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焱燚
编辑|史料问今
>谋圣张良(谋圣张良(上·下))
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将张良与姜子牙相提并论丝毫不为过,张良对于刘邦的重要性等同于姜子牙对于姬发的重要性,没有两人可能就没有周朝与汉朝了。
张良的出场与退场都带有神秘色彩,他智勇双全,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下邳获黄石公赠兵书,帮助刘邦先入关中占据先机,鸿门宴救刘邦于危难之中。
张良出色的谋略被人誉为千古谋圣,他帮刘邦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建立汉朝,同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但他在功成名就之际却辞官退隐。
张良为何被誉为千古谋圣?他又是如何帮刘邦成就大业的?
张良出生于战国末年,祖上世代都是韩国贵族,其祖父与父亲两人更是接连担任韩国五朝丞相。本来张良在成年之后也应该接任韩国丞相的位子,但是却出现了意外。
战国末年诸侯之间征伐不止,七国都想统一天下,韩国处于中央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国力却最为薄弱,是其他国家眼中的一块肥肉。
嬴政继位后开始了统一六国之路,他将矛头最先对准的就是韩国。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出大将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挡又无别国救援,所以被秦灭国。
张良看见韩国灭亡自然心里不甘,他散尽家财只求反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东巡,此时张良终于等到了机会。
之前张良就已经拜见了仓海君,并获取了一名力士的支持。此人力大无比,于是张良就为他打造了一个重达百余斤的大铁锤,想趁嬴政东巡之际将其刺杀。
公元前218年,张良打探到嬴政的东巡车队要经过博浪沙,于是就带领力士早早就埋伏在此。
按照礼制,天子乘坐的马车与其他的马车不同,很好辨认,看见马车后将铁锤砸过去必定能够杀死秦始皇,可此次的刺杀却并没有成功。
秦始皇是何等人也,从统一六国开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刺杀,所以他早就有防备。他将车队中所有的马车都换成相同样式,这就很难辨认了。
张良见状只能让力士将铁锤砸向最豪华的那辆,乘车之人当即毙命,但却并不是秦始皇。秦始皇发现有人行刺后勃然大怒,马上命令搜查刺客,可张良却早已逃离现场躲过一劫。
刺杀失败后张良改名换姓藏在下邳,在这里他也碰见了一位奇人。
张良在下邳经常散步思考反秦之事,一天他在沂水桥头碰见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黄石公。
黄石公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踢下,命张良去捡,虽然张良不知何意但仍照做了,他捡起鞋子并给黄石公穿上。而黄石公对张良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让他五日后在桥头等候。
到了约定时间张良来到桥上,却发现黄石公早已在此等候,黄石公斥责张良不准时,于是离去,并约五日后再来,可第二次仍是如此。
张良第三次直接在桥头就没走,黄石公见状送给了张良一本兵书,这就是《太公兵法》。张良得到此书后日夜研习,为日后的反秦大业做准备。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继位,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使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纷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而张良一直立志反秦,自然也紧跟脚步。
此时的张良已经聚集起百余人,但他感觉力量还是不够,于是就率领队伍去投靠别人。但在途中却碰见了另外一支反秦的队伍,而且领头人也不是一般人。
这支起义军的领头人正是日后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当即决定加入刘邦,从此成为刘邦的谋士。
公元前208年,反秦的势力中数刘邦和项羽的队伍最为强大。项羽拥立熊心为楚怀王,楚怀王下令让刘邦和项羽兵分两路进攻咸阳,并且约定先入咸阳者可自立为王。
刘邦听到此话后想急于入关,但是宛城却久攻不下,因此刘邦想绕路而走继续西进,但张良却有不同意见。
张良分析如果绕过宛城,秦军很容易从后方发起进攻,到时必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而刘邦也从善如流,命令部队在夜间对宛城发起合围,很容易就拿下了宛城,而后继续进军咸阳。
但大军行进到峣关时,刘邦又碰到了难题。峣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大量秦军守卫,如果强行发起进攻,必定造成巨大的伤亡,此时张良又出了一个主意。
他建议刘邦可以重金收买峣关守将,然后在峣关周围布下大量疑兵,秦将见状必然会心生胆怯从而投降。待其投降后再趁秦军不备发起突袭,这就可以顺利拿下峣关。
刘邦听后依计而行,发现果然如张良所料的那样。大军过峣关后直逼咸阳,而胡亥已经被赵高谋害,继位的子婴见大势已去只能出城投降。
刘邦在张良的谋划下抢先入关,但这也引起了项羽的不满。
在刘邦进入咸阳后很快就被眼前的荣华富贵所迷花了眼,全然无以前的雄心壮志,许多人劝说他也毫无作用,这时张良再一次站了出来。
他劝说刘邦大军刚攻下咸阳,不应该只顾自己享乐,而是要做出表率,否则就是助纣为虐了。刘邦听后马上下令大军移至霸上,并严整军风,而百姓见此也十分拥护刘邦为王。
项羽也在刘邦攻下咸阳后几个月的时间就率领大军到了函谷关,面对紧闭的关门项羽知道刘邦已经攻下咸阳了,而且还不想让自己进关。
项羽的势力本来就比刘邦要强,但是刘邦却抢先一步入关,这怎能不令人生气。而此时刘邦的手下也偷偷告诉项羽说刘邦想要称王。
项羽听后大怒直接率大军攻破函谷关,并准备对刘邦发起进攻。而项伯和张良相识,他不想让张良受牵连,于是就来到了刘邦的大营中告诉了张良情况。
张良听后并没有逃走,而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把项伯请到帐内以礼相待,并替自己解释,项伯听后让刘邦亲自到项羽面前谢罪。
第二日刘邦带领张良和樊哙到达鸿门的楚军大营,刘邦见到项羽后说是因为小人谗言才会使两人结怨。
项羽见到刘邦并没有携大军而来,而且说的话也十分在理,所以就相信了刘邦,杀心也随之消散,并邀请刘邦留下饮宴。
在宴席当中,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示意项羽让其杀掉刘邦,但项羽却不为所动。范增在无奈之下让项庄进入帐中,以舞剑为借口从而趁机杀死刘邦。
此时项伯站了出来,与项庄一同舞剑不给其可乘之机。张良见此连忙去外面找樊哙让他进去保护刘邦。
樊哙进入帐内后情况好转,而张良也让刘邦找借口离开,自己留下来应对项羽。
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张良以其出色智慧帮助刘邦躲过一劫,也让项羽与范增的关系产生了裂痕。
项羽在随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并把刘邦分到了偏远的巴蜀地区。刘邦对其十分恼怒,想要与其鱼死网破,但张良极力劝阻,说现在的时机还不到。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在汉中地区慢慢积蓄实力,并逐渐攻取了关中地区,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实力。
公元前203年,此时的刘邦相较与项羽已经有了优势,并完成了对楚军的合围。项羽此时也妥协想要与刘邦平分天下,但是张良却建议一举歼灭项羽,否则后患无穷。
于是刘邦发兵围攻项羽,但是韩信和彭越却没来支援,汉军大败。张良也看出韩信和彭越的想法,他让刘邦分别给韩信和彭越划分了各自的地盘,果然韩信和彭越随后便来支援刘邦。
公元前203年,刘邦以韩信为大将,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兵败无颜回乡,自刎而死。
楚汉争霸就此结束,张良在楚汉战争过程中功不可没,没有他的计策刘邦不可能夺得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并且说他能取得天下离不开张良的帮助,他直接对群臣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汉朝建立,诸多事务百废待兴,但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定都。刘邦本来想定都洛阳,许多人也都纷纷赞同,洛阳作为国都已经几百年了,而且易守难攻。但张良却有不同意见。
张良提议定都关中,此处位置优越,物产丰富,而且地势险要,作为国都再合适不过了。刘邦认为张良的说法有理有据,而他也素来信任张良,于是定都长安。
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本来想让张良自己选择三万户为食邑,可张良却拒绝了,他选择了留地作为自己的封地。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秦朝已经灭亡,而韩国也不可能复国,自己也没有别的愿望了。
在刘邦迁都长安后张良却长时间称病不出,他深知鸟尽弓藏的道理,韩信和彭越的例子就在他眼前,所以张良辞去官身,云游天下。
张良在后世也被尊称为谋圣,位列于武庙之中,历朝历代许多名人对其评价都十分高,他的计策与做人的智慧令人佩服,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