前面,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

纪录片作为艺术作品,遵循真实再现的创作原则,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将真实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通过纪实镜头加以呈现,以此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所谓艺术价值,是指纪录片展现出来的审美价值。

通过画面结构、景别处理、后期编辑和声效配合使得日常生活在镜头中得以生动、自然但又震撼人心地呈现,这就是纪录片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悟。

纪录片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有效融合,创作者通过镜头、音乐、音响、解说词等元素将日常生活拍摄为生动、凝练、富有内涵的艺术画面,以此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及生命感悟。

观众在鉴赏纪录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得到视觉的享受而且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对人生、社会乃至世界以更新的认识。

欧洲著名艺术史学家阿诺德·豪泽尔说,“最伟大艺术作品,应该直接触及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人物,触及人类的经验,总是为当代的题去寻求答案,帮助人们理解产生那些问题的环境。”

纪录片作为一种客观真实的表达形式,其思想性蕴藏在简单朴素的镜头之中。创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以独特的视角对事件及人物进行记录拍摄,客观的素材通过加工创作后提炼出对人具有启迪性的思想内涵,从而增加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给观众以深层的精神体验。

纪录片的思想性并不代表创作者对客观事件进行干预和设计,使事件按照创作者事先规划好的方向和路径发展,而是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创作者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及事件有充分的了解并且以开放性的心态包容未知的拍摄内容,将完整的生活片段或者人物的自然流露进行记录。

在未知的前提下捕捉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生活画面,在此基础上对素材进行整合提炼,以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为前提,对所反映事件蕴含的深层情感意蕴和思想深度进行挖掘和思考。

通过镜头的拍摄角度、景别组合、画面构图等方式丰富画面语言,试图通过画面传递深层含义以增强艺术感染力,用客观真实的影视语言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老年题材纪录片的思想性蕴含在平静的镜头之中,其思想的深度不仅在于导演的艺术视角,更需要事件的典型性和感染性做支撑。

比如陆庆屹导演的《四个春天》以生活在贵州南部小山村的一对老夫妻为拍摄对象,展现他们在四年时间里经历的酸甜苦辣,导演陆庆屹作为他们的小儿子以创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存在于纪录片之中。

通过纪实拍摄,将四年内发生的主要事件进行串联,在大量的素材中提炼主要的情节点,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镜头穿插其中,以求在他们的琐碎日常中挖掘提炼两位老人的人格魅力和大多数老年人所缺乏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部影片的情感色彩呈现出由乐观到悲观、再重回乐观的变化,这不但交代了主角从失去女儿的伤痛中努力走出来的意志品质也从导演对素材的组织和选择中体现出他的人生态度。

其中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镜头就是对燕子这一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使用,二老的女儿庆伟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导演拍摄了燕子飞来家里筑巢的画面,由此建立人物和燕子之间的相关性。

第二年春天,众人坐在一起唱歌,镜头拍摄主体为庆伟坐着用手臂伴舞,母亲在一旁唱着“阿妹,燕子云里穿”并宠溺地看着自己的女儿,通过这一镜头来强化燕子的象征意义。

到第三年庆伟去世后,则用过去录像中拍到的燕子镜头,以父亲的画外音:“今天,都飞出去了,家里头显得空空荡荡的”来怀念庆伟,到最后一年,再次选取了当下燕子归来给雏鸟喂食的镜头,充满希望和力量。

可见导演在剪辑时充分利用了所拍摄的素材,通过找到叙事重心构建故事线,展现情感态度变化的同时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最后一年二位老人回归乐观的日常生活在女儿墓前合唱《夫妻》。

镜头以庆伟的墓碑为前景,两位老人撑着伞面对着青山与田野放声歌唱,在老人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中表现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辛酸苦楚,也彰显了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不颓废不放弃,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强大信心。

纪录片的力量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简单记录,而导演则是在记录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整合提炼,以求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性判断和理性理解将所要表现的内容传达给观众,使作品所蕴含的哲理思想与情感内涵最大化,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给观众以精神的涤荡。

纪录片作为一种客观纪实的艺术作品,其艺术性体现在对画面结构的设计、景别组合、镜头衔接、以及音乐音响、解说词等元素的有效配合,使得真实发生在日常生活的人物事件以生动形象或震撼人心的效果展现在屏幕上,带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情感共鸣。

观众渴望在纪录片中看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不同社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因此纪录片的艺术性要蕴藏在纪实的镜头画面之中。只有在客观纪实的基础上才能打动人心,激发观众的真情实感。

体味生活百态,感受多彩人生,老人在经历了或平凡或精彩的一生后,其身上所留下的岁月痕迹和生命智慧就像一本历史书,令人心驰神往又心生敬畏。

纪录片中所塑造的老年轻形象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又好像距我们异常遥远,满脸皱纹白发苍苍,行动迟缓,病痛缠身,这些词汇似乎生来就与老人绑定在一起,但当镜头对准老人,给他们以现空间和话语权时,这些词语就显得单调牵强,使观众对老年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华天灏导演的台湾纪实电影《不老骑士》就通过纪实镜头塑造了与观众认知所相反的老年形象,他们英姿飒爽、勇敢坚强,以不老的心态和勇于挑战的性格做着老年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17位老人环岛13天,骑行1139公里,用亲身行动告诉我们癌症、高血压、耳鸣等身一切疾病都不会阻挡住他们追寻梦想的脚步。

导演在真实记录的过程中,将气势澎湃的骑行镜头和老人生病住院的镜头以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老人擦伤的镜头组合在一起,通过真实的事件记录和意境化镜头的烘托,将纪录片的艺术性凸显出来,增强纪录片的画面张力,给观众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启示广大老年朋友珍惜时光勇敢追寻梦想。

以及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暮年时光,同时引发青年受众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因此纪录片的艺术性扎根于真实性,在其真实的故事内核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创作,增强其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

在黎小锋和贾恺的纪录片《我最后的秘密》中,画面里的事物像蒙上了灰尘一切都陈旧破败毫无生气,如破旧寂静的老屋、萧瑟的院落和多次出现的旧藤椅以及墙上破旧的老挂钟和旧照片,这所有的物件都渲染着一种生命临近终结的气息和时间的质感。

主人公孙老师就生活在其中,紧密地将人物的生命特征和故事连接在一起,如同昭示着某种宿命,正是导演对视听语言的恰当运用,使得纪录片的画面更好地服务于主人公,将其完善年的生活处境恰当地展现给观众,并通过隐喻镜头来暗示老人的内心活动,给观众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心理感受。

纪录片以主仆二人的情感关系作为主线,其中掺杂遗产问题、保护姆工资问题、以及两人的身份、学识、地位等多方面的不对等,将复杂的人性和曲折的情内涵渗透在镜头画面之中。

尤其是最终孙老师躺在床上教保姆读报纸识字,并且两人相互交错着搭起双手唱儿歌的画面,将前面两人相互埋怨、互不理解的矛盾关系进行深层揭示,找回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美好的情感共鸣,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也将复杂的内心回归纯粹粹,达到一种升华的效果。

对于老年人原生态的记录,不管是积极乐观还是寂寥残酷,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写照照,都在摄像机不加修饰和美化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进行客观揭露和全面展示,暴露在镜头下的老人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老年人的看法和了解,将观众的内心激起层层涟漪。

老年题材纪录片作为反映老年人生活的纪录片,与人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艺术价值以真实性为基础,以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为重要创作目标。

通过镜头画面与人的情感、知道识和意志进行交流、感化和训练,充分调动观众的感觉、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来进鉴赏,使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