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工业的本质就是不断抄袭山寨,只是确实抓住了20世纪30年代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在1929年至1933年,西方经济大危机期间,利用美国工商界急于走出经济大危机的迫切心理,全方位引进了美国当时一流的工业设备和技术。
>苏联工业化(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这也是1917年以来,布尔什维克第一次正确使用沙皇黄金储备,之前全用在支援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暴动革命运动中,洒钱洒到最后,泡都不冒一个,反而在1921年的苏波战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贻笑西方。
在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狂飙运动中,美国公司提供的设备、技术、人才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苏联电力工业的皇冠,第聂伯河水电站,这个当时发电量世界第一的水电站,是美国公司主导了从设计、建造到维护的全方位建设。从1927年开工,到1939年最后一期发电机组成功运行,通用电力凭借此项目一举扭亏为盈。
苏联钢铁工业,是在美国钢铁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二战前苏联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按照一比一的模型,整体复制的美钢最大工厂——北美格里钢铁厂。乌克兰扎波罗热钢铁厂使用的全部电力就来自第聂伯河水电站,库兹涅茨钢铁厂的技术人员则是前往美钢总部接受培训的。
苏联汽车工业的建立,则来自美国福特汽车的援建,二战前苏联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高尔基汽车制造厂,是由福特汽车提供设备技术建成。
全苏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由卡特彼勒在北美工厂制造后,整体海运到苏联,再在斯大林格勒组装而成。
苏联石油工业在苏俄内战中受到巨大破坏,但在美孚石油的帮助下,在30年代迅速实现了采油和炼油设备的更新迭代,1936年巴库重新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工业城市,而上一次则是在1913年,这也是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的根本原因,切断苏联红军的石油供应,进而让德军装甲部队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
到了1931年,苏联工业化建设需要的设备、技术,90%以上由美国提供,通过对苏援建,美国消耗掉巨大的过剩产能,为庞大的垄断资本找到了新的市场,美国也借此,较早走出了经济危机。
1933年,美苏正式建交,相对于英法仍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美国可谓务实外交。
即使在高度敏感的军事工业领域,美国也是在不损害自身战略利益的前提下,先后向苏联提供了坦克、飞机的最新技术。
1930年,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向美国购买了克里斯蒂坦克的成品,苏联在此基础上,逆向防制出著名的BT快速坦克,该型坦克在抗战时,由苏联援助国民政府,组建了第100机械化师,参加了昆仑关会战,并发挥了重大作用。随后苏联干脆购买了克里斯蒂坦克的专利,组建了大名鼎鼎的哈尔科夫坦克制造厂。
航空上,美国依然卖给苏联大量成熟技术,鉴于苏联战斗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拙劣表现,1937年,苏联航空人民委员部组识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全苏航空技术大会,于会的专家有米高杨、格列奇科、雅科夫列夫、图波列夫等日后如雷贯耳的飞机设计局创始人,大会决定在当年向美国一次性购买30项最成熟的航空技术。
只有在海军上,美国拒不合作。1938年,斯大林写信向美国外交联络委员会抱怨:贵国一直拒绝向苏联提供五万吨以下战列舰的成品和技术,我方可全款购买并向专利付费,我不明白贵国在担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