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前读书的时候学得不明所以。窃兵符!最后会是什么下场?他一个魏国人,为什么要拼命去救赵国?这信陵君又是何来头……
信陵君的魅力超乎想象,“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且不说他在世的时候门客三千。在他过世几十年后,还圈了一个超级大粉丝——汉高祖刘邦,而且是终生敬仰他,从少年到临终。
>如姬的结局(如姬为公泣的翻译)
刘邦每次路过大梁(以前魏国都城),都要凭吊一番,去信陵君纪念馆(祠)虔诚祭祀。临终前还特意安排了一批守陵专业户,世代“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崇敬之心,溢于言表。
信陵君还有一个大粉丝当然是太史公自己,一篇《史记·魏公子列传》通篇洋溢着他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写得生动传神,令人神往,称“公子”147处之多。“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
千百年后,信陵君又圈了一个超级粉丝——李白,有诗为证: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李白》
以前我读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只记得秦国派兵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向魏王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十万大军驰援。秦王得知大怒:诸侯谁敢支援,下一个就灭谁。魏王一听,赶忙叫晋鄙在边境线上就地驻兵观望,不要轻举妄动。
赵国这已经看到魏军的影子了,却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不得已,赵国的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采用侯嬴的计策,让如姬盗取兵符,然后带兵救赵。平原君是赵王的弟弟,信陵君则是魏王的弟弟,信陵君的姐姐又嫁给了平原君,所以才有这么一出。
这里插一句,信陵君原名魏无忌,是魏釐(音厘)王的异母弟,被封为信陵君。呵呵,无忌,好霸气的名字,你要是说金庸和古龙不是从这里借用的名字,打死我也不信。
信陵君交游广阔,人也能干,情报工作很突出(你要说那个什么《且试天下》的网剧不是从这段历史取材架构的,打死我也不信),三千门客可不都是吃干饭的。“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原来信陵君才是魏国背后真正的王。
有一次信陵君正与魏王玩博弈游戏,正在兴头上,烽烟起,魏王吓得玩兴全无,信陵君却安慰哥哥说不要紧,接着玩,不过是赵王带兵在边境附近打猎而已,是误报。后来探子再报果真如此,魏王大惊,我这个弟弟在赵王那里居然都埋有眼线。
你说有这么个有能力的弟弟,魏王能放心把兵权交给他吗?信陵君没有兵权,平原君求他,他也只能干着急。同时,平原君亲自带着毛遂等一行20人去楚国搬救兵了,对,就是毛遂自荐那个成语的出处。
信陵君重情重义,准备带着几千门客去拼死救赵。关键时刻,侯嬴来了,正是上面李白诗中那个没事时与信陵君一起喝酒的人(持觞劝侯嬴),这人是个奇人,大隐隐于市。他年近七十,在大梁城守门,帮信陵君出了两条奇计(我一直很好奇他对这些事情怎么这么门清)。
计一:因为信陵君曾帮魏王最宠幸的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一直无以为报。她可以出入魏王的卧室,只要信陵君开口,她愿意冒死为信陵君盗取兵符。
计二:他向信陵君推荐了壮士朱亥,就是上面李白诗中那个一起吃烧烤的(将炙啖朱亥),如果大将军晋鄙见了兵符还不听调遣,就让朱亥当场椎杀之,然后带兵救赵。
事情与侯嬴料想的完全一样,所以才有了“救赵挥金槌”,赵国是得救了,但“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虽是亲弟弟,这账也得算,信陵君也明白,所以只好“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也就是最后信陵君让将领把魏军带回魏国,自己和门客跑到赵国去了,以前语文课本上讲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当时课外书读得少,老师也没展开讲,所以一直很好奇信陵君后面的结局。
后半陪分也很精彩。信陵君得了赵王的封邑,与在魏国差不多,带着他的门客在赵国快乐地生活了10年,而且又结交了不少豪侠,有名的有赌徒毛公,酒徒薛公二人,风头甚至盖过了赵国的平原君。
秦国听说信陵君留在了赵国,就趁机发兵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很焦虑,赶忙派使臣去请信陵君回国,可是信陵君想回不敢回呀,毕竟盗兵符、杀将军都不是小事。最终信陵君听了毛公和薛公的劝说,立即动身回魏。
到底还是亲兄弟,见面一阵抱头痛哭之后,摈弃前嫌,魏王授信陵君为上将军,统率全军。信陵君立即派使臣向其它诸侯国通报,诸侯一听信陵君是上将军,纷纷派兵支援,信陵君带领诸侯联军大破秦军,并且把秦军压制在函谷关内,不敢出来。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牛得是一踏糊涂。
秦国看来武的不行,又用起了反间计,用重金收买了原晋鄙的部下,让他们去魏王那里进谗言。魏王本来就有些忌惮这个能力超强的弟弟,现在危局已解,就趁势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权。
信陵君明知魏王听信了谗言,自己也没办法,就开始消极对抗,天天称病在家,与门客们饮酒作乐,毫无节制,四年后,竟因为酒精中毒而死。
同年,魏王死。十八年后,秦灭魏。
我这写得比较简略粗陋,建议看原文《史记·魏公子列传》。以上这些内容,是我陪孩子一起读《史记》才发现的,原来古文如此精彩,难怪鲁迅说它“无韵之《离骚》”。
孩子的古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可以慢慢努力把知识串起来了。知识一旦串起来,不旦更生动活泼,而且易记难忘,甚至可以触类旁通。
外在的表现就是孩子学习新知识越来越快,越来越容易了。这一切的基础都来源于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我反复写过。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具体一点儿,讲如何教会孩子学习,后面如果有时间,我会再结合其它学科都写一写。
我是伟大时代,一起用心培养孩子。码字不易,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