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渊远流长,人类的语言和文化发展也是永不停歇。在这期间,历史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年的俗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话”,这些话大多有其历史典故,凝聚了先人的智慧与经验,对后世之人颇有提点之意。
这些老话潜藏于书本,呈现于生活,人们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将其当成口头语,在日常频繁使用。不过就算使用得再多,有很多人所了解的也不过是这些话表层的意义,对于其下的来由典故、真正内涵、意义演变一无所知。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老话:“一问三不知。”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无知无能,问什么都答不上来,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三不知真的只是指具体的三个不知吗?如果不是的话,这三不知又是哪三个不知呢?
这一问三不知,不是什么百姓编造的话语,而是出自于《春秋.左传》的一个成语。鲁哀公二十七年,晋国和郑国又爆发了战争,这代春秋时期其实相当正常,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隔三差五的便要打上一场。
但是此时的郑国实力衰微,已经无法抵抗晋国。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土,郑国只能向盟友国齐国求助,齐国和郑国可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两方联姻不断,利益交缠甚深。
齐国国君在接到了郑国的求助信后,便立刻派出了手下的大将陈成子率兵前去驰援郑国。救急如救火,陈成子受命之后便火急火燎地赶往了郑国于晋国的交战地点,他有意掩盖行踪,这一路以来竟然没有什么探子发现他。
直到天降大雨,他的战车和随从都陷入到了泥地里,他亲自动手拉马车,动静太大,才被晋国人发现。
晋国人一看,这还了得,齐国的国力如此强盛,如果让他们在战局中掺和一脚的话,晋国别说是拿下郑国的土地了,说不定还要被郑国和齐国联手要去一块肉。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晋国国君立刻派人去劝诫陈成子置身事外:“晋国打的是郑国,与您关系不大,而且郑国曾经灭了您的母国陈国,我们出战也是为您出一口气呀!”
这里还要牵扯到一个史实,陈成子是陈国王室的远支,不过早就远到了丧失继承权,搬往他国了。
谁都知道自己和陈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可晋国居然还以这点微薄的血缘关系作为借口,把脏水泼到他头上,陈成子哪里能忍?
他立刻怒斥道:“巧言令色之徒,想要通过打仗来欺压别人还要找这种借口,简直就是无耻!晋国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陈成子是骂了个爽,但是他身边的部下都颇有疑虑。
晋国也是实力强悍的大国,齐国难道真的能与之交战全身而退吗?正在此时,中行文子禀报道:“我听晋国的一个士兵说,晋国要出动一千辆战车,直接攻上齐国的驻扎地,还请您早做准备。”
陈成子立刻就怒了,道听途说的事儿能信吗?他斥责道:“我出发之前,国军曾命令过我,既不要因为敌人稀少,就追击他们,也不要因为敌人众多而害怕他们。就算齐国出动了一千辆战车,我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陈成子生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大战在即,中行文子不思鼓舞士气,居然还因为对面的战车多就惊慌不已,在众人面前献丑,简直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气得发昏,表示这样的事儿一定要报告给国君。
中行文子当时就急了,这事儿要报告给国君,他将来的仕途还有指望吗?为此,他赶紧低头示弱:“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也就是说,聪明的人在做事之前都会了解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今我对这三方面都一无所知,就急急忙忙地报告,实在是不智,难怪会受到责备了。三不知的典故正是由此句话而来,而这三不知到底指什么,也水落石出。
始、衷、终,也就是起因、经过、结果,一个人想要做事就必须了解这三个方面,否则的话,他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必然会落得一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事实证明,陈成子的决策并没有错,晋国只不过是传出个假消息,做个样子,想要将陈成子吓走。可陈成子谨慎小心,并没有被传来的假消息所迷惑。
晋国一看这是个硬茬子,也不得不退兵回国,郑国凭此保全了平安。所以说,做事之前绝对不能一问三不知啊。
在起初之时,一问三不知就是指《左传》中所蕴含的意思:一个人对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无所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句话的意义也开始逐渐发生演变,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好让人们使用得更加频繁。
在明清之前,“一问三不知”除了原意之外,还有对事情一无所知之意,这大多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无知和愚蠢,对一切都毫不知情。唐朝的一些志怪小说中就经常使用这个词语来表示对一些人的嘲讽,可以说是有迹可循。
在清朝时,“一问三不知”又演变出了装傻充愣的意思。一个人对事情明明心中有数,但是为了敷衍或者是迷惑对方,他们就会装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无论对方问什么,他们都会说不知道。这个意思直到今天也还经常为人所使用。
在如今社会,“一问三不知”最常用到的意义就是后来演变出的两种——愚蠢无知或装傻充愣。当语境需要这种意思的时候,我们就会将它作为一种老话或者说是口头语说出来。
但是这句话原先的意思,三不知具体的指向,却很少被我们所应用了。经过多年的历史演变,一问三不知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演变成了一句泛指无知无能的老话。
至于这三不知究竟指哪三不知,也逐渐不为人所熟知。不过这些老话中蕴含的毕竟是历史的典故与先人的智慧,后人平时还是要多加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