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也可以说,这便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事件(儒林外史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我特别爱读,主要读两种版本,人文社出版的程十发插图本,一个是上世纪七五年的影印本。又搞了上海古籍的集评本,还没有读。
自吴敬梓写了文人,几百年后,也就是钱钟书了。虽然在蒲松龄等人笔下有文人,但如果从细节刻画到性格逻辑的发展,《儒林外史》堪为绝唱。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是缘于它给了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在《儒林外史》的众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作者却又巧妙地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开了统治者残酷的文字狱,这是很有勇气的。
《儒林外史》可以不断地读,能达到传神地步。人类的精神并没有发展多远,现在依然能看见和过去一样的故事。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对于本书的主题,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讲得非常清楚:“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闹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乃终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
全书正是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抨击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及整个社会风尚的,这是它独特的亮点。
本书中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一一道了出来,一点也不做作。鲁迅对《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儒林外史》做到了:“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相,如目在前。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得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