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复李唐神器。后世有些人认为:武则天提拔张柬之当了宰相,张柬之却如此“忘恩负义”。但鲜为人知的是,张柬之早年在唐高宗时期就是武则天的反对派之一,“神龙政变”对张柬之来说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复仇。
在武则天二次进宫之前,唐高宗最宠爱的嫔妃是萧淑妃,萧淑妃也与唐高宗生育了两女一子(义阳公主、高安公主、李素节)。萧淑妃的受宠威胁到了王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导致王皇后让武则天进宫来“驱虎吞狼”。结果是武则天二次进宫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一起失宠了。
>张柬之(张柬之和狄仁杰的关系)
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对抗武则天的同盟,萧淑妃自然也成了“废王立武”的失败者。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下令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就在被废为庶人的当年,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武则天派人缢杀(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
萧淑妃虽然死了,但她的儿子、唐高宗第四子李素节当时还是亲王,自然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于是武则天撺掇唐高宗将李素节外任地方,还不允许李素节回京与父亲见面。长时间没有和父亲唐高宗见面的李素节越来越郁闷,专门写了一篇《忠孝论》来向父亲表明心迹。
然而武则天当时已经切断了李素节与唐高宗之间的直接联系,如何把《忠孝论》交给唐高宗就成了李素节的难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素节的部下、王府仓曹参军张柬之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竟将李素节的《忠孝论》送到了唐高宗面前。武则天对此当然是非常不高兴的。
武则天后来打击并杀死李素节的时候,张柬之自然也受到了打压,直到六十四岁时才重新进入仕途。可以说张柬之早在唐高宗时期就是武则天的反对派,是复唐派的老资格人物。正因如此,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为旧主李素节复仇,很难说是“忘恩负义”之举。
最后要说明的是,张柬之曾经是李素节部下的记载见于“两唐书”的李素节传记中,而“两唐书”的张柬之本传中却没有相关记载。因此张柬之早年是不是李素节的部下、有没有替李素节送《忠孝论》都是存在争议的,不排除存在同名同姓或者记载有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