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俊航空公司(倪文俊公)

元末风云:一个地盘和势力都比朱元璋大的人,为啥最终还是败了?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亲陈普才,生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陈友谅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臂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倪文俊航空公司(倪文俊公)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正月,红巾军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至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赣州。十一月,破汀州。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三月,破衢州、襄阳路。十月,遣部将王奉国攻信州(今江西上饶)。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安徽马鞍山)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门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徐寿辉想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寿辉仍然决定迁都龙兴,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四月,挟持徐寿辉自枞阳攻克池州,随后,张德胜的援军收复了池州。五月,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杀死守将花云。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的五通庙为行宫,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没能按礼仪行事。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双方战于龙湾(今江苏南京城郊),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部将张定边再次攻陷安庆。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胜攻占蕲州,又攻占安庆。陈友谅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陈友谅眼见自己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保护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二月,朱元璋派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朱元璋封为其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朱元璋曾对陈友谅和张士诚有个评价,他说:“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陈友谅和张士诚不同,陈友谅是个“狠主”。他性格强硬,多疑,善嫉恨。朱元璋说陈友谅“志骄”,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倪文俊、徐寿辉,赵普胜,这些曾经对他有恩有愧的人,都死在他的刀下。他不讲忠义,不讲投桃报李,不讲友谊,不讲体恤,他的世界只有一个出路:强大,让自己变得强大。

如果用陈友谅和朱元璋相比的话,一样地出身底层,一样有雄才大略,但是,陈友谅没有一个领袖应该有的气度。为了一己私利,铲除前进路上的敌人,甚至是身边的朋友。

反观朱元璋,在打天下时,还是很有义的,不然,郭子兴如何能将马大脚许配给他,在郭子兴被困时,也是这朱元璋力排众议,前去解救,所以,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有人分析,陈友谅败在杀徐寿辉而失天下信,其实这个是没道理的,远的,项羽杀怀王,大家不都还是忠心耿耿地一起打天下;近的,如朱元璋,不是一样把小明王韩林儿弄死,两人半斤对八两,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他的确是失了天下信,杀徐寿辉只是其中之一,《明史》对他有个评价叫“友谅性熊猜,好以奸术驭下”,此言精准,一个“熊猜”将其特性烘托得无以复加,他是个心中只有自己,目光短浅,是个真真“成也无情,败也无情”的人。当然,作为一个争夺天下之人,哪个都是为自己,陈友谅失败很大原因在于,他不懂得,无论你的目的以及你本人是否光明正大,你都需要有一面叫做“光明正大”“为民为天下”这样的旗帜,一个把自己的阴险与冷酷无情的一面,肆意暴露在己方与敌方面前的人,注定不会风光太久。

(本篇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