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发现被称为是人类医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人们发现抗生素之前,在今天看来非常小的伤口或者疾病(例如小伤口或咽喉炎),在当时都有可能导致人的死亡。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却是因为实验人员的粗心大意而机缘巧合发现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盘尼西林”的发现史。
盘尼西林的发现者
>青霉素的发现历程及意义(青霉素的发现者是)
实验室工作中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盘尼西林”是由苏格兰生物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28年夏天发现的。在1945年,他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此来表彰他们在研究“盘尼西林”中所做出的贡献。
盘尼西林的偶然发现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1928年夏,弗莱明教授正在研究葡萄球菌,某一天,由于工作的疏忽,弗莱明教授忘了将含有葡萄球菌培养物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而是将其留在实验室工作台上就匆匆忙忙地离开实验室去度假了。两个星期的假期结束后,弗莱明发现在敞开窗户旁的培养皿因未加盖而发霉。突然,他的注意力被某个奇特的景象所吸引,他发现长满细菌的培养皿有个角落长了一块霉菌,周围却没有任何细菌的生长,弗莱明脑海中立马想到这种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当时弗莱明的想法是: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如果被一种蓝绿色的霉菌污染,那么这霉菌的周围就没有葡萄球菌的生长。弗莱明因此推测,可能是霉菌在生长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阻止葡萄球菌发育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盘尼西林,并将这种现象发表在1929年的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
为什么第一种抗生素的名字叫做“盘尼西林”?
因为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盘尼西林的英文名称为“penicillin”,它的原意就是“有细毛的”,而在中国被叫“青霉素”是因为它是从蓝绿色霉菌中分离出来的霉素。
“盘尼西林”发现者--弗莱明教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人物
“盘尼西林”的发现者弗莱明教授在1999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的100位最重要人物”,同时他也被评为100个最伟大的英国人。弗莱明教授的伟大和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他并没有因为盘尼西林的专利而成为一个富翁,相反地,弗莱明教授由于了解到盘尼西林在治疗疾病上的潜力,而将其专利释放给了全世界。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弗莱明就将这项专利率先移交给了当时的美国和英国政府,在二战中盘尼西林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一颗哈密瓜,改变了盘尼西林的命运
在1943年以前,盘尼西林在美国的价格为200美金一剂(当时美元是金本位货币,相当于200g黄金),而当时整个美国全年的青霉素产量只能够医治1000人左右。如何解决青霉素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直到1943年,美国科学家亨特在伊利诺州的一家杂货店无意间发现一颗表皮长满青霉的哈密瓜,亨特将这颗长满青霉的哈密瓜带回实验室分析后,发现并筛选出了可以大量分泌青霉素的菌株,亨特发现的菌株使青霉素的产量提高了200倍,由此之后青霉素的生产方法被不断改进,在1944年一剂青霉素的价格降为6美元,产量也满足了其在战争中的消耗,可以说这颗哈密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中国的青霉素发展史
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现收藏于南京农业大学校史纪念馆
194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留学生樊庆笙从美国带回3株青霉素菌种,并于北京生产出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制造出盘尼西林的国家。
解放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了新中国首批青霉素,年产量为几百克,制造水平仅为实验室级别。
195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前苏联援助并引进抗生素厂,中国工业化青霉素生产成功。
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本文系郑州市首届少儿科普征文大赛投稿入选作品
作者:吴爱莲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