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的是谁(清朝谁收复台湾的是谁)

文|说书人

>收复台湾的是谁(清朝谁收复台湾的是谁)

编辑|每日壹历史

前言:邓小平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名字,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革命道路上,邓小平一直坚持主席的领导,做出了很多意义重大的事情,但却只有一件事情,邓小平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努力也为能亲眼见证,主席究竟交给了邓小平怎样艰巨的任务呢?

如果说主席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那么邓小平则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他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带领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也是他恢复了高考,让无数莘莘学子有了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这一决策成为了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香港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城市,与纽约、伦敦并成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有着“亚洲四小龙”和“东方之珠”的称号,也是有名的购物天堂和美食天堂,以清廉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和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因此香港在19世纪时成为了西方列强抢夺的对象。

但香港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共识,不过香港的回归却经历了一波三折,中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在1997年才让香港重返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为何被英国占领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效率低下的手工业开始逐渐被大机器工业代替,由于工业上面的发展,导致生产量也急速上升,本国的原材料供应不上,为了扩大产品的销路,英国便将眼光放在了亚洲,19世纪的清王朝虽然日趋衰落,但却具有非常好的市场所以自然成为了英国的目标。

刚开始,英国只是希望两国之间进行商品贸易,但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但英国人带来的羊毛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并不受青睐。两国之间交易所用的货币不同,而英国进口的货物,还要被清政府收取20%的税,所以英国的对外贸易处在了不利地位,不满的英国人试图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来干涉,但清政府并不买账,于是英国做出了令人不齿的行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贸易给英国政府带来了暴利,但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仅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600万两,出现了严重的银荒,更严重摧残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无数家庭因此惨遭变故,劳动力也被破坏,造成沿海地区的工商业逐渐衰落。

鸦片战争

鸦片贸易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尚,因此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重视,1821-1834期间,总共颁布禁令8次,但都没有多大的改善,于是1838年12月,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展开了一系列的举措,勒令烟贩交出所有物品,并承诺以后不再贩卖,如果再查出来的话,直接就地正法。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并且在6月3日-25日,将缴获的237万斤鸦片在虎门全部销毁,在场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同时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旨意,宣布正式封锁港口,永远断绝与英国的贸易往来,清政府的这一做法却惹怒的英国,他们认为清政府侵犯了个人财产,于是便以此为理由,很快就做出了向中国出兵的决定。

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率4000多名士兵、40余艘舰艇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并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第一次战争,但此时的英国早已完成工业革命,武器装备远远强于清政府,所以虽然广大官民英勇抵抗,但赤手空拳始终难敌英国的初步现代化军队。

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皇帝,面对英国军舰的迫近开始动摇,在战斗、求和之间摇摆不定,这也导致清政府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此次战争英国投入了1.9万人,伤亡人数仅有523人,但清政府投入了至少9万人,但伤亡人数却高达2.3万人。

鸦片战争影响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把香港割让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

向英国赔付销毁的鸦片烟价、商欠以及军费共两千一百万银元(白银外流)

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商户在中国的自由贸易(丧失贸易主权)

重新协定关税,英国进口的货税,中国海关无权自主(丧失关税主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相继来犯中国,但他们并不满足已经获得的特权和利益,英国又在1856年10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两年的顽强抵抗后,清朝政府再次以失败告终。

战争结束后,在西方列强的迫使下,清政府又先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中国也因此失去了东北以及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致使中国人民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清政府也逐渐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通过《北京条约》,英国从清政府割走了九龙半岛,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总面积只有90多万平方公里,这对于胃口极大的英国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英国还有更大的野心。

1895年,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英国趁着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新界(九龙)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

于是从1842年到1898年,清朝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条约,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了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进犯香港,驻守香港的英国军队无力抵抗,无奈之下宣布投降,从此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直到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全面撤离香港,香港又被英国重新管制。

收复台湾问题

香港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虽然租期是99年,但是将香港从英国手里夺回也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此后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不承认香港是英国的合法地区。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对于香港问题一直保持着坚决的态度,香港始终都是中国的领土,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但英国政府却不甘心放弃香港这块肥肉,即使二战后英国受创严重,已经无法维持众多殖民地的统治,但却依然没有放弃对香港的统治,这也使得香港没能在短时间内回到祖国的怀抱。

主席对香港问题十分关心,周总理也多次在外交活动上谈论到香港,他表示国家不会盲目照搬社会主义的模式对香港进行治理,会尊重香港同胞的选择,让其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模式。

周总理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度,也坚持了香港是中国领土的原则。

到了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欢迎,这使中美两国有了深切的交流的机会,中英关系也随之有所缓解。

但香港的发展却越来越繁华,英国从中获得的利益也越来越多,所以英国有了不想归还的意思,因此主动与中国交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在1974年5月24日,英国前首相希思访华,接待他的是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邓小平甚至此时希思前来访华的目的,对此也做出了很多的准备。

希思到达机场后,邓小平对他表示了热烈欢迎,但此时希思最想见到的还是主席。

第二天,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希思,两个人谈的过程中氛围非常友好,谈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希思终于忍不住想问一下台湾的问题,但主席却提前说道:“剩下一个香港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谈”,转头问周总理:“还有多长时间?”总理回答道:“台湾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租期99年,距离1997年还有23年的时间。”

希思

主席听完之后又对希思说:“至于到时候怎么样,我们再商量吧。”

随后主席指了指旁边的邓小平,说道:这些事情就交给他们年轻人去办吧,就这样主席将统一祖国的重担交给了邓小平,这也说明主席对邓小平的能力非常看重。

邓小平为收复香港做准备

所以收复香港也就成了主席临终前交给邓小平的一个任务。

1975年,针对香港问题,周总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在收复台湾之后,可允许台湾继续保持资本主义运作的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78年12召开了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提出了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经济特区,推动沿海城市的发展,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多次利用会见外宾的机会来阐述这一构想。

1979年,邓小平会见了香港总督麦理浩,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香港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主权问题不容置疑。

得知中国对香港回归势在必得后,国际上充满了不好的声音,担心香港会由此陷入低迷时期,很多香港同胞对此也非常担心,麦理浩向邓小平转述了这些担忧。

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邓小平向台湾同胞传递了中央的立场:香港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但它又处在相对特殊的地位,即使到了1997年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会尊重其特殊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香港还是可以搞资本主义的,政治地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并不影响香港本地的商户搞利益,邓小平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了“一国两制”的雏形。

之后邓小平接见了众多香港人士,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做出进一步解释: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则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回归之后,当地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等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有人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收复香港,如果真的想要收回,为什么不分批呢?邓小平对此非常坚定地说:香港问题涉及的是主权问题,一定要收回,且必须是一个完完整整的香港。

1982年4月,希思再次访问了中国,两个人对香港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思对邓小平说:“现在距离1997年只剩下15年了,你是如何考虑的?”邓小平回答:“香港主权是中国的,过去的不平等条约都应该废除掉。”随后希思将这一消息转告给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虽然出身平民,又是一介女流,但其作风果断,意志坚定,丝毫不输给任何男性政治家,连续三届蝉联首相,主政长达11年,加上她对共产主义非常反对,所以被苏联戏称为“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中国政府请求延长香港新界的租期,其实言外之意就是不肯把完整的香港还给中国。

但香港地区自始至终、从古到今都是中国的领土,只因为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才将它割让了出去。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百年前那个懦弱的清政府了,所以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对不会再听从英国人的摆布。

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非常曲折,中英双方进行了22轮谈判才最终达成一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风格雷厉风行,一向奉行铁血外交,在香港问题上面不肯做出让步。

会议一开始,撒切尔夫人态度就很坚决,先发制人的继续宣扬三个不平等条约的有效论,要求在1997年以后,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地区的管辖,撒切尔夫人认为:中国如果要搞现代化建设那是离不开香港的,因此英国在香港问题上面坚持不肯让步,她还强调想要保持香港的繁华,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若中国强行收回的话,一定会给香港带来不好的影响和后果。

邓小平听完后立刻回击了她:中国在领土主权的问题上面没有回旋的余地,1997年,香港必须要回到中国,如果新中国成立48年之后还未能收回香港,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民交代。

面对撒切尔夫人软磨硬泡的态度,邓小平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据理力争,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地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出去的,而条约本身就不具备任何约束力,所以香港迟早是要回归祖国的。

经过两年的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将在同日恢复对香港的主权。

但值得一提的是,撒切尔夫人在与邓小平会谈结束后,脸色异常沉重,导致下楼梯时不慎摔倒,面对无数记者的拍照,撒切尔夫人更是非常尴尬,毕竟输了会谈,面子上也挂不住了。

香港回归

香港主权归属的问题最终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得到了解决,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也在香港成功实施。

邓小平晚年之后说道:“我要活到1997年,在香港回归中国时去那里看一看,哪怕坐在轮椅上面也要在这块土地上走一走。”

1997年2月19日,距离香港回归仅剩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但邓小平但永远地停止了呼吸,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他也没有能够亲眼见证香港回归,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1997年7月1日零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神圣瞬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香港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殖民时代,终于不再与祖国母亲隔海相望了。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来到了香港,见证了中英交接仪式,帮邓公完成了他的遗愿。

结语:香港虽历经了百年沧桑,但最终重返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同胞也真正成为了这块土地的主人,这离不开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众多中央领导人和全体中华民族,香港的回归也说明了只有祖国强大,才能更好的维护领土的主权完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