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华:
>湖南历史名人(湖南历史名人100名)
向仲华,1911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观音阁镇浆池湾村。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满朝荐:
满朝荐,字震东,湖南怀化市麻阳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咸宁(今属陕西)知县。时有税监梁永纵容吏役抢劫儒生财物,受到满朝荐的惩处,梁上表反诬满擅对收税人员行刑,被降职一级。后来,陕西巡抚顾其志列举梁永贪赃枉法的事实,才恢复朝荐的原职。
天启二年(1622),辽东地区全部失陷,加上农民起义、市民反抗,国家形势很危急,而朝廷内部党派之争激烈。朝荐向皇帝上疏,奏言“时事十可忧,八可怪”,语言激昂,切中时弊。不久,调任太仆寺少卿,又向皇帝上疏论朝政,说:“朝廷政令乃颠倒日甚。”并列举事实,说明朝廷纲纪已坏,阉党专政,是非颠倒,忠奸不分,祸起四方,恳求皇帝与阁部大臣“更弦易辙,悉轨祖宗旧章”。奏折呈上去后,被削职为民。后来,魏忠贤又指朝荐为东林党人,遂不复用。崇祯二年(1629),朝荐被恢复原来官职,未及上任就因病去世。
刘晓:
刘晓,湖南怀化辰溪人,原名刘运权,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活动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苏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外交部顾问。
向达:
向达,湖南怀化溆浦人。字觉明,笔名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兼北京大学讲师;1935年秋到牛津大学鲍德利(Bodley)图书馆工作;在英国博物馆检索敦煌写卷和汉文典籍;1937年赴德国考察劫自中国的壁画写卷;1938年回国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掌北大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文革”爆发后惨遭批斗折磨,不幸辞世。
潘仕权:
潘仕权,字三英,号龙庵,湖南怀化市中方县人,祖上系北宋名将潘美,生于康熙四十年,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尤精象、数、音律、八卦,著有《学庸一得》、《大乐无音》、《洪范补注》等书,颇得吏部尚书赞赏。在京时为钦天监博士、太常寺博士。潘仕权出生在湘西舞水河畔的荆坪古村,荆坪自古以来就对易经特别信奉,整个荆坪村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龙脉。他出生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也就很早就接触了易经等天文地理学说,所以他十六岁就进京,雍正年间考补天文生,后授予钦天监,为皇宫中的御用风水先生,撑管礼乐。
吴天保:
吴天保,元代少数民族起义领袖,元代靖州(今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苗族。天保战死后,所部多散入刘福通部或徐寿辉、陈友谅各股农民军部队。
曹玉清:
曹玉清,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人。又名曹光铭、曹金声,侗族。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和领导了开辟洪湖根据地的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和领导了中原突围、两淮保卫战、枣庄、莱芜、孟良崮战役和解放安阳、新乡、邯郸的战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作孚:
刘作孚,原名清树,号谷成,怀化市沅陵县附城太常堡(今太常乡团草坪村)人。
民国35年7月,蒋介石以10万兵力分三路向淮北解放区进犯。华中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决定由七分区所辖四个团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打击敌人。当时,作孚幼子夭折,妻子重病在身,但仍坚决服从命令,即赴泗阳、洪泽湖以东地区,组建第二梯队,配合留守部队,坚持游击战争。9月12日,华中军区急电作孚速返,接受新任务。14日凌晨起程,16日晨遇敌,战斗数小时,壮烈牺牲。
王一知:
1901年出生于湖南芷江侗族一个封建家庭,1915年离家前往湖南桃源省立第二师范求学,与蒋冰之(丁玲)、王剑虹(瞿秋白爱人)是同窗好友。[3]1919年勇敢投入五四运动,1921年下半年从二女师毕业,来到向警予同志创办的溆浦小学任教。[1]1922年2月,进入上海平民女校读书,参加刘少奇组织的马列主义研究会,并经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
1922年冬,随党中央和团中央机关迁到北京,在团中央妇委工作,住在李大钊家中,常与缪伯英去北京女师大做女学生的工作,开展妇女运动。1923年下半年,进入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在向警予领导的妇女协会工作。1925年春,受陈独秀派遣从事工人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参加过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顾正红的抬尸游行。1925年底,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到广州,在邓颖超领导的广州妇女协会任宣传部主任,主编《光明》周刊,并协助广州国民政府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张太雷开展工作,不久与张太雷结为夫妻。1927年底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她转入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坚持白区城市地下斗争长达10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与龚饮冰回到家乡芷江,欲在芷江开设一书店,传播抗战文艺和新文化知识,开拓后方抗日工作。1938年初,奉周恩来之命和龚饮冰在上海设立3个秘密电台,即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中台,定期与延安的党中央联系,担任情报传递工作,以主妇身份掩护党的机要交通工作。1942年9月,李白电台暴露,报务员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原型)被捕,她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另两个电台的人员转移,并将财产作了善后处理,收回大笔款子交给党组织。随后去重庆开展地下工作。
1948年底在西柏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接见,她请求从事教育工作。上海解放时,奉命接管上海最大的吴淞中学,任校长。
1950年10月,调国家教育部,她主动要求到基层去从事实际教育工作,任高级干部子弟学校华北中学校长。国家将其工资定为行政8级,享受部长级待遇,她一再要求降为行政12级。[2]1952年华北中学并入北师大附中为二部,她任副校长。1953年北师大附中二部改为北师大二附中,任校长。周恩来总理到学校视察,提出干部子弟特别是高干子弟,应与工人子弟打成一片。于是1955年起北师大二附中改为普通中学,她提出把学校命名为“一○一中学”,说:“如果说过去有成绩,那就用一○○来表示,一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一开始!”。1964年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写信,要求在全日制重点中学试行半工半读,自己编写教材。刘少奇批示后,率先在全日制中学试行半工半读,创办校办工厂,组织师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资金不足,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工厂购设备,给工人发工资。“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学校的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代理人”,受尽非人的折磨。[2]1977年平反,恢复一○一中学校长职务。1981年离休,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了30年。她曾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1979年荣获北京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称号。
你还知道怀化有哪些风云人物,请在文后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