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通史-闲者知无涯
>现观庄严论讲记(现观庄严论讲的是什么)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派别。这个派别,用红色去涂自己的庙宇,他们的僧人穿红袈裟,戴红帽子,所以,后来就称之为:红教。要知道,藏传佛教五大派,分别有自己的颜色的,第一派——宁玛派就是红色——红教。
宁玛的字面意思,是古旧的意思。因为他们自称,宁玛的教法是在八世纪进藏的时候由莲花生大师带来的,起源最早。它的教主就是莲花生大士,在藏语里叫:洛本白玛炯乃。前面课里说过,莲花生大士对西藏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增添了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体系。这个体系充分地去融合了藏区本地宗教——本教。
所谓护法神,在藏语里叫做:却炯。却炯是一种没有定额的神,随时可以增加。这种模式不光给本教的神提供了位置,可以成为护法的神,也给人留下了位置。什么意思呢?只要你能信仰佛教,你愿意支持佛教,你愿意传播佛教和弘扬佛教,你就是佛教的护法,没有神,因为你是人嘛。所以我一直支持大家去传播和弘扬佛教,那样你就是佛教的护法。
宁玛,以传播古吐蕃期间的密咒为主,所以谓之旧。它就是以标榜自己这种古旧得名的。在新与旧这点认识上,西藏人和现代人,或者说与我的认识是相反的,至少在我,认为所有的事物新才是好的,新才有力量,新代表进步。但西藏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旧才好,旧才有力量,因为旧代表传统,他们认为力量是从传统里来的。
根据我个人对宁玛派资料的研究,我认为他们的来源应该是莲花生大士,在击败了本教巫师那一次,归顺了佛教的本教巫师。我们都知道,当时击败了他们之后给了他们三条路,第一条路就是归顺佛教,第二条路就是做老百姓,第三条路就是流放。这应该是当时选择归顺佛教的那批本教巫师,因为他们的仪轨和教法非常像本教,但是,从教理上,他们又非常像禅宗。所以,我们说宁玛派就像一个本教加禅宗的结合体。
宁玛的法术来源,来自于西藏密宗的两大传承之一。在介绍西藏密教传承的时候,它是有两个支流的,其中一个支流,或者说这一个系统,是由赞普支持的,在上层社会中流传、设坛、传播,它并不公开传播,属于官方密宗系统。而另一个系统,是在民间传播的,主要的形式是本教的巫术与医术结合起来。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样做才能紧贴老百姓生活的需要,这就是民间系统。
在九世纪,前课里谈到的达磨灭佛——朗达玛灭佛的时候,官方系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不复存在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你仍然要传教,那么你就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必须掌握旧教的法门,不掌握旧教的法门这么传承?第二个特点,这批僧人没有寺庙和僧团组织,因为官方打击,不可能公开地设庙和形成(僧团)组织;第三个特点,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去传播,父子、兄弟、叔侄,为什么?因为只有血缘这种亲密,才不会出现泄露、告密这种事情,当时传教是要杀头的呀。
整个宁玛派创立阶段,我们认为是有五个标志性人物创立的。其中创始人家族,称为:三素尔家族。在公元十一世纪的时候,素尔家族的三个成员首先站起来,恢复宁玛教法、建立寺庙、整理教义、收徒传法,这是需要勇气的。史称素尔家族的这三个人就是:三素尔。后来,我们就认为他们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起点,或者说是宁玛派的创始人。他们就是素尔波且、素尔贡、素尔琼。
素尔波且,出生于公元1002年,佛陀曾经说过嘛:每五百年我的法会重来一次。他就是在第二个五百年出生。素尔波且创建了邬巴垅寺,他年轻时曾经跟随过很多密宗的旧密咒法师学习咒语,他把这些咒语整理起来,整理成有系统的东西,确定了一些根本性的咒语。确定了根本咒语后他就开始传播,他弟子很多,记载他著名的弟子就有108人,这个规模在当时的藏区已经是很大了。后来,素尔波且向后二圣之一的卓弥法师学法,后面的课会讲到后二圣——阿底峡和卓弥——后弘期的两个圣人。
素尔波且向后二圣之一的卓弥法师,献黄金百两求道果法——道果法是卓弥大师特有的法术,只有他会。素尔波且是一个梵行者,他一生没有娶妻没有生子,他收了他的侄子作为他的养子,他的侄子就是著名的素尔琼。
素尔琼是素尔贡之子。指环王里很多人介绍自己,我是谁谁谁之子、谁谁谁之孙,其实西藏人也是这么介绍自己。素尔琼是素尔贡之子、素尔波且之养子,以前他们就这么介绍自己。素尔琼又叫:拉杰钦波。他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大医师。从这个意义,可以看出来,当时宁马派的法师,日常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在民间行医。
他受命讲经,在他的养父的乌邬巴垅寺讲经,讲集密义经。集密义经是宁玛派两部重要经典中的一部。素尔琼修法修了十三年,证得了“一切事物皆是金刚萨埵性”这一宁玛派独有的大圆满境界。宁玛派和其它四派有一个区别就是圆满境界的区别,每一个教派他们不光是法门不同,最终也有境界之不同,就是最终的结果不同。而一切事物皆金刚萨埵性,是宁玛派所独有的,素尔琼修行了十三年之后他就证得了这一大圆满境界。但是,他不断精进。他后来又学了《喜金刚经》,这个《喜金刚经》是桂·枯巴拉哉法师独有的。
桂·枯巴拉哉法师在西藏佛教史上叫:桂大译师。他本身掌握两套特别之密法,他自己本人是一圣阿底峡的弟子,这个血统就非常纯正了;他同时又跟随二圣卓弥大师学习过道果法,并且他本人三赴印度掌握一种独特的密宗教法叫:集密龙猛法。桂·枯巴拉哉在法师的法术系统非常全面了。所以素尔琼在修得了自己宁玛派的一切金刚萨埵性之后,他又跟桂·枯巴拉哉在法师学习各种法术——即,他先要证得理性,然后又要获得实践之技能。桂·枯巴拉哉译师应该说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个独特的一系,这一系里有好几个人跟他一模一样,先是从阿底峡学习,后从卓弥译师学习,基本上每一派的开创者都是有这样的经历,同时跟大圣、二圣全部学习过他们的密法。
他所学的这本《喜金刚经》,要拿出来给大家独特的介绍一下。要知道,密传五宗有五大金刚,又叫:藏传密教五金刚。在藏传佛教里,去修行这五大金刚,作为本尊的密法,称为:五部无上金刚大法。喜金刚,又叫:饮血金刚、欢喜金刚。是宁玛派独有的。我们日常在雍和宫常见的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独有的。这本《喜金刚经》阐述的,就是以欢喜金刚为本尊的各种技法,比如:坛城。什么叫坛城?就是曼陀罗灌顶;比如,仪轨——就是所有的宗教仪式。
素尔琼,自己证得了无上金刚萨埵性之后,又学习了诸多密法。他自己就开始收徒了。他的徒弟,著名的,就前课里提过,藏族人的爱好,一说就是四梁八柱三十三元,他也一样,他跟卢梅是一样的——弟子是四梁八柱三十三元。他的家族非常富有,他的三个儿子和N个女儿,都是以修习宁玛派教法为主,并且很有成就,四处行法。作为一个平民——普通人,素尔家族就通过这种独特的宗教职业积累起巨额的财富,并且成为了创教领袖——他们创建了宁玛派。
三素尔活动的时期,是十一世纪的上半期,即公元一零几几年,到十二世纪的上半期,即公元一一几几年,大概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三素尔。他们所传承的经典,叫:噶玛系统——就是刚才说的民间经典系统。前面提到过,有两套系统,一套叫:官方经典系统,另一套叫:民间经典系统。他们提供的就是民间经典系统,藏语专门的一个词叫:噶玛。噶玛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叫:幻变,即幻化变化的意思;另一部分叫:集经,即集合各种经书的意思。简单地说,宁玛派的噶玛系统分为法术咒语和经典典籍这两大类。
三素尔是以法术、咒语著称的,他们是行医出身的人,他们的名字就是大医生的意思嘛。跟他们在同一时代,也在公元十一世纪,一零几几年,宁玛派还出现了一位理论性的代表人物。本节课开始就谈到,谈宁玛派的创建必须谈到五个人,前三个是一个家族的——三素尔。第四个人,就是同一时代的理论大师——绒桑·确吉桑波。他是后藏的空戎人,所以称戎,戎,是地名。确吉桑波。
确吉桑波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他懂因明,懂吠陀。懂吠陀这件事儿,在僧侣里是很难的事情,一般藏地的人不会懂吠陀,即使在藏传佛教的僧人里懂吠陀的人也不是很多,一般得是印度人才懂吠陀,因为这是印度教的典籍。所以,确吉桑波不光懂因明,还懂吠陀,而且他译有密典——引入了很多密咒的典籍。最重要的是,这个人精通藏文,精通藏文的文法,他自己也写了几部文法书。要知道,这个时候,藏文创建不过不到二百年的时间,确吉桑波就可以写出文法书了,他学识如此渊博,所以,后来又有“西藏班智达”之称。
班智达就是大智慧的一种封号,确吉桑波是宁玛派理论,噶玛系统的主要传人。他跟素尔家族不一样,素尔家族主要是传咒,传密法。而他不是,他传的是理论,他所传的密法是以“心品”为中心的,这个“心品”带有强烈的本地土著色彩,后世看他传的这套“心品”往往并不认为这是佛教,但是他这套“心品”在藏区却又很大的影响。
由确吉桑波传授的系统,整个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叫:心部、自在部、教授部(口诀部)。该密法就是以心部为中心,扩招到两支——自在部和教授部。而这三个系统互为师承,又互相关联。其中,教授部的大圆满法,更是宁玛派特有的密法——即,左钦秘法,在教授部里。
最终为宁玛派整个创派收官的人,是在三百年以后出现。到了十四世纪,宁玛派出现了第五位,也是收官式的代表人物,当他出现之后,宁玛派作为一个派别无论从法术上,即所谓宗教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完全成熟了。这个人就是:龙钦饶降巴。
龙钦饶降巴的学识非常渊博,以致于后面宁玛派所有的学者的学位就叫:饶降巴。龙钦饶降巴12岁出家,修习各派密法,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僧人学习的面都非常广博,不是说我专修什么。直到所有的教派全部彻底地出现完了之后,所有的僧人才会说,选,我去学什么,学什么,他们早期的代表人物都是兼修各派密法,取其所长。
龙钦饶降巴把整个宁玛派的学习系统化了。首先,从他自己开始就是这样的。他十二岁在桑耶寺学习慈氏五论和法乘七因明论,学了很长时间,都知道这书就很难了,修习了很多年以后,终于成为了显密兼通的名僧,他已经把这两套书打通了。
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所谓慈氏五论和法乘七论。因为,这两部书,后来凡是藏传名僧都必须修行的。在藏传佛教里要说是一个名僧,你是班禅也好,达赖也好,哪怕说你是仁波切,这个书都必须修行。当然,慈氏五论是必须修行,法乘七论不是。
整个的西藏藏传佛教的理论学习,基本上是三大部书——慈氏五论、龙树六论、法乘七论。法乘七论不是必学的,但是慈氏五论和龙树六论是必须学的。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五论,因为一般人不会去研究这个典籍。慈氏五论,是属于唯识部;法乘七论,是属于因明部。慈氏五论分别是指:《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间论》。与藏传的唯识五部对应的是汉传唯识五部——就是弥勒五论。唯识部分,或者说新唯识部分,是藏传佛教必须修行的。
法乘七因明论,是七部逻辑学的典籍,《释量论》、《定量论》、《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理论》。这七部里,前三部谈的是因明的体制,即,谈逻辑体制的;后四部阐述因明的组成,即,三支或五支,讲整个逻辑的构成部分。客观地说,这两套书,不光是佛教哲学里最难的部分,基本都是哲学里最难的部分,尤其是法乘七论。
所以,从龙钦饶降巴开始,前面说了,从宁玛派的第五位收官式的人物开始,藏传佛教在义学方面的造诣就远远超过了汉地,从此以后,汉地的佛教理论高度基本就不用追了,你也追不上了,人家一下就推到一个你看不见的高度上去了,以后,汉地佛教就往下走了,就开始“走明心见性”的这条路了,走禅宗了。
而义学最难的这一半儿,就被藏传佛教扛在肩上了。龙钦饶降巴对慈氏五论、法乘七论、包括后来的龙树六论,他都做了修订,做完修订之后就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注释,他的代表作就叫《七宝藏论》,之所以提这本《七宝藏论》,是因为这部书,现在也还是宁玛派经院必须读的一本经书——《七宝藏论》。
宁玛派的组织非常松散,课里说过,宁玛派不建庙嘛,而且咒语各自传的也不一样,教法不一。宁玛派的法师分两类,第一类是在家的咒师,就是像三素尔这样的人,藏族称他们为:阿巴。他们人数很多,前面说过嘛,大素尔一个就传108个徒弟;而后,素尔琼一个人就四梁八柱三十三元,子女也都是。他们人数很多,各有传承。专靠法术、巫术在社会上去活动,帮助老百姓,治病行医,就靠这法术活动。这帮人,他们根本不读佛经,基本上也不懂佛理。他们行的咒,跟本教咒师是很像的。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一帮人,却被藏族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宁玛派的传人——就是这帮会念咒语的才是宁玛派的人。
另一类,就是确吉桑波、龙钦饶降巴这两个人为代表的,叫:经院派僧侣。这两位都是理论大师,这帮人就住在寺庙里,严守戒律,专心注重对经典和佛理的研究。
宁玛派的经典除了噶玛之外,就是这种口耳相传的,或者说经典经书之外,还有一类叫:伏藏。要知道,宁玛派龙钦饶降巴、确吉桑波研究的经书,实际都是现成的,不是从汉地引进来的,而是直接从印度引进来的,可以直接看的经书。还有一类经典,这类经典是没地儿引进来的,叫:伏藏。什么叫伏藏?就是埋在地底下的经书。所谓伏藏,传说是由莲花生大士埋藏的经书,后来就被人发掘出来,莲花生是宁玛派自己推崇的教主嘛,所以这类书备受宁玛派的推崇,挖出来的都叫典籍。
在公元十二世纪,宁玛派出现了一种专门去挖伏藏的法师,这些法师叫:代敦。伏藏整个分为四种——上部伏藏、下部伏藏、南部伏藏和北部伏藏。我觉得这个分类,基本上是根据他们挖的地点出现的。伏藏是一种佛教在特殊困难的情况下,去保存自己经典和法器的手段。汉地也有,比如说,刻碑就是典型的伏藏,因为它可以保存;比如,石窟就是典型的伏藏。这跟当时末法时代思想流传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有三次灭佛嘛,并且佛陀也说过会有末法时代。灭佛事件就影响了僧人对末法时代来临的恐惧,为了预防毁法毁经这种事情出现,所以各派都采用了伏藏的方式保留本派的经典。所以伏藏并不是宁玛派一家独有的事情。
后来,学者从敦煌石窟里也发现了大批用藏文写的伏藏。伏藏是一种非常具有文献价值的史料,它不光有佛经,还有历史资料,还有传说故事,还有医学典籍。但是,这里要说但是,为什么?就以伏藏传法的宁玛派而言,也就是说,专以自己标榜自己挖的伏藏来传法的这帮人来说,属于自我创造的东西是要远远大于真正的伏藏——就是很多东西是他们自己编的,然后说这是伏藏。其实这跟汉传佛教是一样的。汉传佛教也是假借翻译的名义去造了大量的经书。
在部派佛教的课里曾经谈过,这是部派佛教向大乘佛教转移过程中,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出现的事情——就是通过编撰佛经和本地宗教去相结合。宁玛派它恰恰是本教吸收神祗,而教义又从汉地禅宗吸收,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伏藏,属于自造的。
在宁玛派建寺、收徒,逐渐组织起来的过程里,他们也不甘心只是个咒语派,他们也努力地去向经院化转移,刚才提到过,龙钦饶降巴学的经书,最后他们通过龙钦饶降巴读的书,确立了自己本派僧人必须读的书——显密十三经。显密十三经是什么呢?唯识部的慈氏五论、中观部的龙树六论,必须学,这两部是必修课;刚才说到的法乘七论,选修课,这一般人学不了,也能理解;戒律部分,学的是功德光的戒律本论;小乘部分,西藏所有教派的小乘部分,学的都是同一本经——《俱舍论》。
当然,对于这些经典宁玛派自己有研究,前面说过的两位理论派大师——荣松班智达、龙钦饶降巴,他们都大量的注释慈氏五论和龙树六论,所以,宁玛派对这些经典的解释,都体现在这两位大师的译注中。
素尔钦(1002~1062)
意为大素尔;本名释迦迥乃;因建立乌巴垄寺,又称乌巴垄巴。他曾向当时许多‘旧密咒’的法师学习宁玛派的教法,并将宁玛派的经典作有系统的整理。素尔波且也曾向卓弥学习‘道果’教授,更和显教法师及苯教徒共同修建一座寺庙,而与其它教派及苯教有所联系。相传他的门徒很多,其中有一○八人禅定功夫颇佳。创建了著名的山巴修行地,即现日喀则南木林县的巴金寺。
素尔琼·喜饶札巴(1014~1074)
又称甲卧巴或拉杰钦波(意为大医师)。他本是行乞僧人的儿子,后被素尔波且收为养子,学得其全部的密法,更继承乌巴垄寺寺主的职位。素尔穷后来交出寺权,独自到甲卧地方修法十三年,据称他在修法期间证得‘大圆满’的境界;也曾拜见阿底峡的一位门徒桂·枯巴拉哉,听其讲授《喜金刚本续》。其弟子甚多,也有‘四柱八梁’的说法,而继承其宗教事业的是最小的儿子濯浦巴。
素尔·释迦僧格(1074~1134)
亦称拉杰钦波·濯浦巴,因曾在濯浦地方建寺而得名。他是素尔琼最小的儿子,出生时即丧父,由母亲扶养长大,十五岁开始学习佛教,后请父亲的四位高徒在家中为他讲经,并学得‘大圆满法’,逐渐成为当时的名人;其后传法授徒,弟子达千余人。
慈氏五论
慈氏五论藏传佛教有“慈氏五论”之说,这五论是:《究竟一乘宝性论》、《辨法性性论》、《辩中边论》、《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