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上篇,如结局般「分裂」的人生——董平(上)一文里,对董平的外貌、武艺,以及争议点几个方面,分别做了分析。相对于董平一身本领,文武全能的特质,他杀人夺女的行为显得尤为扎眼。但在之前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董平这件事的性质,在恶劣程度上其实多少被夸张了。
杀死程万里,是在其作恶多端必死无疑的基础上,由投靠梁山不久的董平本人亲手执行的投名状;而带走程小姐,则需要考虑到如果董平不带走她,她必定会惨死于梁山士卒针对程太守一家的灭门掠夺行动。
但即使考虑到这个因素,也不能随意刨去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对董平的评价,也不能草率地总结为快意恩仇的好汉。真实的董平,相对于小说上看似标签化的英勇双枪将,其实要来得复杂、耐人寻味得多。
>前田庆次(前田庆次和本多忠胜谁厉害)
四、战场鲁莽,官场急智
《水浒传》中108好汉,受限于篇幅,不可能每个人都刻画得尽善尽美。即便是主要出场的人物,也大都以突出主要特征为主,这是群像戏剧必然的特点。况且很多出场篇幅较少的角色,往往也只是点到其相貌特征或其特别的能力,性格深度更是没什么空间可挖了。
相比之下,董平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虽然出场较晚,人物篇幅较少,表面上并无太多人物刻画。但实际上,通过对原著相关情节的推敲和分析,却是可以将他的人格形象慢慢填补完整的。而最后完整呈现的形象,又是极为复杂、多面、现实甚至分裂的一个人物形象。
首先,先来谈董平既鲁莽又有急智的方面。
董平在梁山的定位,有点儿类似于同为五虎将的霹雳火秦明和八彪骑之一的急先锋索超,那便是惯为先锋的首选斗将,「此将乃是梁山泊第一个惯冲头阵的勇将董平,因此人称为董一撞」。
类似这样的人设,往往都勇猛有余,谨慎不足。
无论是董平、还是上文所说的秦明与索超,都有过因孤军深入,中伏被擒的描写。
如秦明打清风山,打祝家庄分别中伏;索超守大名府在箭伤未愈的状态下孤军深入中计被俘。至于董平自己,也是在与梁山二次对决的时候,遭梁山军设计诈败,于追击途中中伏被擒。可以说在《水浒传》中,被擒就是先锋官们的宿命。
即便在入了梁山之后,董平也没改掉自己这无脑冲撞的毛病。对斩将夺旗的热爱,和对自己武勇的自信,在一打高太尉之时也翻过车。追击项元镇过程中躲闪不及,被项元镇偷袭得手一波反推。
项元镇不入阵去,绕着阵脚,落荒而走。董平飞马去追。项元镇带住枪,左手拈弓,右手搭箭,拽满弓,翻身背射一箭。董平听得弓弦响,抬手去隔,一箭正中右臂。弃了枪,拨回马便走。项元镇挂着弓,拈着箭,倒赶将来。呼延灼、林冲见了,两骑马各出,救得董平归阵。
《水浒传》七十八回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
现实就是,人们多数会在自己擅长的某件事情上翻车。秦明好勇斗狠,武艺高强,却在同方腊之侄方杰对决中,受杜微飞刀干扰,死于方杰戟下;而索超则是在和方腊四大元帅中的石宝单挑中,因石宝诈败,追击途中遭石宝流星锤击中面门而死。
在董平这里亦不例外。同样的勇冠三军、横勇无敌,但也太过自信,恃武张狂。结果到了最后,死就死在这个莽上。
说回董平性格。如果单看董平的战场表现,会让人觉得其勇猛有余,沉着不足,莽夫一词足以概括。但董平这个人物一贯的分裂之处就在于,当你觉得他是个在某个坐标轴上很靠近正无穷的存在时,却又能在负无穷的方向上瞥见他的身影。
原著中的董平,还是表现出其急智和应对的一方面。
原著宋江攻打东平府前夕,也即刚刚引出董平这个人物之后,宋江欲派人下战书,顺便找机会劝降,刚入伙的好汉险道神郁保四和活闪婆王定六便主动请缨。
其中郁保四更是拍着胸脯说自己和董平是旧相识,想来会卖自己几分薄面。
郁保四身高一丈,是梁山好汉中有记载身高的头领中最高的,一般打仗的时候专门看着帅旗;而王定六走跳敏捷,掌管梁山北面的酒店。
看这俩人,一个负责扛旗,一个忙着开店;一个排名一百零五,一个排名一百零四。此时却主动请缨做外交家的活,着实未来可期。
此时东平府内,程太守正就梁山攻打一事,与董平商讨对策。而门人报道,宋江遣人下战书,郁王二人上堂,把书信交由程太守看了。程太守看过书信后,反把这事问于一旁的董平。然后董平看了一眼面前的郁保四,这位自己曾经的旧相识,很快下了决断。
董平听了大怒,叫推出去即便斩首。程太守谏道:“不可!自古两国争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只将二人各打二十讯棍,发回原寨,看他如何?”董平怒气未息,喝把郁保四、王定六一索捆翻,打得皮开肉绽,推出城去。
《水浒传》六十九回
这一段内容,是董平真正出场的第一段情节。乍一看,董平的处事方式失之操切,过于急躁,连老相识的面子都不给。但细一想,董平对郁保四的态度,非但不能说明董平不会处事,相反说明他很有急智。
试想身为正规军的将领,面对梁山来袭,来劝降的人恰恰与自己有旧,此时的董平,如何处理这般事比较好?
若只是稍加惩戒,打他一二十板子,梁山来劝降,终归是让人生疑;可处理得轻了,更是落人话柄,即便日后解了梁山之围,自己与郁保四的交情一旦被抖出,搬弄是非者从中挑拨一番,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从董平个人的角度考虑,最好的选择便是从重处罚,当即下令拖出去斩了,程太守此时出来唱得红脸,秉承使者不杀的原则,从中劝下,这样董平方得洗脱自己的嫌疑。
说白了这是个两头堵,董平不重责他俩一番,反而弄得自己不清不楚。至于郁保四,他都当了山贼了,谁还在乎他呀。
当然,董平当时估计也是万没想到,自己最终也会入伙。
要说这个事儿,董平其实料理得不错,毕竟宋朝制度向来文尊武卑,军事长官终究矮同级别文官一头。尤其当时的程太守接过书信,反应相当值得玩味。
「程万里看罢来书,对董都监说道:“要借本府钱粮,此事如何?」几乎明摆着说,就看你董平的反应了,要是董平稍有迟疑,再联系到程万里多次拒绝董平对其女儿的求婚。有了口实,又有想要摆脱你的动机,很难说日后不会依次为借口,对董平进行处理。
从整件事情来看,宋江下战书是常规操作,董平应对起码也是理所应当,程万里敲打了董平,顺带着卖了一波宅心仁厚的人设,算是不亏。唯一蠢的只有郁保四。一个盗马贼出身,且不说能有几分薄面,还当着文官太守的面,着实是不自知。
老相识这种身份,只在私下见面才有效,示之于众,等同于逼对方当即决定立场,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筹码,则便是自取其辱了。
人之贵在自知之明,古人诚不欺我。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即便郁保四私下找到董平,董平也不会同意投降,相反直接把郁保四下大狱,甚至当即砍了,连本能劝阻的程万里都没指望了呢?
当然有了,但还是那句话,单纯下战书,用不着什么旧相识的标签,相反会拖后腿;而劝降这种技术活,那一来得有相应的筹码或威胁,二来得私下进行。综合郁保四的名望、能力、筹码、与董平的实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我能给他的建议只有一条,
别去,老实扛旗。
五、随机应变的道德标准、及时行乐的处事法则
在之前的上篇结尾处,曾经提过这样一个观点。
董平在这整个事件中暴露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杀程太守本身这个行为,而在其心,这才是真正暴露了这个人物的阴暗面所在。
如结局般「分裂」的人生——董平(上)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把董平相关的前后情节联系起来考虑,会发现董平的一系列行为,是很经不起推敲的。
被梁山俘虏后,董平没经过什么思想斗争,很快就归顺了梁山。同时直接说出程万里曾经是童贯的门客,上位后做了贪官,鱼肉百姓无恶不作这一重要信息。
在这里,董平表现出自己早就知道程万里是贪官,而且是童贯一派的人。那么如此便有疑问了,如若程万里是贪官,那么之前求了好几次亲,要娶人家女儿的,不也是他董一撞么。
从此处,便可得见董平在道德观念上的灵活表现了。同样一个人,也许是无恶不作,杀之后快的贪官;也许又是自己想要攀附求亲而不得,只能乖乖帐下听令的文官太守。对董平而言,这两个人其实又是同一个人,只是恰好处于不同的时机境遇。而董平需要做的,只不过随着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一下自己的道德认知标准。
原则这种东西,在有些人眼里很重要,在有些人眼里则未必然。
这让我想起来那句挺有名的话,男人至死是少年,他只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说了自己当时相信的话罢了。
董平未必相信这些东西,他需要做的,也不过是在不同阶段,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标准即可。比如说程万里,可以是需要拍马屁求亲的准岳父;也可以是「安得不害百姓」,杀之后快的贪官。
虽然笔者倾向于程万里是不折不扣的贪官,但对董平来说,程万里到底是不是贪官,似乎都不重要。
那什么才重要呢?
「没有他,对我很重要。」——原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
一个缺乏道德原则的人,也必然是个嘴上不饶人的人。
《水浒传》中原著中,董平可以说贡献了两大名场面,一个是冲阵,另一个就是嘴炮。
百二十回本,一打高太尉回目中,节度使王文德引军前行,和董平部狭路相逢。王文德随即开始自夸了。
这王文德兜住马,呵呵大笑道:“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上将王文德么?”
《水浒传》七十八回
面对王文德这番自我吹捧,一般的反应无非是回骂一句,然后挥动武器上前迎敌;要么连回骂的步骤也省了,直接拍马进攻。
偏偏他碰上的不是别人是董平。而董平这般个性,看见对方如此的嚣张气焰,则是万无理由去容他慢慢得意的。
董平大笑,喝道:“只你便是杀晚爷的大顽!”王文德听了大怒,骂道:“反国草寇,怎敢辱吾!”拍马挺枪,直取董平。
《水浒传》七十八回
不愧是三教九流,无有不会的董平,晚爷指的是继父,而大顽则直接就是骂人脑子钝的话。一句市井街骂,把王文德曾经杀死继父的丑事当众抖落出来,登时气得王文德顾不得自称「累建大功、名扬天下」的气度,直冲下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面大将杀了继父的行径,俨然是温候在世,而董平给准岳父灭门的历史,也是不让寸分。作者安排这一段,让两位大孝子沙场相逢,算是恶趣味满满了。
就像名将在战场上都吃过瘪一样。董平这张嘴也未必能一直百折不挠,无往不利。他也曾扮演过王文德的角色,被气得顾不上说话,只是提枪冲杀。
而成功挑起他怒火的人,则是另一位梁山好汉,彼时还是东昌府兵马督监的没羽箭张清。董平加入梁山后,随军征讨东昌府,看到张清石子神勇,想显些本领。不料刚上前去,便被张清言语讥讽。
张清看见,大骂董平:“我和你邻近州府,唇齿之邦,共同灭贼,正当其理。你今缘何反背朝廷?岂不自羞!”董平大怒,直取张清。
《水浒传》七十回
说起这张清,也算是和董平是既往的同事了。邻近州府,同样武官职位,说不定两人之前有过交往,也共同切磋武艺。作为梁山最后加入的天罡正将,即便猛将众多,二人还是有着自己非同寻常之处,董平擅长冲阵,挥舞的是寻常人难以操控的双枪;而张清的飞石绝技更是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
二人几乎同时出场,同时入伙,加入梁山后,经常也是结伴行动,互为照应。
直到最后的战死。
六、天立星归天
在百二十回本中的第一百一十五回,卢俊义率军攻打独松关,双方连番交战。各有伤亡。梁山这边折损了小霸王周通,而方腊军这边,四大元帅之一厉天闰的弟弟厉天佑也死于吕方戟下。
梁山军围困多日,未见成效,此时,军中的董平已经等不及了,想要强行攻关。不料骂战之时,一炮袭来,炮风伤了董平的左臂。
次日,双枪将董平焦躁,要去复仇,勒马在关下大骂贼将。不提防关上一火炮打下来,炮风正伤了董平左臂。回到寨里,就使枪不得,把夹板绑了臂膊。
《水浒传》一百十五回
这算是给董平的一个警戒了,独松关易守难攻,需用计攻克。董平只是伤了一只胳膊,好在性命无虞。可他第二天伤没好,还是要上阵,只是被卢俊义劝住了而已。
之前说过,董平,死就死在这个莽上。
局势明显不适强攻,自己还有伤在身,无法发挥全力。然而复仇心切的董平顾不上这么多了,和同军的没羽箭张清一商讨,两个人连马都没骑(可能是因为独松关地形的因素),步行上阵。
这里都能看出问题了。董平张清,一个善使双枪,一个善使飞石。
结果现在,会使双枪的伤了一只手。考虑到双手的配合程度大受影响,可以说董平此时的状态连50%都不满。而另一边,不骑马的张清,失去了马匹的机动性,拉不开距离,飞石也就失去了作用。
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军事上的忌讳,这俩人犯的是相当纯粹。
上一次被炮风伤了手臂只是惩戒,不吃教训的话,老天爷是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的。
关上走下厉天闰、张韬来交战。董平要捉厉天闰,步行使枪。厉天闰也使长枪来迎,与董平斗了十合。董平心里只要厮杀,争奈左手使枪不应,只得退步。厉天闰赶下关来。
《水浒传》一百十五回
终究是使不出全力,原本勇猛无畏的董平还是因为手臂的伤痛,只能节节后退。
而此时,张清见董平落败,前来援助。然而厉天闰是能和卢俊义交战数十合的猛将,而张清原著点明「枪法却慢」,单拼武艺,显然结局可以预料了。
张清便挺枪去搠厉天闰。厉天闰却闪去松树背后。张清手中那条枪却搠在松树上,急要拔时,搠牢了拽不脱,被厉天闰还一枪来,腹上正着,戳倒在地。
《水浒传》一百十五回
在这里先替张清哀叹一声。张清在征田虎的过程中,结识了后来的妻子琼英。张清阵亡之时,琼英已身怀六甲,未能同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时的董平,看到这一幕,可能才觉得自己想简单了,既非痊愈,还是步战,自己的实力根本发挥不出来。而同行的张清本身不已枪法见长,使不出石子,状态自然也是大受限制。
那一刻,董平不再犹豫,奋力挑起双枪,向厉天闰冲去。
然而,他不再有机会了。
董平见搠倒张清,急使双枪去战时,不提防张韬却在背后拦腰一刀,把董平剁做两段。
《水浒传》一百十五回
张韬奋力的一击,直接让董平的上下半身分裂开来。
梁山好汉第一十五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自此归天。
他被拦腰砍断的上半截身体摔落在地前,也许残留的意识还能让他在空中看见被搠倒在地的张清。不知他那时会不会对张清心存歉意。
也许他的眼前会浮现出,从已被灭门的程府中带走程小姐时,对方当时看向他的眼神,那个眼神他可能永远不会忘记。
随着两声清脆的响声,手中原本紧握的双枪掉落在地,自己也陷入了一片黑暗,直到慢慢被牵引至尘世另一侧的彼岸。
梁山好汉自诏安后,南征北战,征辽、灭田虎、王庆,108将无一人阵亡。但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屡屡有头领战死。最后生还者不过三十余人。
如果细细分析,可以有很多的原因。比如战争性质的差异;比如很多后来归顺梁山的降将在承担重任时战死;或者说方腊政权本身的实力更强。
这些原因都各有道理,但真要说起来,也没道理可讲。梁山在征方腊过程中,很多头领的阵亡,都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莫名其妙的。这个时候,再去纠结客观上的原因,意义并不大。说白了,《水浒传》本身就是一部版本繁多,作者思路无法统一的通俗小说作品。它的一切走势,本质上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作者意志。
如果不想打破第四面墙,只是用小说世界里面的原因来解答的话,那也便只有一个原因:作为魔星下凡的好汉们,在诏安后洗脱魔性,便到了归位的时候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董平的故事讲完了,但天立星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为什么星宿是天立星,这是董平身上一个不大不小的谜团。因为立这个字,感觉和董平关系并不大。
像《荡寇志》之类的同人作品,干脆就借此敲死了石碣伪造论,说梁山好汉并非魔星下凡,而是宋江等人人造的结果。天立星本来是留给孙立的。
当然这个也只是一种猜测。倒是之前,看到这么一个观点,甚是有趣,可以作参考。
此外,在本文以及之前的上篇中,所采用的插图基本上均来自日本插画家正子公也与历史小说家森下翠合著的插图本小说《绘卷水浒传》。在这部小说中,董平的形象可能加入了日本人对日本战国武将前田庆次的理解。
了解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历史的朋友可能对前田庆次也有所耳闻。也是武艺高强,文采、音舞颇为精通的奇才。
而在《绘卷水浒传》中,作者给董平安排了一个颇为恐怖,但又及其震撼,且略有深意的死亡特写镜头:
当奄奄一息的张清最后看到董平的时候,董平「站」在那里,气绝多时,下半身被砍断了。但为了不倒下,撑起两杆枪戳入两边树干,残留的上半截身躯仍然支撑在那里,作为天立星宁死不倒的象征。(因为该特写视觉冲击力太强就不放上来了)
这种融合再创作内容的解读,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理解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