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品(大英博物馆藏品数量)

作为“日不落帝国”,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着许多来自他国的珍贵文物。

中国被鸦片打开国门之后,我国的文物随着国力的不断衰弱,也慢慢地都流向了海外。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我们所知的,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就达到了惊人的164万件。

>大英博物馆藏品(大英博物馆藏品数量)

而其中的大多数,都被大英博物馆收入囊中。有人说,这些文物如今已无法追回,不如就别提了。

但这些文物的流失不仅是中国历史界的损失,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民都需要铭记的历史教训。

本期子牙童趣知识局,就让我们聊一聊这些流向大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一起去回忆历史带给我们教训。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陶瓷的烧制技艺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

世人皆知唐三彩,却不知道唐三彩之后,辽三彩同样技艺精湛。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找到的辽三彩数量很少,只有在河北易县出土的十六尊罗汉像为人所熟知。

那么这十六尊罗汉像目前被安置在哪里呢?

20世纪初,我国的文物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偷渡和盗卖现象。

出土的十六尊罗汉像中,有五尊被人为损坏,另外的十一尊流向世界各国,其中有一尊就放在大英博物馆。

这些辽三彩佛像不仅看上去如同真人一般大小,上面的表情更是显得安静祥和,罗汉身上的袈裟看上去宛若实物,纹理自然真实。

梁思成先生曾经评价到,这些罗汉像的成就,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里的雕塑成就。

刻在石头上的画作也可以被盗窃走吗?答案是可以的。

1907年,英籍匈牙利的探险家斯坦因发现了我国的敦煌壁画,虽然对中国的历史知之甚少。

但是商人敏锐地直觉告诉他,这些刻在石头上面的壁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能够将这些壁画从墙上切割下来,斯坦因野蛮地利用了化学药剂和切割机器,将这些原本完整的文物从原本的墙壁上剥离下来。

由于斯坦因盗窃的文物数量巨大,所以大英博物馆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斯坦因密室”,用于安置他从中国境内偷盗过去的文物。

但可笑的是,在伤害了研究价值巨大的敦煌壁画后,斯坦因居然还饱受赞誉,成为了“具有国际精神的考古学家”,甚至还有人说,斯坦因的行为是出于保护敦煌壁画,实在是可笑。

青花龙纹象鼻大瓶,是一对形体巨大的青花瓷代表作,因为体型庞大,所以在两个瓶子的身上,我们几乎能够找到所有元朝青花瓷器的绘画内容。

如果要用一句话证明这对青花龙纹象鼻大瓶的地位有多么特殊的话,那么简单来说,这对瓶子被评选为能够代表世界历史的一百个文物之一。

2005年7月,位于伦敦的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一件叫做“鬼谷子下山”的元朝青花图罐,当时的最后成交价达到了一千4百万英镑。

如果有一天,青花龙纹象鼻大瓶也要被人拍卖,那这对瓶子的拍卖价值只会成百上千倍的增长,绝不会低于一千四百万英镑这个价格。

中国的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但是说到中国绘画的代表作,放置在大英博物馆中的女史箴图就不得不提。

女史箴图是中国最早的叙事题材绢本画,也是我们国家十大传世名画之首。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能够收集到这副作品为傲,仅仅是乾隆皇帝一个人就在上面敲了足足三十七个印章。

令人唏嘘的是,这副跨越了一千五百年的蚕丝画卷,虽然侥幸在战火中得以完整流传。

却在传到大英博物馆后,被当时的学者认为是“无价值”的,硬是利用日本的屏风画修复手段,人为地分割成了四块。

现如今,这副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放在了隐秘性更高的仓库中,每年只会出展八个星期的时间,即便是相关学者想临摹参观,都需要走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

根据西方媒体的统计,世界上目前一共有四个世界级的博物馆,分别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建立的大都会博物馆和俄罗斯境内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

拿我们中国的文物来说,在大英博物馆中就有着2.3万件的馆藏数量。

这些来自中国的文物,不仅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还有宋朝的文人墨宝、明清时期巧夺天工的瓷器作品,

其中能够供游客长期展览的作品就达到了2000件。

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我们国家的故宫博物馆也能够称得上是博物馆中的佼佼者。

而我们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这个所谓的“世界四大博物馆”排名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的故宫博物馆只展览我们自己国家的文物。

通过战争掠夺得到的文物,故宫博物馆不需要,我们中国人民也不需要。

因为战争而导致本国文物流向国外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聊完了国内的几个文物后,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下面这个来自埃及的文物——罗塞塔石碑。

一眼望去,罗塞塔石碑就是一块平平无奇的黑色玄武岩,但是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块石碑上刻了埃及象形文圣书体、埃及象形世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

作为两千多年前埃及国王登基时所用的诏书,罗塞塔石碑上刻印的史料资料对于研究古埃及文化显得异常珍贵。

打个比方,对于埃及而言,罗塞塔石碑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殷墟遗址。如果我们国家的甲骨文被放在了他国博物馆里,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1860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当时的士兵们把我们国家的文物看作是胜利的象征,是一件值得令人骄傲的战利品。

在拍卖行拍卖的时候,甚至会专门说出“这件文物来自中国的圆明园”,以此来提高文物的拍卖价格。

但是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收藏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抹去文物的来源地。

因为随着思想的不断进步,这些带着鲜血和战火的战利品,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深深地打上了为人不齿的标签。

有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反正现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我们也离战争越来越遥远了。

或许两国之间可以友好协商一下,把曾经因为战争流落在外的文物归还回来,这样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看似是双赢的政策并不能够应对当下的文物流失现状。

别的不说,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就有着2.3万件,就算英国方面同意归还文物。

那么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应该怎么回到国内,回到国内后又应该如何安置,这些都需要后续缜密的安排。

更何况,大英博物馆中相当一部分馆藏,是动用了博物馆的公共资金进行购买的,而这些资金也全部都来自英国人民的税收。

大英博物馆同意了,英国民众可以同意吗?

文物是一个民族历史无言的见证者,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精神宝藏。

我们迫切地希望这些文物可以尽早地踏上回家之旅,但这条路怎么走、要走多久,都还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一切。

本期知识局有关海外文物的故事就讲解到这里,上述文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你觉得大英博物馆会把我们国家的文物归还回来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