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燕国都城蓟城)

读东周列国,看到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用骑劫取代了名将乐毅统帅燕国驻齐国大军。骑劫屡屡中计,失去齐国人心,最后被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被赶出了齐国。齐国收复失地,燕国君臣30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燕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燕国都城蓟城)

可惜,可叹,可恨。毕竟几年前,燕国还风光无限。

燕昭王派乐毅帅五国联军伐齐,齐泯王失去民心、军心,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乐毅厚赏秦国、韩国军队后让他们回国。命赵军进攻河间,魏军进入宋国土地。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攻占齐国都城临淄。半年时间攻取齐国70余城,都设为燕国郡县,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

乐毅严肃军纪,严禁侵犯百姓,减免赋税,废除苛法。隆重祭祀齐桓公和管仲,把100多个燕国爵位赐给归顺的齐人。笼络齐国统治阶级,分封了20多个享有燕国封邑的封君,稳定了对齐国的占领。

燕昭王派秦开破东胡,燕国领土扩展到辽东。向南攻占中山国许多地方,燕国跻身强国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燕昭王死后,田单利用燕惠王对乐毅的不满,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乐毅包围莒和即墨几年,却攻不下两城。不是乐毅才能不行,是想养敌自重,想在齐国称王。燕惠王只有中下之资,看不懂乐毅明明可以攻下两城,却围而不打,一围几年,还不围死,允许他们打柴取水,还善待两城百姓。

别说燕惠王,燕国上下都对乐毅不满。看懂乐毅的只有燕昭王,可是燕昭王病逝,也没有跟燕惠王讲明白怎么回事,也许是对儿子的考验吧。

对乐毅为什么不攻下两城,一千多年来没有几个人看透。一说是燕军实力不足以攻下两城,一说是乐毅就是想自己称王,故意留下两城。我年轻时也恨乐毅不攻下两城,以至于留下后患,让齐国死灰复燃,燕国功败垂成。现在有些想明白了,乐毅眼光高远,志在强大燕国一统天下。

乐毅对莒和即墨围而不攻,对已经占领的地区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文化,优待地方名流收复人心,想从根本上瓦解齐国,彻底的消化齐国。

为什么不攻下两城,一是不敢打,二是不能打。

不敢打,如果乐毅一开始就攻下两城,带给燕国的是灭顶之灾,亡国之祸。为什么会有五国伐齐,因为齐国攻破燕国,帅联军打败秦国,欺凌诸侯,又灭掉了宋国,齐国实力达到顶峰,引起各国震恐,害怕被齐国灭国。

燕国吞并齐国,实力大增,以齐国的财富、燕国的战士、辽东的战马,燕国就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一个强大的燕国是各国不愿看到的,尤其是秦国和赵国。就会在燕国没有消化齐国,实力不强时,联合出兵灭了燕国。

乐毅对两城围而不攻,齐国还没有灭亡。因为燕国没有灭掉齐国,各国也不能联合伐燕,也想看到燕国攻取两城伤亡惨重,以削弱燕国。另外,燕国也给了各国不少好处,也不会立刻翻脸。围而不攻是为了燕国争取时间。

不能打。齐国是存在了几百年的强国,齐国人民对齐国是有感情的。立即攻下两城,灭亡齐国,齐国人民接受不了,必然会反抗,燕国将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得不到齐国人心,就不能完全合并齐国,强势占领也会失去。当年齐国攻打燕国,统治残暴,被燕国人给赶跑了,损兵折将,劳民伤财。留下两城,也是为了彻底的收复人心。等到齐人认同了燕国,再攻下两城。彻底的化齐为燕。燕国将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可恨燕惠王看不懂乐毅,以至于燕昭王君臣30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燕国再没有崛起的机会。

其实燕国的位置很好,如果在春秋时代出现几个有作为的君主,像晋国、楚国那样大举扩张,会成为一个大国。因为燕国周围无强国,有很大的扩张空间,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强国。北到燕山,西依太行,东到大海,南到黄河。进可攻,退可守,地形优势明显。

可惜,燕国几百年一直默默无闻,史书记载很少。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燕昭王,燕昭王是战国时期,少有的雄主和明君。好不容易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招揽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各国有志之士纷纷投奔燕国。燕昭王改革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国势开始强盛。到燕国攻占齐国,东破东胡,南并中山,实力达到顶峰。

一招棋不慎,满盘俱是空。有好的基础,如果后代不能延续,也会失败。当然燕国失败是因为没有进行彻底的变法,没有对燕国进行彻底的改造。燕国走的是明君贤臣的人治路线,见效快,而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后人能力不行,就会失败。

不是燕昭王不想变法,而是燕国太古老,守旧势力比秦国、楚国更顽固,更难改变。

燕昭王即位时,燕国刚刚结束内战,赶跑了齐国。燕国残破,人民困苦,急需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如果进行变法,燕国就会分裂,燕国都没有了,还变什么法。

为什么不在生产恢复后变法,因为变法不是一时之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秦国也是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才完成了变法。燕昭王等不起,当然国际环境也不允许他变法,给他变法图强的时间。战国之间战争连绵,燕国弱小。秦国也不会给燕国变法强国的机会,除非燕国彻底退到东北,才有机会变法。燕国人会跟着燕昭王去东北吗?不能。

时也,命也,运也。可惜了燕国,可惜了燕昭王,可惜了乐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