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国务院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主要基础是创建于1924年的大夏大学和创建于1925年的光华大学。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秉承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前身学校“自强不息”、“格致诚正”的精神和学思结合、中外汇通的传统,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规范,发扬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等传统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中文名

华东师范大学

外文名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华东师大、ECNU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7年)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 985工程(2006年) 211工程(1996年) 2011计划(2014年) 111计划(2008年) 研究生院(1986年)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2019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

专职院士数

6人

本科专业

85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0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2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6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10个(含培育学科5个)

院系设置

4个学部;30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3个实体教学科研研究院;12个校管科研平台机构(含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管理型学院

校训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校歌

《华东师范大学校歌》

地址

闵行校区: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院校代码

10269

知名校友

韩正、李源潮、王沪宁、殷一璀、董卿、刘翔、王征、杨德广、刘烨、程正迪等

知名教师

胡适、郭沫若、厉麟似、钱钟书、徐志摩、邵力子

历史沿革

前身史略

大夏大学

1924年,厦门大学的300余名师生因为追求民主办校脱离厦大,来到上海,王伯群与欧元怀、王毓祥等人应失学青年要求,捐资创办大夏大学,校名取“光大华夏”之意。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教育家王伯群是大夏大学主要创办人之一,在大夏大学先后担任董事长、校长,集多年努力,使学校发展成当时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大夏大学是中国最早实施导师制和通识教育的高校之一,良好的办学实力和声誉,使得学校获享“东方哥伦比亚大学”之美誉。

大夏以“自强不息”为校训,倡导苦教、苦干、苦学的“三苦精神”。马君武、王伯群、欧元怀先后担任大夏大学校长。郭沫若、厉麟似、田汉、邵力子、何炳松、曾昭抡、李石岑、艾伟、吴泽霖、王蘧常、马宗荣、夏元瑮、谢六逸、吴泽、周昌寿、姚雪垠、程湘帆、邵家麟等著名学者曾在大夏大学任教。

大夏大学共办学27年,先后入校就读的学生近20000名,完成学业毕业者6000余人。刘思职、郭大力、周扬、陈子元、胡和生、李瑞麟、刘伯里、熊映楚、王元化、罗俊、江景波、雷经天、陈国柱、马承源、姚雪垠、陈旭麓、孙亢曾、陈伯吹、任溶溶、戈宝权、陈鲤庭、吴亮平、冯白驹、杜星垣、陈赓仪、叶公琦、华联奎、徐惟诚等知名人士曾求学大夏。

光华大学

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当时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572名师生,为声援五卅运动,与校方激烈冲突,集体宣誓离校后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光华大学。教育家、文献学家、财政经济家张寿镛是光华大学主要创办人之一,在光华大学终身担任校长和董事长期间,将学校发展成当时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校名寓“光我中华”之意,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里的《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光华以“知行合一”为校训(1930年改为“格致诚正”,1949年11月恢复原校训),以“培养高尚人格,激发国家观念”为宗旨,提倡“读书运动与爱国运动并进”。张寿镛、朱经农、廖世承先后担任光华大学校长,并延聘胡适、厉麟似、钱钟书、徐志摩、吕思勉、钱基博、容启兆、张歆海、颜任光、张东荪、谢霖、蒋维乔、韩湘眉、潘光旦、周煦良、罗隆基、王造时、章乃器、朱公谨等著名学者执教。

光华大学建校26载,先后入校就读的学生共14000余人,毕业生总计4000余人。张青莲、邓拓、周熙良、林华、周有光、张芝联、杨宽、张允和、周而复、田间、穆时英、赵家璧、储安平、乔石、姚依林、尉健行、荣毅仁、董寅初、黄辛白、汪道涵、黄鼎臣、徐僖、夏鼐、董纯才、邵洛羊、杨小佛、张承宗、吕翼仁等知名人士曾求学光华。

建校初期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

1951年7月1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宣布,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教育学科成为新校基础。

8、9月间,同济大学动物系、植物系,复旦大学教育系,沪江大学音乐系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陆续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0月16日,学校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正式宣布华东师范大学成立。1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孟宪承兼任校长,孙陶林、廖世承为副校长。刚建校时学校设有教育、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等11个系。建校之初,全校共有教职工338人,其中教师131人,学生1032人,其中各校并入学生698人,暑假招收新生334人,分36个班上课。

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的教育系、理学院(包括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中文系(部分)和浙江大学地理系、沪江大学教育系、大同大学教育系、震旦大学教育系并入学校;又从交通大学(数学、物理、化学3系及国文科、英文科)、同济大学(数学、物理、化学3系)、浙江大学(化学、生物、中文3系)、沪江大学(化学、生物、社会3系)、大同大学(物理系)、复旦大学(史学系的地学人才)等校调入多名教师。之后,江苏师范学院音乐专业、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系分别于1953年、1958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之初的华东师范大学,以圣约翰大学的师生人数为最多。

1952年,华东师大师生热烈欢迎前来报到的圣约翰大学等校师生

1952年,学校成立了研究部,推进科学研究。

1953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多个专业的研究生班。

1955年1月,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继1952年7月创办《华东师大》校刊后,提高了教学及教育科研的实力。

开拓奋进

1952年起,为适应初级中学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师资的情况,学校较大规模地举办了一系列的专修班。

1956年起,在江苏、浙江两省铁路沿线及上海市招收函授生。与此同时,学校扩招成人教育的专业与人数,成立半工半读师院。

1957年9月,教育部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人口地理研究室(今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和河口研究室(今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次全国18个研究室中的2个,人口地理研究室是建国以后建立的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

1958年,学校通过科研开辟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和课程,新建了一批专业和专门化教学小组。

1958年起,学校又陆续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和电子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光学等一大批理科研究室及一些专业实验室,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1959年起,研究生的培养由举办二年制研究生班改为主要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59年3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1960年,从59级起各专业学制均改为五年,并一直执行到1966年。

1960年10月23日,成立学校第一个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

1964年,教育部举办全国“四新”展览会,学校“红外分光光度计”、“宽谱线核磁共振波谱仪”、“自旋回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核四极共振波谱仪”等四项研究成果获得三等奖,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居领先地位。

1965年,还招收首批来自越南的留学生210多名,开始了留学生教育工作。至1966年,全校教职工由建校初的338人增加到1975人,在校学生4192名,有教育、政教、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10个系,13个专业,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共15000余人。

文革十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自1966年到1969年,华东师范大学连续4年没有招生,1970年开始恢复招生,但规模很小。

文革期间,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华东师范大学。

1972年5月,学校受文革影响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文革”期间,学校的科研工作遭到严重摧残,但不少科技人员,出于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克服了种种困难,继续对一些基础问题及生产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因而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1970年,华东师范大学“671”科研组,在国际上首先从海水中提取到30克铀,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1971年,光学组建立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管道气体传输模拟实验室;河口海岸研究组为金山石化总厂一期工程的油码头选址提供了方案,等等。

改革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从1977年起,全国恢复了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校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相继复校。

1979年9月,学校创办夜大学。

198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

思群堂

1980年8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被列为联合国援助的20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授予单位,12个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51个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数学系研究生王建磐是华东师范大学培养的第一名博士,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

1984年9月,学校成立科技开发公司(1990年发展成为科技开发总公司),开始了学校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工作及科技产业的开发工作。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设立研究生院(试办)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

1993年初,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院为实体的管理体制,以学院为单位开展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造,以后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了多种二级学院。

1996年,学校参与了上海市师范结构调整,构建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办学体系。

1996年4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

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馆是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排球、手球比赛场馆

1997年8月,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上海市南林师范学校划归华东师大管理,9月与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心理系特殊教育专业合并组建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1998年9月,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并入华东师大,以后又重新组建了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改为开放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6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乔登江到华东师大物理系工作,成为学校第一位院士。

1999年12月,河口海岸研究所陈吉余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学校第一位当选院士的教师。

2000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确立为首批22个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之一。

2001年,学校成为中国24所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高校。同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

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7年,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学校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8年,成为首批获得开设MBA教育的师范院校。同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学校成立国内第一个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2011年3月,由学校携手纽约大学建设的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奠基。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首设教学贡献奖。同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3月,学校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学校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的“亚欧商学院”正式成立。

2016年4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分别签署合作协议,联合举办物理学、化学和微电子专业菁英班。5月,学校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0月,作为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涉海高校,华东师大成立海洋科学学院。

2017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庄长恭研究所”成立;同月,学校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8年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7月,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19年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同月,学校与长宁区人民政府举行区校合作共建推进会暨附属医院签约仪式。7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被教育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月,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5月,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成立,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直属附属医院。9月,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同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落地华东师大。

2020年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

2021年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2021年7月5日,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建校70周年,华东师大中山北路3663号校门修缮后正式重新启用。

2021年11月,华东师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新增2个学位授权点;12月,华东师范大学-百度AI人才培养合作签约仪式圆满完成。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两院院士

院士类别

姓名

备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专职,计算机科学家

张经

专职,地球化学专家

何鸣元

专职,化工专家

钱旭红

专职,化工专家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4,422人,其中专任教师2,379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2,081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8人,国家及上海市其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28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543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334人,硕士研究生15,239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355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有4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学部),30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2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开办84个本科专业。

学部/院系

本科专业

地球科学学部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公费师范)、地理信息科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

崇明生态研究院

-

教育学部

教育学系

-

课程与教学系

-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教育技术学

教育管理系

公共事业管理

学前教育学系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公费师范)

特殊教育学系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心理)、特殊教育(公费师范)

教育康复学系

教育康复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教育心理学系

-

艺术教育部

艺术教育

高职部

-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

教育经济研究所

-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

开放教育学院

-

上海教师发展学院

-

教师教育学院

-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

教育高等研究院

-

考试与评价研究院

-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

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济学院

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统计学院

统计学、金融工程、保险学

亚欧商学院

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

注:学校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办,专业课程为全英文授课,须学法语;后两年可申请去法国,另按法方规定缴纳学费

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

-

中国金融研究院

-

信息学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智能+”研究院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

历史学系

历史学、历史学(公费师范)

哲学系

哲学

政治学系

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关系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法学院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法学、法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专业)

社会法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院

企业合规研究中心

上海海峡两岸法学研究中心

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系

社会学

社会工作系

社会工作

人口研究所

-

民俗学研究所

-

人类学研究所

-

外语学院

英语系

英语、英语(公费师范)

日语系

日语

法语系

法语

德语系

德语

俄语系

俄语

翻译系

翻译

西班牙语教研室

西班牙语

大学英语教学部

-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汉语言系

汉语言(仅招收留学生)

汉语国际教育系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基础教学中心

-

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系

应用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

-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

-

体育与健康学院

运动学系

运动训练

体育教育系

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公费师范)

社会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大学体育教学部

-

传播学院

新闻学系

新闻学

广告学系

广告学

广播电视学系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出版与文化系

编辑出版学

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钢琴)、音乐表演(管弦乐)

美术学院

-

美术学(美术教育)、绘画、雕塑

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公费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系

物理学、物理学(公费师范)、

材料科学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系

化学、化学(公费师范)

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

-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系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公费师范)、

生物技术

生命医学系

-

生命医学研究所

-

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

-

城市发展研究院

-

-

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

-

-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智能教育实验室)

-

-

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139]

-

-

孟宪承书院

-

-

经管书院

-

-

大夏书院

-

-

光华书院

-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基地类别

专业

获批年度

国家文科基地

中国语言文学

1994

历史学

国家理科基地

数学

1996

地理学

心理学

1997

物理学

2008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获评年份

示范中心名称

2009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2012年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批次

专业名称

第一批(2007年)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

第二批(2007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

第三批(2008年)

化学、生物科学

第四批(2009年)

哲学、学前教育

第六批(2010年)

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

年份

课程名称

负责人

2004

数学分析

庞学诚

2005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陈志杰

综合英语

邹为诚

2006

体育心理学

季浏

2007

教育心理学

吴庆麟

气象学与气候学

束炯

2008

大学语文

谭帆

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经济地理学

曾刚

2009

汉译英

张春柏

西方社会学理论

文军

健美操

周燕

发展心理学

桑标

计量地理学

徐建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余玉花

2010

国学专书系列讲读

胡晓明

运动解剖学

李世昌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

郑祥民、许世远

2008

幼儿园课程

朱家雄

心理学导论

梁宁建

2009

古代汉语

徐莉莉

2010

外国文学史

陈建华

异常心理学

耿文秀

国家级双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院系

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张季平

生命科学学院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AnalysisandDesign)

刘静

软件工程学院

全球变化(GlobalChange)

陈中原

地理科学学院

水生动物营养学(NutritionofAquaticAnimals)

陈立侨

生命科学学院

软件工程数学(SoftwareEngineeringMathematics)

朱惠彪

软件工程学院

国家级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不完整名单)教学团队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教育部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

教育部华东高师师资培训中心

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

上海华文教育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上海市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上海市学校体育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终身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

上海高校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非遗文化衍生品研发工作室

上海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石春轩子中国声乐艺术工作室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

“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教学成果

2001-2014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

综合排名: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30位。

综合排名: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30位。

学生成绩

2013年,该校与巴黎高师联合培养的2009级博士生竺淑佳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刊发了学术成果“Allostericsignalinganddynamicsoftheclamshell-likeNMDAreceptorGluN1N-terminaldomain”;

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门卫伟为第一作者、范明霞为通讯作者的论文“ThecorpuscallosumofAlbertEinstein'sbrain:anothercluetohishighintelligence?”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Brain杂志,揭示了爱因斯坦大脑胼胝体与常人不同之处,吸引了《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全球媒体的关注。

陈大康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谢仁敏的论文《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学系张蛟、物理学系郝强两名博士生的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5月,2010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全培荣获“2012年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物理学系纳米物理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熊智淳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在各类赛事中,健美操队运动员11级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车磊、陶乐,10级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涂子通与中国健美操队其他运动员默契配合,夺得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7个项目中的三人操、五人操、有氧舞蹈、有氧踏板4枚金牌;

校辩论队在德教联合总会大专华语辩论会之精英邀请赛2013(德辩2013)上获得银牌;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公共管理学院何天琦获一等奖;

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选送的6件作品共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两项,在新增的“累进创新奖”评选中,该校项目《绿色碳基纳米水处理装置》因在科技累进孵化方面的明显成果获得金奖。

备注:以上为2013年度学生成绩汇总,2012年度-2009年度数据请参考资料[78]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可授予21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2个,II类2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79]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学校A类学科12个,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19位;学科优秀率30%,并列全国高校第16位;A档及以上学科7个,并列全国高校第12位。[80]

根据2019年3月公布的ESI数据显示,在ESI统计的22个学科中,华东师范大学的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37位(1%学科数并列第18位)。在2018年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包括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学校综合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123名,其中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59位。[81-84]

学校着眼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支持“2+5”重点学科(群)冲击一流。[86]结合教育部认定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和学校实际,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生态学)2个优势学科群及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等5个特色学科率先冲击一流。[85][87]同时,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推进教育学、地理学、岛屿大气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统计学六个高峰学科加快发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美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美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法律、新闻与传播、金融、应用统计、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艺术、体育、国际商务、保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翻译、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出版、汉语国际教育

成果名称

完成人

获奖等级

着眼“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群、王建磐、戴立益、赵健、吴成领、荀渊、周彬、苟健、华春燕、吴薇、王玉琼、张华瑞、陈灵犀

一等奖

创建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共享体系,开辟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郑祥民、杨胜天、王乃昂、王腊春、曾从盛、邓辉、林爱文

二等奖

开拓·创新·推广:大学语文建设三十年

谭帆、徐中玉、齐森华、程华平、彭国忠、归青、查正贤、杨焄、刘晓军、赵厚均

二等奖

面向教师教育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

吴庆麟、皮连生、庞维国、胡谊、沈烈敏、郝宁、周加仙、库逸轩、林立甲

二等奖

实践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上海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徐国庆、谭移民、匡瑛、李小华、鲍贤俊、陆国民、茅维兰、曾海霞、朱建柳、付雪凌

一等奖

“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叶澜、李政涛、吴亚萍、卜玉华、王浩、丁伟明

一等奖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季浏、汪晓赞、谭华、潘绍伟、董翠香、朱伟强

一等奖

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

唐江澎、夏雷震、佟柠、张克中、胡晓军、崔允漷

一等奖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崔允漷、周文叶、朱伟强、徐淀芳、周文胜、唐江澎

二等奖

基于师幼共同成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朱家雄、华爱华、李慰宜

二等奖

多目标、多主体、多途径中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陈玉琨、代蕊华、沈玉顺、刘莉莉、王俭、杨全印

二等奖

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陈东珍、蔡蓓瑛、刘春玲、梁志华、马珍珍、孙爱青

二等奖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顶层设计与实验研究

张华、李雁冰、高振宇、仲建维、李树培、安桂清

二等奖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

俞立中、任友群、戴立益、荀渊、万明霞、秦虎、党远鸿

二等奖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季浏、季克异、陈文斌、张惠红、汪晓赞

二等奖

数学专业分层次教学研究与数学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王建磐、张奠宙、柴俊、胡善文、林磊

二等奖

地理学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刘敏、张超、应龙根、蔡永立、徐建华

二等奖

“教育心理学”课程立体化建设

吴庆麟、沈烈敏、庞维国、胡谊

二等奖

文科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

陈锡喜

二等奖

《教育原理(第二版)》(教材)

金一鸣

二等奖

历史系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王斯德、李学昌、余伟民、李宏图、郑寅达

二等奖

深化和拓展邓小平理论教学的思路和实践

宋进、姜国祥、陈锡喜、都培炎、曹景文

二等奖

地理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张超、王远飞、陈澄、洪雪晴、吴沛林

二等奖

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张奠宙、柴俊、陈志杰、袁震东、赵书钦

二等奖

国家理科基地《心理实验》课程改革和实践

杨治良、郭秀艳、蔡华俭、王新法

二等奖

学生成绩

2013年,该校与巴黎高师联合培养的2009级博士生竺淑佳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刊发了学术成果“Allostericsignalinganddynamicsoftheclamshell-likeNMDAreceptorGluN1N-terminaldomain”;

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门卫伟为第一作者、范明霞为通讯作者的论文“ThecorpuscallosumofAlbertEinstein'sbrain:anothercluetohishighintelligence?”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Brain杂志,揭示了爱因斯坦大脑胼胝体与常人不同之处,吸引了《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全球媒体的关注。

陈大康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谢仁敏的论文《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学系张蛟、物理学系郝强两名博士生的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5月,2010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全培荣获“2012年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物理学系纳米物理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熊智淳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在各类赛事中,健美操队运动员11级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车磊、陶乐,10级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涂子通与中国健美操队其他运动员默契配合,夺得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7个项目中的三人操、五人操、有氧舞蹈、有氧踏板4枚金牌;

校辩论队在德教联合总会大专华语辩论会之精英邀请赛2013(德辩2013)上获得银牌;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公共管理学院何天琦获一等奖;

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选送的6件作品共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两项,在新增的“累进创新奖”评选中,该校项目《绿色碳基纳米水处理装置》因在科技累进孵化方面的明显成果获得金奖。

备注:以上为2013年度学生成绩汇总,2012年度-2009年度数据请参考资料[78]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可授予21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2个,II类2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79]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学校A类学科12个,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19位;学科优秀率30%,并列全国高校第16位;A档及以上学科7个,并列全国高校第12位。[80]

根据2019年3月公布的ESI数据显示,在ESI统计的22个学科中,华东师范大学的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37位(1%学科数并列第18位)。在2018年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包括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学校综合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123名,其中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59位。[81-84]

学校着眼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支持“2+5”重点学科(群)冲击一流。[86]结合教育部认定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和学校实际,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生态学)2个优势学科群及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等5个特色学科率先冲击一流。[85][87]同时,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推进教育学、地理学、岛屿大气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统计学六个高峰学科加快发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美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美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法律、新闻与传播、金融、应用统计、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艺术、体育、国际商务、保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翻译、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出版、汉语国际教育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学、地理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中国哲学、世界史、动物学、运动人体科学、系统分析与集成

上海市重点学科

中国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光学、物理化学、人文地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

教育学、世界史

上海市II类高峰学科

地理学、统计学

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崇明生态研究院(牵头单位)

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

教育学、地理学、统计学、生态学

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

哲学、政治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先后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2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法国高师集团成立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科学与社会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先进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家汉办所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8所孔子学院。

附属学校

截至2020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拥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47所(正式招生办学)。

附属医院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1月,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2个上海市高校智库,9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备案。

机构类别

机构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建设研究基地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统计与数据科学前沿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可信软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教育部软科学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创新战略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美国研究中心

白俄罗斯研究中心

周边国家研究院

中东欧研究中心

中亚研究中心

-

其它教育部所设研究机构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

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智库

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电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上海高校统计应用与理论研究重点实验室

-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空间信息与定位导航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俄罗斯研究中心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金融风险定量计算与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可信物理网软件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方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张永岳工作室(方向:房地产与城市管理政策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方向:国际战略与上海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吴瑞君工作室(方向:上海人口结构和发展趋势方向)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冯学钢工作室(方向:都市旅游与服务管理)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汪荣明、殷德生工作室(方向:大数据统计与金融风险管理)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方向:城市与区域创新)

-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上海市"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市"教育强国的教育公平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心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生命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信息科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美国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其他上海市教委所设研究机构

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实体研究院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城市发展研究院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

崇明生态研究院

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13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个月在《自然》(Nature)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总贡献点数(CorrectedCounts:CC)为2.14,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2013年,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2019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集中受理期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华东师大共有164项获得资助,获批直接经费9346.7万元。获批项目包括面上项目10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

2021年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集中受理期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华东师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有179项获得资助,获批直接经费11717.7万元,连续三年实现立项和经费双增长。2021年获批项目包括面上项目9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10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现由闵行校区图书馆和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藏资源包括古今中外各类印刷型文献和数字文献。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截至2018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471.30万余册,其中图书388.08万余册,期刊合订本40.14万余册,古籍文献33.26万余册,学位论文4.85万余册,非书资料4.95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57个(449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7.54万余种,电子图书211.1万余种,学位论文568.96万余篇。

学术期刊

截至2019年1月,学校主办和承办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学术期刊23种、英文学术期刊4种。

所获荣誉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篆刻。

2021年7月,中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工支部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华东师范大学入选特色基地(教育)。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梅兵

党委副书记、校长

钱旭红

常务党委副书记、、常委、委员

王宏舟

党委副书记

朱民、杨昌利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曹友谊

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真荣、雷启立、周傲英

副校长

戴立益

历任领导

姓名

在任时间

孟宪承

1952.1-1966

刘佛年

1978.8-1984.6

袁运开

1984.7-1992.12

张瑞琨

1992.12-1997.1

王建磐

1997.1-2005.12

俞立中

2006.1-2012.7

陈群

2012.7-2018.01

钱旭红

2018.01-

知名校友

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调整后,许杰、徐震堮、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程俊英、周子美、余振(李毓珍)、万云骏、史存直、彭鹏、林祥楣等一大批一流学者均执教于华东师大。从钱谷融先生引发全国讨论的“文学是人学”命题、王元化先生撰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学著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研究方法论大讨论,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论争等,中文系都在学术界赢得了巨大声誉,获得了“中国批评家摇篮”的美誉。70年代,华东师大西语系(今外语学院)还有一个雅号叫“大使培训班”,言下之意是出过许多大使,同时,这个系也有意为国家的外交战线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6]

学界

姓名

荣誉职务

马钦荣

上海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2004-2012)

王行愚

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1994-2004)

王建磐

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1997-2006),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十八位博士之一

王小明

上海科技馆馆长

江景波

同济大学原校长(1983-1989)

陆善镇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游旭群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孟宪承

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国家确定的十八位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之一

刘伯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崇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匡定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大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永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席南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术院长

乔登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陈吉余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口海岸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何鸣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何积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终身教授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张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程正迪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陈国平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袁振国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俞新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会长、上海台湾研究会会长

龚晋慷

美国太平洋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

孟宪勤

上海大学首任党委书记(1984-1993)

杨德广

教育家,曾任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唐海燕

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院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上海商学院院长等职

肖刚

时为国内最年轻教授(34岁)

郑伟安

时为国内最年轻博导(35岁),现为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汉臣

少将,博导,技术三级教授(享受军职待遇)

鲁白

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发育研究室主任,现中国葛兰素史克研发部副总裁

钱卓

世界“聪明鼠之父”

肖国镇

密码学家,中国现代密码学的开拓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元化

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

王养冲

历史学家

冯契

哲学家

陈旭麓

历史学家

苏渊雷

文史学家

吕思勉

历史学家,一级教授

郭圣铭

历史学家

薛沛建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党委书记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张志超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授,被行内尊称为“人民币汇率之父”

孙笑涛

代数几何学家

蔡金星

数学家

林华新

算子代数学家

倪维明

数学家

谈胜利

代数几何学家

陈彪如

经济学家

郁星星

图论专家

政界

姓名

荣誉职务

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韩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王沪宁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傅杰

中纪委原副书记

崔天凯

中国驻美国大使

何宪

人事部副部长

楼志豪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

殷一璀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云耕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杜家毫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党组书记

王军民

山东省委副书记

张连珍

江苏省政协主席

杨新力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吴德刚

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施平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

范德官

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杨定华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培生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吴汉民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沈红光

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俊芳

民进中央常委,天津市副市长

刘慧晏

云南副省长

王新奎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张帆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福建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社科院院长

罗黎辉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

刘运来

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陈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华君铎

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

黄屏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江谟辉

国际劳工组织副总干事高级顾问

袁自煌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规建设司副司长

蔡玉贺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

宋永刚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

舒庆

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

李逸平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

斯福民

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

金建忠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

张恩迪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现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姚凯

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副局长

成岳冲

宁波市副市长

陆军

宁夏石嘴山市副市长

雷云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委讲师团团长,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兼主席

商界

姓名

荣誉职务

王佳芬

光明乳业总裁

鲁白

中国葛兰素史克研发部副总裁,1996年到2009年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儿童发育研究所神经发育研究室主任

王征

荣丰控股董事长

汤亮

奥盛集团总裁、上海市商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副会长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沈习武

北京尚洋信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肖松林

美中上海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市侨商会副会长

黄俊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董事长

方洪波

美的集团总裁

陈琦伟

亚商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创业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査建渝

上海华侨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其他

姓名

荣誉职务

刘翔

2004年男子110米栏雅典奥运会冠军

董卿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林海

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

阎华

东方卫视新闻主播

吕宁思

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邱震海

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

许子东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锵锵三人行》嘉宾主持,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马洪涛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

傅琰东

“中国魔王”傅腾龙之子,傅氏幻术第四代传人,现今国内学历最高的青年魔术师,美国IBM魔术师协会会员,中国魔术师协会理事

秦文君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

何国卿

全美ESL教师大奖的唯一华人获得者

马革顺

合唱教育家、指挥家

刘雪庵

音乐家

王小鹰

作家,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陈丹燕

当代女作家

姚雪垠

作家(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院长)

赵丽宏

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

赵昌平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黄梦乐

作家,前《时代华人》主编,现《御》主编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校训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求实,汉语词语之一,其意思是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该词语出自于孙犁的《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

创造,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5]

为人师表,出自《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校训碑

校标

学校校徽

关键词:华、东、水杉、树人、挺拔。

1.标志以“华”、“东”两字以及校树“水杉”作为基础造型元素。

2.“华”、“东”在寓意“华东师范大学”的同时另含深意;

“华”:该校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校名中均有华夏之意,旨在继承;

“东”:中国东部,世界东方之意。

3.“水杉”形象的融入,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标志以汉字作造型元素,立意凸显东方属性,寓意弘扬东方文明。

5.标志形态积极、向上、挺拔、健康,厚重而有内涵,符合大学属性。

6.深红色,象征活力、理性、包容、大气。

60周年校庆标识

60周年校庆标识含义:数字“6”和“0”分别以果实桃和李子的的形象变体表达,说明该校举办60周年校庆,同时寓意着该校作为重点师范大学,60年来奋发进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字体颜色采用该校视觉标识系统的主色调红色。 [5]

70周年校庆标识

70周年校庆标识:70周年校庆标识由华东师大设计学院师生团队设计,其灵感来源综合了华东师大标志性历史建筑群贤堂前的立柱、三馆门前建筑纹饰和博士帽等元素,寓意华东师大作为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国之栋梁。 [4]

校歌

《华东师范大学校歌》

《华东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王晓玉

作曲:奚其明

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来到丽娃河旁,

带着青春的豪情,我们漫步华夏路上。

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来到丽娃河旁,

带着青春的豪情,我们漫步华夏路上。

春风拂岸柳,夏雨催鸣蝉,

秋水映丽虹,冬雾迎霞光。

春风拂岸柳,夏雨催鸣蝉,

秋水映丽虹,冬雾迎霞光。

美丽的校园滋养着我们,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未来的园丁,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茁壮成长,茁壮成长。

滋养着我们,百花齐放,

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走进科学殿堂,

带着青春的豪情,我们遨游知识海洋。

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走进科学殿堂,

带着青春的豪情,我们遨游知识海洋。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一代新人,桃李芬芳。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一代新人,桃李芬芳。[3]

民族的重任让我们生命壮丽辉煌,

壮丽辉煌,壮丽辉煌。

祖国的未来指引我们奔向前方,

奔向前方,奔向前方,

让我们生命壮丽辉煌,指引我们奔向前方。

校树校花

华东师大的校树是水杉,是校内的分布最多的树种。

华东师大的校花是荷花,中山北路校区丽娃河等水系里多有种植,闵行校区的樱桃河里亦有种植。[2]

建筑文化

大夏大学建筑群

大夏大学旧址位于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1937年—1944年期间建造,现存历史建筑有群贤堂、思群堂、生物实验楼和化学实验楼等。大夏大学旧址是上海市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大夏大学思群堂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华东师范大学早期建筑位于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包括老干部活动中心、办公楼、“三馆”和毛主席像等。老干部活动中心(师大一村163号),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413平方米,五十年代曾作为孙陶林副校长住宅。办公楼建于1952年,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452平方米,建成后连接原大夏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楼用作学校行政办公楼。物理馆、地理馆、生物馆统称“三馆”,建于1954年,工字型布局,砖混结构中式建筑,中部四层、其余三层。数学馆和化学馆建于1954年,位于“三馆”前方南北两侧,一字排开,三层砖混结构。[1]

华东师范大学早期建筑:三馆

华东师大早期建筑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校园建筑的时代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华东师范大学早期建筑于2015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普陀区文物保护点。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办公楼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闵行校区尚义桥

明宣德二年(1427)蒋性中登进士后,将御赐建坊的钱财在莺窦湖上建尚义桥。“尚义落虹”,一向为莺窦湖胜景,历代留下不少纪念尚义桥的诗文,赞叹其“偏移坊费将桥建,尚义高风世所无”。历五百年沧桑,至今幸存,古风未失。2006年,华东师大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后,尚义桥周边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校园内的一大景观。

华东师范大学校内尚义桥

2003年12月3日,闵行区政府将尚义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脉廊

华东师范大学文脉廊,依樱桃河曲折而筑,以造型艺术展现华东师大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由杏坛、会通碑、梅苑、松坡、兰亭、竹巷以及华师门七部分构成。这是在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华诞而庆祝建造的。

吉祥物

师大狮

华东师范大学吉祥物为“师大狮”,其创意取自校名中“师”字谐音,以及作为“百兽之王”其蕴含的特征元素。

参考资料

1.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光华大学的爱国基因·上观新闻

2.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部

3.人才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4.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东师范教学

5.特色专业·华东师范大学

6.教学成果奖·华东师范大学

标签: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