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朝云能识我!”苏轼一生有三位妻子(也许是和王姓有缘,苏轼的三位妻子都姓王)。王朝云不是苏轼的正妻,到最后也只有侍妾的名分,王朝云也不是苏轼最爱的女人,苏轼的诗词可以直观的看出苏轼在感情这方面肯定是更爱发妻王弗和发妻的妹妹王闰之。但是王朝云却是最懂苏轼的人,可以说王朝云才是苏轼真正的红颜知己和灵魂伴侣!
>王朝云(王朝云和苏轼的故事)
王朝云因为家境贫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然长居烟花之地,却仍有清洁高雅的气质;很快王朝云就在西湖一带有了不小的名声。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苏轼和数位好友同游西湖,助兴得恰好就是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在动人的歌声中,王朝云长袖徐舒,轻盈曼舞,深深地吸引了苏轼的目光。一曲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在苏轼朋友的刻意安排下,自然是陪侍在苏轼身旁。这时的王朝云已经卸去了浓妆,一身素净衣衫,更显清丽淡雅,楚楚可人,仿佛一缕阳光照进了苏东坡因被贬杭州而黯淡的心。本来是阳光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阴云蔽日突然变得山水迷蒙,面对山水佳人,苏轼挥笔写下了那首千古名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虽然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西湖美景,但更多的还是道出了苏轼初遇王朝云的心动。
此时的王朝云,才刚刚12岁。苏轼当然对王朝云当然有好感,在那个年代,才子歌妓的故事遍地都是,王朝云虽然年幼,却非常聪慧机敏,于是苏轼干脆替朝云赎身,让朝云回苏府侍奉。王朝云本就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而苏轼夫妇二人也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当时的苏东坡对王朝云的爱护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她读书识字、弹琴吟诗。王朝云十分庆幸自己能遇到东坡先生,决意终身追随。
直至王朝云18岁,眼看着就成为了一个大姑娘,王朝云对苏轼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让苏轼也萌生了爱慕之意,最终在王闰之的操持之下,苏轼接纳了朝云,但因为某些原因,苏轼一直没能给王朝云名分,直到苏轼到了黄州后才王朝云才有了侍妾的名分。
从此,朝云一直陪伴在苏轼左右,即使苏轼连连被贬,前途艰难,她也始终不离不弃。
苏轼的结发妻子是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苏轼深爱王弗,以至于王弗去世后他写下了那首千古第一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位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她性情温顺,对王弗的儿子视如己出,是一位贤妻良母,也深得苏东坡敬重,可以说苏府上下都是靠着王闰之操持。
而苏轼的第三位妻子就是王朝云,虽然王朝云无法和逝去的王弗、操持苏府的王闰之两人相比,但王朝云却是最能和苏轼发生精神共鸣的。冰雪聪明的朝云本就长期跟着苏轼学习,再加上对苏轼的崇拜和爱慕,王朝云不仅成为了苏轼的生活伴侣,更是苏轼的灵魂知己。
王朝云和东坡先生心灵相通,她了解东坡先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甚至东坡先生的一举手、一投足,王朝云都知道他的用意。
可以说苏轼确实满腹经纶,但是为官之道上,苏轼还是过于真性情,甚至把自己夹在了新旧两党之间,不管谁当权,他都是受打击的那位,究其原因就是他那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思想。也难怪苏轼会捧腹大笑,赞叹朝云为知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词《蝶恋花·春景》,苏轼自己也很喜欢。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虽然词中有“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消极情绪,但是也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有一次苏轼让朝云唱《蝶恋花·春景》,唱到一半朝云突然突然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苏东坡问道原因,朝云说自己唱不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朝云之所以在唱那两句时哽咽,就是想起苏轼的宦海浮沉,对苏东坡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苏轼当然是知道她的这份知心,才故意大安慰,两人之知心,可见一斑。或许这漫漫人生路,唯有朝云懂东坡先生,懂他的抱负,也懂他的失落;东坡先生对朝云的知音之举定是非常感动的,因为自从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不久苏轼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王朝云依然紧紧相随,无怨无悔。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不过也是在此时,王朝云和东坡先生一起发明了闻名天下的“东坡肉”。
苏东坡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王朝云甘愿与苏东坡共度患难,布衣荆钗,悉心为苏东坡调理生活起居,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嫩,烘出香糯滑软,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苏东坡常食的佐餐妙品,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东坡肉”。
也是在这里,两人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苏轼想起昔日名躁京华而今却“自渐不为人识”,感慨之极,于是为儿子取名苏遯。遯者,隐藏起来而不让人知道踪迹也。在苏遯满月时,苏轼想到自己一生聪慧却落到如此田地,于是写下了一首自嘲诗:
《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惜不久之后苏轼又被贬谪汝州,苏遯因为中暑夭亡在苏轼被贬谪的路上。苏轼伤痛欲绝,甚至认为苏遯之死,是受到自己的连累。之后苏轼向神宗上书,决意不去汝州,要求留在常州,只为照顾肝肠寸裂的朝云。
此后苏轼又经历过数次沉浮,最终在年近花甲之年被贬当时南蛮之地惠州。此去路途遥远,而且眼看苏轼再无翻身之望,苏轼身边的侍儿姬妾竟全数散去,唯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苏轼感动地写下了《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王朝云毕竟是久居杭州,来到这蛮荒之地后实在不习惯岭南的恶劣气候,终日与药为伍,身体十分虚弱;最终朝云染上瘟疫,不久后怅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
朝云一生向佛,中年之后的东坡先生沉迷于道学和参禅,这也是两人心灵相通的原因之一。甚至在朝云临终前她还执着东坡的手诵《金刚经》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然这句话并不只是朝云所悟的禅道,更是对东坡先生无尽的关切和牵挂!
东坡下生尊重朝云的遗愿,将她葬在栖禅寺的松林里,并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
如汝宿心,唯佛是归。
之后苏东坡过于思念朝云,于是在朝云的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就是朝云,一个最懂苏轼的女子,青春年少时就陪在苏轼左右,终其一生伴他荣华富贵,也随他颠沛流离。
也许对于朝云来说,西湖河畔的相识就是她人生最美好的遇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