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围魏救赵的故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

胜战计: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的故事)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

【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这就是三十六计胜战计的围魏救赵,本意也很好理解,可是为什么围了魏可以救赵呢,这话得从公元前354年说起。

魏国原来的小弟卫国,被赵国给揍了,还变成了赵国的小弟。这让魏惠王很不爽,于是派庞涓讨伐赵国。这个庞涓不一般,很快就杀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危难之际,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向自己的好兄弟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够意识,二话不说,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军师孙膑给出了一个主意“魏国出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没有重兵把守。因此,我们应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这样,魏军必定会停止对邯郸的包围,回兵救援本土。”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后来魏将庞涓果然从赵国退兵,全速赶回魏国救援。如此赵国之围也就被解了。

上面这个故事简单点说我们可以叫他“曲线救国”。虽然没有走发兵直取邯郸与魏国大战一场的“直线”,但是通过攻打魏国都城这样的“曲线”,也依然达到了“救国”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或者分散他们的力量,逐个击破。或者避实就虚,从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入手,以此为突破口撕开一个口子,以谋求最终胜利。

万幸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度和年代,“围魏救赵”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呢?其实拿我们的工作来说,当你面对一个很复杂的难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尝试分解一下问题,分而治之,逐个击破呢?你还知道哪些“围魏救赵”的场景呢?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