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迅
(一)作者简介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是(山药蛋派属于哪一种流派)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思想革命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及众多杂文集等。
(二)《狂人日记》的主题
《狂人日记》主要描写了一个因患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小说有意识地把对社会生活的清醒描写和对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的刻画杂糅在一起,通过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救救孩子!”这是鲁迅作为反封建斗士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三)《阿Q正传》中阿Q形象及其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流浪雇农形象,他政治上受着压迫,经济上受着剥削,处在赤贫的地位,甚至连姓氏都模糊不清。但在他身上也有封建思想的遗毒,存在不少封建落后意识。阿Q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病态心理,主要症状是妄自尊大、欺弱怕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等等。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在阿Q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熔铸着鲁迅的历史沉思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解剖,它警醒人们去认识普遍存在于“国人的魂灵”中的精神病症是怎样麻醉了人民群众,成为一种阻碍社会改革的历史惰性,使人们从阿Q这面镜子中照见自己,引起疗救的注意,也着手疗救自己。
(四)《祝福》分析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祝福》真实描写了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通过封建礼教吃人的血淋淋的事实,愤怒谴责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和社会,也批判了周围群众所施与的冷漠、歧视和嘲弄。
关于“祝福”的描写:既是民俗描写,在结构、主题表现、气氛营造上也有重要作用。鲁镇的年终祝福活动贯穿全篇,造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而首尾的呼应和映照衬托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主题。
二、郭沫若与《女神》
郭沫若,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在现代文学史上,他是极富才情、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和历史剧《屈原》等。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作品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诗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热烈地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也是大时代中诗人的自我灵魂,表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与此相适应,诗在表达上创造了自由式的形式。因此,《女神》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徐志摩的抒情诗
徐志摩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其主要内容是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抒写爱与美的追求,充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艺术上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丰富复杂的情感,讲究诗歌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具体表现为: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语言自然、纯熟,清莹流丽。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海韵》《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偶然》等。
四、闻一多的诗
闻一多是对现代诗歌的发展进行过积极探索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诗人。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他曾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在《诗的格律》一文中,他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的诗大多喜欢用浓墨重彩描绘形象,渲染气氛,想象大胆,比喻新奇,音节和谐,句式整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死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喻为“一潭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他一方面对“死水”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不可能产生美;另一方面,他又没有真的绝望,并非心如死灰,而是痛恨这沟死水,要让它死亡。“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只是愤激之言。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诗中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是闻一多实验他的新格律理论——“三美”的典型之作。
五、巴金的小说《家》与散文集《随想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家》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地区为背景,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历史。巴金以他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深刻体味和丰富的生活积淀,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在以高氏家族为中心的长画廊里,刻画了特定历史时空下封建大家族各类人物的形象。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觉慧的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正是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走向没落的客观趋势,为旧制度敲响了丧钟。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①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巴金带着个人深刻的认识和痛苦的经历,对“文革”中的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分析、批判、探索,表现了大胆解放思想的勇气和以实践检验真理的胆识。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在总结清算“文革”的基础上,把对自我的谴责与对民族心理和性格弱点的反思连在一起,力图体现出一种立足自我又超越自我的勇气,因而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③“写真话,吐真情,求真理”的创作态度。巴金以赤子之心勇敢地探求真理,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精神,无论对社会问题还是对文艺问题,都能直言不讳,表现出一种无畏的批判精神。
六、老舍与《茶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浓郁的地方特色,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独特的风格。同时他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茶馆》的艺术特色:一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个性;二是老北京的语言风格,京味十足;三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七、曹禺与《雷雨》
曹禺是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处女作)及《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①对人物性格把握相当准确,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周朴园既是家庭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受害者。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他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专横独断的暴君,同时也有不可言说的内心情感痛苦。周繁漪果敢阴鸷,感情丰富,既有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又有自私、疯狂的一面。周萍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他与后母繁漪产生了畸恋,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他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的命运的种子。他性格软弱自私,根本无力也不想承担任何压力,妄想以逃避的方式摆脱心灵的重压。在周公馆内部矛盾总爆发的电闪雷鸣中,他年轻的生命随之毁灭。②激烈的戏剧冲突。作者善于把众多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戏剧场面和激烈的戏剧冲突。③语言活泼而生动,富有表现力。
八、艾青
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鱼化石》等。艾青在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诗歌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给新诗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展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赞美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时罪恶社会的愤慨与不平。
九、戴望舒与《雨巷》
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风格清丽幽婉。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风格沉郁激切。主要作品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他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美称。叶圣陶曾因这首诗的出现而称赞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的艺术特点是:①意境美。诗歌创造了一个具有浓重象征意味的意境。“我”可以是爱情的感伤者、时代的迷惘者、人生的求索者;“雨巷”可以是爱情之路、漫漫人生路,也可以指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丁香姑娘”可以是美好爱情,也可以是美好的理想和希望。②古典美。丁香、油纸伞、雨巷、篱墙,营造出“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古典氛围。③音乐美。全诗反复回旋、一唱三叹。
十、茅盾的小说
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以小说成就最高,是当之无愧的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巨匠。先后创作了三部曲《蚀》《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著名小说作品。
茅盾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①在题材的选取和主题的开掘上,注意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够反映时代面貌及其发展过程的史诗性。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着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一是时代知识女性形象系列。③在艺术结构上,追求宏伟而严谨的布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结构。④在小说艺术表现上,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
十一、沈从文与《边城》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湘西小山城及附近山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细腻地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示了边城人民健康与优美,淳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了一种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重在写意与抒情,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和诗意的人生。小说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语言古朴简约、韵味悠长。
十二、赵树理
赵树理,山西沁水县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戏曲作家,是“山药蛋派”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赵树理的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大众化、民族化方面有重要贡献,且对现代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赵树理的小说大都描写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太行山区的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他能通过一时一地的特殊形态的生活反映中国农村变革的普遍性问题,能通过小人物小事情反映出时代风貌,擅长在平凡琐细的生活中,依靠人物细致的语言行为,刻画出其微妙的心理活动。语言上,赵树理在提炼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朴素、生动、风趣、极具个性色彩的语言风格。
十三、孙犁与《白洋淀纪事》
孙犁,河北安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小说、散文创作的结集。收入其中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至解放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作品塑造了一批劳动者的鲜明形象,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荷花淀》等作品的广泛流传,现代文学史上因而有“荷花淀派”的说法。
十四、钱钟书与《围城》
钱钟书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学者。《围城》于1947年在上海初版。作品着重写了主人公方鸿渐和几位女性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通过这个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的人物,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和精神面貌。
《围城》的主题意蕴:①从社会生活层面考察: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②从文化反省层面考察:以“反英雄”的角度写知识分子,引发对传统文化深刻的反思,从文化层次去把捉民族精神危机。③从哲学思考层面考察:人生处处是围城,人生就是可怜的寻“梦”过程。
《围城》的艺术特色:隽永含蓄的象征手法;淋漓尽致的讽刺艺术;丰富多彩的新譬妙喻;微妙细致的心理描写。
十五、谌容与《人到中年》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是谌容的名作,发表于1980年,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产生过很大震动。小说成功塑造了陆文婷这个中年知识分子的形象。陆文婷是一位中年女医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不幸和烦恼,她没有退避,而是坚强地忍受生活的磨难,毫无怨言甚至没有厌烦之感。最后不仅战胜了工作、经济、家务的重荷,而且战胜了病魔和死亡。陆文婷的形象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中国母亲的写真。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非常新颖独特。作者善于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其时还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意识流”手法。一开篇小说先把仰卧在病床上、处于病危昏迷状态中的眼科女大夫陆文婷推到读者面前,然后通过她昏迷中的意识活动,通过在病房护理或探望她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的言谈、举止、表情与回忆,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将她对待事业、工作、爱情和家庭的态度与感情,将她生活经历中最动人的部分,一一呈现出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她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打破了中国历代小说大都按人物活动发展的时空顺序结构故事的传统写法,既写人物眼前的实况,又写人物的回忆、联想、想象与幻觉,以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为中心来布设情节,展开画面,表现性格,塑造形象。同时,作品中还借鉴了中国历代小说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通过对比描写,通过环境、气氛的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的丰富经验,从而使作品既巧妙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又很适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习惯。
十六、王蒙
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他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丰、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勤于探索且善于创新的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和重要影响。代表作品有《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蝴蝶》等。
《春之声》是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回乡,身处闷罐车厢中,难有活动空间,可“意识”倒活跃了起来。随着意识的流动,小说将他在不同时空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错综呈现,从而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与传统小说的写法不同,小说不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不重故事情节的有序展开,不按正常时空顺序来叙事写人。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照搬,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小说主要写时空转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及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
十七、高晓声与《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写有著名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代表作品是《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形象的典型意义:陈奂生是一个在经历了长期贫困之后,经济上获得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产生了朦胧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老实农民,他身上有中国农民传统的勤劳憨厚的特点,但是又有狭隘的小农意识和阿Q的影子。小说正是通过他进城住招待所过程中的愉悦、痛心和自豪的情绪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当代农民勤劳淳厚的品性以及善于自慰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这一艺术形象凝结了解放后部分农民的生活史和精神变化的轨迹,具有深刻的典型性和审美价值。
十八、余华、苏童与先锋小说
余华是当代文坛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颇具实力的小说作家,作品丰富,影响很大。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90年代最具影响的十部作品”,还曾荣获多项国际奖。此外还有《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唤》《兄弟》等重要作品。余华的小说往往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手法直面描写生活中最丑恶和远离理性的区域,给人以心灵上的巨大震撼。
《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人生的一种无奈。小说写了许三观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小说的最后一节尤其精彩:许三观想吃猪肝,身边又没钱,于是他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是到了医院,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可对于他来说,卖血已成为度过生活难关的唯一办法,无法卖血让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他坐着,哭了。小说的具体情节非常生活化,就像讲述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也没有华丽的词汇,不过,让人读了之后就很纠结,放心不下。据介绍,法国的《读书》杂志曾有过这样的评论: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苏童也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妻妾成群》《红粉》《米》等。苏童小说创作的特色是:擅长细腻唯美的人性描写,以华丽诡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叙事风格著称。他以对现实冷静、本真的理性来审视、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孤独的逃亡巧妙揭示人物的宿命,以细微的动作描写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冷静的文字积极深入地去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
十九、莫言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
《透明的红萝卜》通过展现“文革”动乱年代里农村大会战生活中的黑孩及其身边人的一段独特离奇故事,表现了艰难时势中现实生活的压抑在其心灵中幻化出的一个明丽优美的童话世界。在强烈的反差里表达了对那个年代的否定和批判,对于处在苦难中的人们的同情,也充分表达了人们之间复杂的关系。黑孩这个形象具有一种童话般的超现实的象征色彩。
二十、阿城
阿城原名钟阿城,是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代表作是小说《棋王》。
《棋王》通过对棋呆子王一生只要在基本物质有保障下,就痴迷于下棋的描述,表现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正直的人品,尤其是体现出一种特别的处事之道和对世俗淡泊无争的性情,展示了“人还是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理想,暗示了传统文化精华在当代升华的可能性和巨大作用。
二十一、韩少功
韩少功,中国当代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主将。他的作品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吸取力量的趋势。代表作品有《爸爸爸》《马桥词典》等。
《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
二十二、刘恒、池莉等与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创作追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做人为的美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家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其创作特点可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代表作家有刘恒、池莉、方方、刘震云等。刘恒的代表作品是《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池莉的代表作品是《烦恼人生》;方方的代表作品是《风景》;刘震云的代表作品是《一地鸡毛》。
二十三、铁凝与《哦,香雪》
铁凝,当代著名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的早期作品以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为主,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作品语言柔婉清新。代表作品有《哦,香雪》。《麦秸垛》和《棉花垛》是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两部中篇小说。20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哦,香雪》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一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的故事,从而表现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者以清新婉丽的笔调将小小的生活场景诗意化,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叙述语言清简洁丽,富有音乐感和诗的意味。
二十四、贾平凹
贾平凹,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秦腔》、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天狗》、诗集《空白》等。
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十五、王安忆与《长恨歌》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极富才华与个性的著名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往往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物置身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在人类意义层面上展示人的价值内涵,从而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代表作有《小鲍庄》《小城之恋》《长恨歌》等。
《长恨歌》主要写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的纠葛。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了命运多舛的一生。王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她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似乎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再次难逃劫数,跟一位与女儿年纪相仿的男孩发生畸形恋。最终,因金钱被女儿同学的男朋友杀死,命丧黄泉。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她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她的悲剧命运实际上还是历史变迁之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作家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旧文化形态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二十六、舒婷与《双桅船》
舒婷,当代著名诗人,朦胧派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诗集《双桅船》等。她常常以女性的直觉通过对骚动的灵魂之展示来映照客观世界,这就使她的诗具有了强烈的主观情绪和色彩。
《双桅船》是诗人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二十七、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他是中国80年代文坛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出色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写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他的诗以独特的风格深受读者的喜欢,从他的诗中反映出诗人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代表作有《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四姐妹》《春天,十个海子》等。
二十八、余秋雨与《文化苦旅》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内地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山居笔记》《文化苦旅》《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文化苦旅》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和《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绘黄河文明的盛衰,尽显历史的深邃苍凉。《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