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嵩山(胡嵩琳)

在上海东海大桥附近的海面上,数十座“大风车”迎风转动,点亮申城夜色;在上海青浦,废旧玻璃经过层层工序变身“城市矿产”,获得重生;在天津,纯电动公交车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献上一抹纯净的“天津蓝”……

随着我国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国各地加快了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步伐。作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近年来,浦发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以金融力量,给未来“存”一抹绿。

>胡嵩山(胡嵩琳)

在上海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全球最高的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稳居“C位”,凭借双层玻璃幕墙、雨水回收利用等节能设计,成为全球绿色建筑的典范。

大厦先进的绿色建筑的建设理念,获得了浦发银行的认同。从筹建到开业运营,浦发银行积极参与,为上海中心大厦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传承“出生地”上海的开拓创新精神,浦发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探索前行十余载,打造了一批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样本。

解决环保企业流动资金困境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在上海青浦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大量废旧玻璃垃圾,经过分拣、打磨、消毒等处理工序,由“垃圾”变为“矿藏”,以全新的姿态回到人们身边。废旧玻璃的循环利用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玻璃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

“像燕龙基这样的绿色环保企业,年初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以满足一年的经营周转需要。”浦发银行上海徐泾支行公司客户经理胡嵩表示,针对企业这一特点,浦发银行为燕龙基发放了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资金问题解决后,如今,燕龙基的废旧玻璃回收项目在江苏、河北、广东等多省落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循环经济发展。

创新融资担保方案传递“绿电”入万家

金融活水注入,赋予旧物新生,也唤醒风扬之力。在我国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亚洲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数十台近百米高的“大风车”矗立海中,借海风之力,将无污染、零排放的“绿电”送往千家万户。

自2010年开始,浦发银行牵头组建银团,累计为东海风电一期、二期项目提供超过34亿元的银团融资。与此同时,浦发银行创新产品结构设计、担保方式、再融资方案,将绿色信贷与银团贷款相结合。除了传统的信贷方式以外,增加了碳交易收入,作为贷款还款来源,同时将东海风电的应收账款作为贷款的质押担保方式,以此满足企业的融资期限和融资规模的需求。

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征歧介绍,截至2020年底,东海风电共计发电38亿度,相当于为上海60万户三口之家居民提供一年的清洁能源,与此同时,东海风电项目积极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开展,累计节约标准煤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

发挥多牌照协同优势支持绿色低碳出行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纯电动公交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新选择。为推动天津市纯电动公交车更新,浦发银行自2003年开始对天津市公交集团累计投放超过40亿元。浦发银行天津分行联合浦发银行集团旗下金融租赁公司——浦银租赁于2016年-2020年为天津公交集团合计投放资金18亿元,用于纯电动公交车的采购。

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岩介绍,目前,天津公交集团投入运营6000余部新能源公交车,其中纯电动车辆占运营车辆总数的7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为节能环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线网优化调整提供了保障。

新时代的中国,正在经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十余年来,浦发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不断探索,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2008年,在业内推出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

2009年,开始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落地国际金融公司(IFC)效能贷款、AFD绿色中间信贷项目。

2014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国内首支碳债券。

2016年,发行境内首单500亿绿色金融债券。

2017年,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国内首笔绿色银团贷款项目。

2019年,在伦敦发行国内首单境外低碳城市绿色金融债券。

2020年,推出绿色金融财务顾问服务,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式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落实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浦发银行积极行动。目前,浦发银行《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不断迭代,涵盖绿色智造、绿色城镇化、环境保护、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碳金融等六大领域,服务碳中和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浦发银行绿色金融规模超过50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600亿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