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很多有名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以及唐明皇李隆基,他们都对历史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其中有一位“让皇上”,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生前没有做过皇帝,死后却也被追谥为皇帝。
>李亨之后谁继位(李亨之后谁继承了皇位)
他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李宪。
说起李宪,大家可能觉得很陌生,但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大家肯定会发出惊叹“哦,原来是他啊”。
李显,又名李成器,他爹是唐睿宗李旦,唐睿宗一共有6个儿子,李宪是唐睿宗的长子。
早在文明元年(684),唐睿宗第一次做皇帝的时候,李宪被立为了皇太子,当时才6岁。
后来武则天改唐建立武周,自己称帝做皇帝,唐睿宗从皇帝被降为皇嗣,李宪也就从皇太子变成了皇孙。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在位15年的武则天退位,而当时的武则天已经81岁。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位。
可唐中宗是个很懦弱的人,他在位时多方势力争权夺势,安乐公主为当皇太女,让中宗废掉太子李重俊,韦后也多次对李重俊多加欺辱,为此李重俊被逼无奈发动兵变,最后却兵败身死。
李重俊死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更嚣张,母女俩为了权力竟把唐中宗给毒死了。
唐中宗死后,韦后等人立李重俊为皇太子,实则韦后临朝称制。
李氏宗族和韦氏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时候太平公主果断站在了李氏这边,联合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一起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势力。
正是因为这场政变,李隆基为李唐江山立下了赫赫功劳,李旦复位后,李成器这个长子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因为太平公主也参与了“唐隆政变”,李旦复位后,太平公主的权势达到唐朝公主的巅峰,国家一切大小事务,李旦必定会询问太平公主的意见。
在发动“唐隆政变”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站在同一战线的,但后来太平公主发现李隆基年轻有为,为了保有自己的权势,她一度挑拨李宪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
李隆基不是“嫡长子”,按理皇太子之位轮不到他。
而李宪是嫡长子,在唐睿宗第一次做皇帝时,他就是太子,现在唐睿宗复位,他继续做太子顺理成章。
可此一时彼一时,李隆基有了军功,不容小觑了。
就在唐睿宗想要立太子时,李宪识趣地选择了退让。
李宪认为储君是国家的重要职务,如果正值太平年间该以嫡长子为太子,而国难时李隆基有平叛韦氏之功,所以该让李隆基为太子。
李宪坚决推辞太子之位,言语恳切,诸王和群臣也觉得李隆基做太子更为合适,于是李隆基就被立为了太子。
李隆基成为太子后,太平公主恐怕权势不保,有异动,李隆基果断先下手为强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
当太平公主有异动时,为了断绝太平公主和李宪联络,姚元之等人请求将他和申王李成义调出,于是李宪被调任为蒲州刺史。
为了表达对兄长的情义,李隆基曾特意送李宪一床被子和一个长枕,唐睿宗知道后大为高兴。
总之,李隆基对李宪还不错,两人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兄友弟恭”。
唐睿宗禅位,李隆基继位后,李宪得到了李隆基的善待。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宪被晋封为司空,等到李隆基讨平萧至忠等人,李宪又被任命为太尉,兼任扬州大都督之职,加封一千余户,之后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但太尉和扬州大都督的职务被停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了避昭成皇后窦德妃的尊号,李成器就改名叫了李宪,被封为宁王,这时候他的实封加起来有五千五百户之多。
李隆基在兴庆坊的西南置楼,他经常登楼,听到诸王府中的乐声,就召他们前来宴饮,有时候还登临他们的宅第,赐下金银和绸缎,这是李隆基认为的兄弟之间该有的最好的情谊。
值得一提的是,李隆基前期最宠爱的武惠妃生下的儿子李瑁,被寄养在李宪家中,被李宪养大。
李瑁在十几岁的时候才入宫,受封为寿王。
武惠妃一心为李瑁夺嫡,污蔑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爆发了当时震惊的“一日死三王”的政治事件,这之后武惠妃因病而死,李瑁的太子之位也就落空了。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又看上了李瑁美貌的妻子,那就是杨玉环。
李隆基抢了儿子李瑁的老婆,李瑁亲娘刚去世,老婆又被抢,跌入人生低谷,更让人痛心的是养父李宪也差不多这几年去世了。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1年),李宪卧病在床,唐玄宗李隆基让中使不间断地送医药和珍膳给李宪,李宪的病一度有好转。
可等到开元二十九年,那年冬天京城特别寒冷,李宪预感到自己要死了,果然他的生命就停在了那年冬天。
当时,申王等人都已经去世,只剩下李宪,为此李隆基很关心他,每年李宪过生日,李隆基都会亲自前去庆贺,和他一同宴饮。
各地进贡上来的东西,只要李隆基觉得好吃的,也都要拿去给李宪尝一尝。
李宪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做逾矩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他得以善终的原因。
李宪去世时63岁,李隆基知道后悲痛万分,嚎啕大哭。
因为李宪品德高尚,以皇帝之位让之,故李隆基追谥他为“让皇上”,同时追谥李宪的王妃元氏为恭皇后。
李宪生前虽没机会做皇帝,但死后却享受了皇帝的殊荣,由此可见,李隆基对他真的是情深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