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鸣
站在河西公园旁,我浮想联翩,思绪翻腾。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之后,我的先祖、新安程氏28世程汾公,字季及,始居休宁方源(今休宁临溪)。唐天佑四年(907),受命担任歙州助防驱使、朝散郎,于是携家带口迁居歙县河西,成为宣明坊程氏(河西程氏)之始迁祖。汾公娶妻胡氏,后续娶李氏、木氏、柴氏,共四位夫人,生育四子:彥赟、彦枢、彥榕、彥材(另有一说为生育五子,除这四子外,另有一子“全炳”)。
>唐天佑(唐天佑年间是什么时候)
因河西地狭临溪,常苦于水患,弗获常宁,在后周广顺二年(952),河西程氏分迁各地。彥赟公之子延美公迁居屯石岭、延长公迁居范坑、延春公迁居罗祁、延坚公迁居槐塘,彥榕公(山斗程氏之祖)之子延拓公为田坑程氏之祖、延振公为霞阜祖……彥材公之子延晖迁居程堂……彦枢公(旌德、前坦程氏之祖)之子延绪公迁居前坦、彦枢公之孙文盛公(父延颐公),字集贤,号梓崿,迁至旌德集贤坊五显殿,安家落户,散枝发脉。一千多年来,文盛公一脉到我这一代,已经繁衍了35代。目前,文盛公后裔遍及旌德、泾县、歙县、屯溪、广德、岳西及江苏、浙江、广东、山西、上海等地,达数万人。
1969年7月5日,徽州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练江水位高出太平桥桥面3.4米,全桥淹没。沿河地带许多房屋倒塌,而这座大桥(除桥面、条石栏杆、桥墩分水尖局部损坏外),其他坚固如昔,基本无损,水退之后,车辆仍在桥上通行无阻。
现在,太平桥东头立有文保碑和介绍牌。我手头的《歙县志》这样介绍它:“太平桥位于县城西练江,亦称河西桥。宋端平元年(1234),郡守刘炳创浮桥,元末毁于兵燹,明初建木桥,弘治间(1488~1505)知府何歆改为石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郎中程建重建,乾隆九年(1744)中书程大瑛重修,道光、光绪年间亦有修葺。现存联拱石桥型式完成于清代,全长279.8米,宽6.9米,高9.5米,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半圆拱,16孔,横联拱券,孔径12.4~16米不等。桥墩为厚墩,并砌有缓冲护墩的分水尖。桥面和拱桥采用沉含砾凝灰岩,其余部位采用红砂岩。我国石桥拱券多为奇数,太平桥纵列16孔,壮观奇特,为华东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拱桥。桥心旧有碑亭,祀观音,民国时通公路毁去。1996年,县政府向社会募捐137万元维修加固。为徽州各县抵府之枢纽,是安徽省最大的古石桥,享有‘千里江南第一桥’之美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寡妇呕心沥血,费时五年,耗尽全部家财,建成了大桥,可算造福社会,便利他人,功德圆满。她做了这么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然而万万做梦也想不到“闭门家中坐、横祸从天降”。
因为那时有条不成文的王法,规定:除皇室之外,民间老百姓只准修建单孔桥梁,一律不得建造双孔桥。而这李氏寡妇修建恰巧是16空桥,是双数桥,这就有仿效皇帝金銮殿之嫌,触犯了天条,是欺君犯上。
当地个别贪官污吏暗地里将这件事奏向了朝廷,皇帝获悉这么一件事,立即诏令歙县县令将李寡妇处以极刑——剥皮抽筋。这圣旨一传到徽州歙县,顿时神怨人怒,民情激愤,怨声载道,有人大白天都打着大灯笼走路,讽喻当时的社会是个“有天无日,善恶颠倒”黑暗社会。慑于民愤,迫于民意,县令只是将李寡妇收监,想避避风头再作了结。
谁知,西门外有个名叫陈天寿的剃头匠,这个人不仅长得相当丑陋,畸形怪相,而且是个毫无人性、恣意肇事的恶棍,平日无事生非,祸害百姓。附近老百姓对他是敢怒不敢言,奈何他不得。
这一天,这个陈天寿好好的生意放着不做,却傻乎乎地亲自跑去县衙,对县令声称自己会剥人皮,请县太爷不要因为找不到刽子手而为难。还阴阳怪气地说,县令若不处死李姓寡妇,就要去朝廷控告县令违抗圣旨。那县令本来还算人性未灭,良知尚存,不想置李寡妇于死地,看这恶棍陈天寿又来威胁自己,于是面上敷衍他一番,嘱咐陈天寿先行回家,自己考虑考虑,明日再做决定。
第二天,县令于是派人去召陈天寿来县衙。陈天寿听说县令召见,乐不可支,就屁颠屁颠地带上剥人皮的水银和刀具,乐呵呵地跟着来人到县衙去了。
到了县衙,县令问陈天寿该如何剥皮抽筋。陈天寿高兴地对县令等人一一说道:“这剥皮抽筋可是门技术,不过并不难做。只要先在人的头顶心划个十字形刀口,再取水银朝天灵盖上的刀口一浇,那水银见缝就钻,不需一时三刻,这人就会皮肉分离。这方法叫做水银灌顶法。”
县令听了陈天寿的话,脸色一变。“本县令不相信会这样顺利,就先借你的头来做个试验吧!”突然,“啪”的一声,县令猛地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来人啊,咱们动手吧!”暗中早预先作好准备的众衙役,一拥而上,把那恶棍陈天寿一下子就摁跪在地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果然,剥皮抽筋成功了。
陈天寿这条恶狗虽然除了,但处死李寡妇的圣旨县令他又怎么敢违抗呢?这县令还是心事重重,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成天唉声叹气。
说来也凑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天,忽然从京城里传来了皇上驾崩的消息。依据惯例,在皇上驾崩国丧大祭期间,全国上下一律不能杀人。这样一来,李寡妇的生命暂时保住了。
河是自然,桥是文化。桥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种文化创造。古桥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歙县是古徽州府首邑,拥有众多古桥,其中以横亘在古城西门外练江之上的太平桥最具代表性、典型性。
从修桥伊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平桥一直是徽州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国道的必经之地,有杭徽、芜屯等多条公路干线交会于此。太平桥还是浙江杭州到黄山、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及江西国道中最大桥梁。至今,太平桥仍可容纳两辆家庭小轿车对开,并有比较宽敞的行人步道。目前,太平桥依然是国内通行汽车的最古老的明代石拱桥。
从远处看太平桥,它与古城连在一起,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如今,行走在这古老的太平桥上,还依稀可感受到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