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中国家喻户晓,柳如是也是名气很大,但很少有人把她俩联系在一起。因为两者身份相差太大,一个是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幼年丧父母的大小姐,另一个是秦淮河上的名妓,怀有一腔忠肝义胆的女中豪杰,如果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原型真的是柳如是的话,那红楼梦岂不成了青楼梦?
但两者的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论才华,柳如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两者有一拼。论样貌,两者都是倾国倾城。论经历,柳如是14岁被周道登(状元)收为侍妾,周道登非常喜欢她,经常把她抱在膝上教她诗词歌赋。林黛玉进贾府之前的老师是贾雨村,是师徒关系,那贾雨村也是进士及第。论住所,她嫁给钱谦益后,钱谦益为她修盖了绛云楼,红豆馆,是不是和红楼梦里的绛云轩比较像?也许,红楼这个名字,正是出自绛云楼和红豆馆。
关于“英莲”究竟是应怜还是影怜?柳如是别号影怜,与英莲(影怜)谐音。如果红楼梦的作者讲述的是柳如是的故事,那么里面的英莲可能是影怜的谐音,既是影怜,也是应怜,两者错综交错,一词两喻,难辨谁是谁。
>林黛玉原型李香玉(历史上林黛玉原型)
毕竟,那是明末清初,乱世佳人才子,谁会更怜惜谁,还真难说。
我最近一直在探讨红楼梦的作者,目前为止的自己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应该与复社有关,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应该与秦淮河边的女主角相对应。
红楼梦最可能的两个作者,一个是吴梅村,另一个是冒辟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吴梅村的官场起伏和贾雨村很相似,如果是吴梅村写红楼梦,他会是以贾雨村(贾化)的角度写冒辟疆(贾宝玉)的故事(毕竟他俩很熟悉,年龄相仿,且是好友)。他写书的动机可能是最后一次辞官后惊闻好友钱谦益的妻子柳如是(也是他的红颜知己,他在复社讲学的时候,柳如是还未从良),上吊身亡,他有感于柳如是的刚烈,同时悼念大明崇祯帝,而著此书。
另外一个线索就是红楼梦里的独创成语:花遮柳隐,花遮,暗指陈圆圆,因为陈园园经常出现在花荫里。柳隐,则是柳如是的别名。
最后一个线索就是红楼梦里的批注:玉带林中挂。我们不能认为这句批语得出女主角林黛玉的名字,而是林黛玉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这句批语而设。玉带林中挂,让人容易联想到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以及上吊自尽的柳如是,作者很可能以柳如是为原型,以家喻国。根据癸酉本红楼梦,林黛玉是吊死在柳叶渚槐树下,死亡日期和和崇祯帝一样,虽然目前大部分人都认为癸酉本是后人编造,但林黛玉的守家和崇祯帝最后的君王死社稷比较合拍。林黛玉因为冤枉丫鬟小红而含恨自尽,崇祯帝自尽前,是不是也对自己错杀袁崇焕而心怀愧疚,这些,很难说。根据目前前半部红楼梦,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和崇祯帝的生日仅差六天。
那么,如果上述论断成立的话,红楼梦应该写于1664年以后,也就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夫妇去世后,但钱谦益夫妇去世后,吴梅村也仅仅过了九年就去世了,这九年里,要完成一部这么宏大的小说,有点难度。那么,会不会还有别的作者呢?
相比于吴梅村,冒辟疆要长寿得多。冒辟疆在钱谦益夫妇去世后,又活了将近30年,而冒辟疆的妻子,董小宛,就是钱谦益出钱帮她赎的身。巧合的是,冒辟疆写过一首诗《雨夜荒村》,这首诗里面暗含着雨村二字,另外,他流连于秦淮河畔的时间较长,与多名名妓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他有过一首诗里提到两句话: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秦海是古代盐官的称呼,和林黛玉父亲林如海(盐官),相呼应,冒辟疆曾避难于盐官。至于鬼妾是不是指董小宛,比较有争议。但从林黛玉的病情看,又和董小宛很相似,董小宛去世后,冒辟疆一直想写书纪念董小宛,却说心有千头万绪,无从下笔。另有的缺憾是,虽然冒辟疆不仕大清,但他在大明朝连个举人都不是,更别说与皇帝有交情,从这一点来说,他不如作为天子门生的吴梅村更有创作的动机,毕竟,作为崇祯四年的榜眼,吴梅村的考卷曾得到崇祯帝的亲自批阅和高度评价。
如果说红楼梦这本书由吴梅村起草骨架,冒辟疆完善剧情,也是说得通的,毕竟,他俩就差两岁,都曾参与复社,俩人还是好朋友,还有共同好友钱谦益。吴梅村官场沉浮经历与贾雨村类似,冒辟疆身上有贾宝玉的影子,在描述与各类女子交往,吴梅村比冒辟疆略逊一筹。
至于林黛玉的原型是谁,我想,她可能是多个女子的化身,她出身官宦家族,父亲早逝,和卞玉京早年经历相似,她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又有点像陈圆圆的经历。她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有葬花经历,和董小宛很像,如果缺失的下部书找到,她的结局真的是玉带林中挂,上吊而亡的话,这又是柳如是的结局。
无论是谁吧!我觉得一部《红楼梦》,正是为那些秦淮河畔多才多艺的女子立传,毕竟,柳如是比他那个“水太凉,头皮痒”的丈夫,强得太多,值得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