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为什么卧轨在山海关(海子为什么卧轨 新闻)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诗,它给无数人带来希望和慰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在,它的作者是海子,中国著名当代诗人,一生创作了200万字的诗歌、诗句、小说,却在25岁那年选择抱着《圣经》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为什么卧轨在山海关(海子为什么卧轨新闻)

为什么写下如此温暖诗作的诗人会选择用这样决绝的方式赴死?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海子,不了解他敏感又偏执的内心世界,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诗歌之外的海子。

海子:天才的生活也离不开痛苦的底色

海子原名叫做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小村庄,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海子的童年也是在饥饿和贫穷中度过的,满足温饱就已经是一种幸福。海子是家中的老大,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瘠并没有抹杀这位少年的才气,相反,他早早地就展示出了文学方面的天赋,全家人也都对他寄予厚望。

1979年,全国各地开始恢复高考,年仅十五岁的海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海子以超过录取分数线60分、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他的名字也和“天才”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他写下了一段寒门出贵子的神话。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并未因此而迎来坦途,相反地,来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以后,种种人和事争先恐后地涌入他稚嫩而又敏感的心灵,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他的天才不再突出,反而因为瘦小的身躯、朴素的着装而变得泯然众人;

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地调离、高升,他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只够复印诗集、维持温饱,还要担当起作为长子的责任,给家里寄钱,所以,他的生活是相当穷困潦倒的,至少在物质层面上是这样的,他的房间里没有电视机、录音机,他也没有钱和时间去学跳舞、学骑车,甚至家人也不支持他写诗的梦想,父亲曾要求他在工作上多上上心,争取评个职称。

海子的感情经历,同样是坎坷的。海子的初恋是他在法大当老师时的学生,名字叫做波婉,学生总是容易迷恋于老师的才华和睿智,更何况是浪漫而忧郁的海子呢?于是,两个人大胆地相爱了,海子因此拥有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对这位爱人倾注了浓烈的情感,除了母亲和夭折的姐姐,波婉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女性,他几乎倾尽了自己浪漫主义的才华来纪念和歌颂他们之间的爱情;

可不幸的是,这段感情并没有善终,家人的反对、金钱观的冲突,让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淡,最后遗憾收场,这让本就孤独的海子更是深受打击,他生前的挚友西川曾经表示,失败的爱情生活也许是他自杀的最重要原因,因为他自杀前曾经见到了初恋女友,她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而且对海子很冷淡。

回顾海子短暂的一生,出色的才华、动人的诗篇背后,是穷困的生活、千疮百孔的心灵,也许是无法对抗内心的孤独,又或许是找不到留恋人间的理由,他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新旧约全书》,也就是圣经。他的遗言非常简单:“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海子终于变回了查海生,可这却是他人生的句点。

海子为什么选择怀抱《圣经》卧轨?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是常常追问一个问题:海子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选择卧轨这样决绝的方式?这恐怕也是中国文化界一个永远的谜。我们不能再倾听海子的真实想法,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里找到答案。海子是一个敏锐又敏感的诗人,死亡对他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规律,而是一个难以舍弃的意象,西川说过,海子是一个有死亡情结的人,死亡是他诗歌的重要命题。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对他来说,写抒情诗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逃避现实,是把自己的内心剖开来给大家看,他说“抒情就是血”,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血水浸泡过的,折射着自己最真实的热爱和痛苦;

但是,抒情是痛苦的,在一次又一次地回味、提炼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中,往日的痛苦和折磨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这对很多创作者来说都是一种牺牲,或者说,那些伟大的创作者,就是要牺牲自己的欢乐去创作出直击心灵的作品,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当然,海子的诗并不都是痛苦、孤独的,他也写过温暖、欢乐的作品,但是人生的底色已然是灰色的,那么对死亡的认同也就成了挥之不去的情感。

海子人生的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其中表达出了很强的死亡认同,他写道:“这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当颓废感和孤独感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反而带来了一种壮美的效果,在大自然面前,海子感觉到自己的一生是如此渺小而不值一提,迷茫和沉默中,他选择了倾心死亡、归顺死亡,这是他对艺术和生命的终极哲学理解。

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海子要抱着《圣经》赴死,他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徒,而且,自杀也是违反基督教义的,可见,他并不是出于宗教目的才这么做的。其实,从海子的诗中,可以看出《圣经》对他的影响,很多意象和情感都是从《圣经》中移植过来的,而且,耶稣的形象是苦难中的重生者,这种牺牲、死亡与升华的关系,与海子后期的内心想法是高度重合的,所以,他选择带着自己的满腔幻梦和精神寄托离开这个世界,追寻自己心目中的“春暖花开”!

结语:

今天的人,已经很少读诗,对于海子这种“殉诗”的做法也多有不解,其实,写诗本质上也只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只不过海子太敏感、太拉扯,在汹涌的情感中迷失了自己。根据官方说法,他生前已经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所以,他的死,既可以被理解成艺术性的牺牲,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偏执诗人的精神失控。总而言之,海子已经远去,我们也许不会记得他的忌日,但总能想起他的诗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