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堂(吕祖堂在义和团中发挥的作用)

西头,用天津话念出来叫“西tou”。老天津人,你们还记得这里吗?

这是天津的一个老地名,其范围大概是北至南运河(也可以算到子牙河),南至黄河道,东至西马路,向西一直延伸到咸阳路。

>吕祖堂(吕祖堂在义和团中发挥的作用)

图源:天津人

西头这个地名,是1900年之后才出现的。

天津人都知道,东西南北四条马路,最早是老城的城墙,那时候天津人说话,是用城门作为地名坐标的,比如西门外、东门里等。

天津城厢保甲图局部图源:网络

1900年,八国联军把城墙拆了之后,没有了城门,天津人就以西马路作为坐标,把西马路以西的大片地区称为西头了。

西头界内,有名的地方很多,像如意庵(nan)、南大道、先春园、西大湾子、文昌宫、习艺所(西所)、西关外等等。而西头的中心,则是双忠庙大街,老天津人称之为双庙街。

今天达达就跟大家聊聊,老“西头”的那些事。

双忠庙大街

双忠庙大街,其实就是今天芥园道的一部分,这一带以前叫永丰屯,永丰屯再往前叫张官屯,大约形成于明永乐年间。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兵屯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建设兵团。咱都知道天津有七十二沽,其实当时天津运河两岸还有七十二屯,而靠近西大湾子的张官屯,就是离天津卫最近的屯。

那么张官屯又是怎么变成永丰屯了呢?话说天津建卫后,大约100年间,城内外一共形成了十集一市:

城内的有:

鼓楼的宝泉集

东门内的仁厚集

南门内的货泉集

西门内的富有集

北门内的大道集

集市上的玩具摊图源:tjxfengshang

城外的有:

东门外的通济集

北门外的丰乐集

北门外西部的恒足集

张官屯的永丰集

娘娘宫前的宫前集

以及西门外的安西市

20世纪初天津城外的集市图源:天津青年报

天津有句老话叫“天津卫,天天集,今儿个不齐明儿个齐。”说的就是这十集一市,每集每旬一次,十个集分日举行。

这其中永丰集地处西大湾子,作为南北贸易和漕粮的集散地,名声更为响亮,于是人们将张官屯改称为了永丰屯。芥园道上的吕祖堂,早年也有“永丰屯祠”的名字。

吕祖堂图源:网络

1918年,南运河裁弯取直,西大湾子一带也失去了临河码头的优势,永丰屯这个地名也就逐渐被淡忘了。

后来,双忠庙大街成了这片区域的名字,俗称“双庙街”。

如意庵大街

在说如意庵之前,咱先说说西头的庙宇。

在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难免遇到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尤其是天津这种靠海、靠河的城市,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风险更大。

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村落中的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只能求助于神灵保佑,所以在古代,天津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庙宇非常多。仅老城厢西部一带,各类庙宇就有几十个。

《津门保甲图说》城西地图图源:谈古论今

包括太阳宮、韦驮庙、观音庵、文昌宫、稽古寺、南阁、北阁等等,这些庙宇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为了西头地区的地名,如意庵也是其中之一。

如意庵,天津人常说成如意nan,后面还要加个儿化音,这座庙里供奉的是天后娘娘的父母。可

为什么要供奉天后娘娘的父母呢?因为这里是天后娘娘的“娘家”。

天后宫里的娘娘,名为林默娘,她是福建莆田县一位渔家女子,擅长游泳,能乘席渡海,为人治病,时常救助海上遇险的船只渔民,所以被百姓尊称为“神女”。

自清康熙朝以来,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也就是娘娘生日这一天,就要由各种“花会”把娘娘送回娘家,称为“娘娘出巡”。

《天后宫过会图》局部图源:网络

因为天后娘娘的祖籍是福建,所以百姓就把娘娘送至闽粤会馆(当时在北城根),但闽粤会馆一带街道窄小,不能容纳护送的人群,于是就改设在了如意庵。

如意庵里塑上娘娘父母的塑像,自三月二十三起,娘娘要在如意庵住上三天,然后再由花会护送回宮,叫做“送驾回宫”。

《天后宫过会图》局部图源:网络

清光绪二十年的一次娘娘会过程中,香蜡烧纸不慎引燃了案前幔幕,引起了一场大火,场面十分混乱,有人趁机偷走了娘娘塑像的头部,虽重金悬赏,但最终也未找到,只能重新给娘娘配置了一个楠木头。

但从此以后,之前每年都要举办的皇会暂停,如意庵也逐渐衰落了。

印象中90年代的如意庵大街十分热闹,是周边百姓买菜的重要去处,在街西头有个澡堂子,街中还有理发店、卫生院等设施,和周边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小西关、习艺所

如意庵大街往南,与其平行的两条街是小西关大街、西关外大街,街上有西关外中学、邮电局等设施,另有一处染化六厂,每每路过此处时都会掩鼻,漂白剂的味道实在是难闻。

沿小西关大街再往西,可以上芥园大街,七一大楼、百货商场在此处,再一直往西就是天津有名的小西关监狱了,老天津人管它叫“西所(习艺所)”。

小西关监狱炮楼遗址图源:网络

习艺所的前身,是过去练兵的教军场,所以附近还有教场大街、教场河沿等地名。

图源:网络

与河沿相连的,是芥园大堤,也叫海张五大堤。

芥园大堤

海张五,本名张锦文,天津最早的富户,八大家之首益照临张家,说的就是他。

在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军抵达津郊,清军把芥园大堤决口,迫使洪水阻断太平军进攻路线。海张五捐钱,招募了地方团练三千多人,在西郊小稍直口建防御工事和炮台。

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图源:网络

两军正面交锋后,清军凭这几千团练和大炮,愣是抵御了七、八万敌人,后来修的芥园大堤就与这段历史有关。

水西庄

提到芥园大堤就不得不提到水西庄。这里曾是天津文化史上的传奇,却因为芥园大堤两次决口,庄内楼阁倾屺,日渐颓败。

水西庄故址

水西庄原是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与其子营建的园林别墅,兴盛于乾隆时期。该园当时水木清丽,风景幽雅,旧有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览翠轩、花影庵、泊月舫、碧海浮螺亭等胜迹,是文人雅士吟诗酬唱的佳境。

示意图图源:天津万达水西台

查家交往的名门望族中有一位名为曹寅,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也是《红楼梦》中贾政的原型,黛玉葬花情节便源于他的葬花诗。

曹寅死后,曹頫接班,但曹家的颓势难以挽回,终因经济亏空等罪名被雍正抄家,据说当时12岁的曹雪芹曾在水西庄避难。所以大观园的创作灵感也很有可能来自于水西庄。

如《红楼梦》大观园中的“藕香榭”,在水西庄中就有与之同名的建筑,而红楼梦中的其他建筑,也能在水西庄中找到影子,曹雪芹在修改名字时用到对仗、谐音等多种方式:

水西庄的鼎盛时期不过半个多世纪,嘉道年后逐渐衰败。咸丰三年(1853)、同治十二年(1973)芥园大堤两次决口,水西庄算是彻底凋敝,一度成了老百姓的菜园子。

1898年,天津成立英商济安自来水股份公司,水西庄大部分区域被划拨出去,建设济安自来水股份公司水厂,这是天津最早的自来水厂之一。

芥园水厂后院保存的济安水厂办公楼图源:天津生活通

1950年济安水厂改名为芥园水厂,今天仍然存在,但是连个牌匾都没有了。

南头窑大楼

清末以前这里就是荒地、砖窑,南头窑有两样东西最出名,一是卤制品,比如酱鸡、酱鸭子这类。另一样是卤制品的副产品,鸡毛掸子。

南头窑早年两位名人,一位叫鸭子王,一位叫鸡毛刘。鸡毛刘的字号“宝德生羽毛厂”,产品曾经远销海外,上世纪30年代英国国王王冠上的珍稀羽毛就出自宝德生。

图源:网络

过去讲究的天津人,屋里都会摆放一对掸瓶,里面要插上一把掸子,寓意“平(瓶)安吉(鸡)祥”。

早年天津卫还流传一句民谚,叫“刷子马勺韦驮庙,鸡毛掸子南头窑。”

所以当年只要有人买鸡毛掸子时问一句“是南头窑的吗?”这准是老天津卫,没跑。

韦陀庙大街

韦驮庙位于老城厢以西,庙内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座下的三十二将之首韦驮菩萨,被誉为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

《津门保甲图说》城西地图图源:谈古论今

清末以后,韦驮庙一带繁荣起来,卖香蜡纸钱、玩具食品等等商品的商贩、店铺比比皆是,再加上南小道子一带纺织、冶铁行业的发展,所以这片区域逐渐出现了茶楼、戏院、饭馆、娼妓等行业。

到了上世纪2、30年代,这里形成了鸟市。以前天津卫鸟市有好几处,北城根鸟市、南市鸟市、河北鸟市等等,而韦驮庙一带则是西头鸟市。喜好鸟、虫的人聚集于此,热闹非凡。

天津早期鸟市图源:美篇@沧桑

如今“西头”这个地名渐渐被人遗忘,那些老人老事也再难复制。但是相信每个老“西头”人,都永远保留着关于那里的一份独家记忆。

END

(文章综合:天津人、天津生活通、谈古论津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