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前两天,自知时日无多,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昭宣中兴(昭宣中兴是什么时候)
两天后,汉武帝病逝,皇太子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十分聪明,但历史就是这样现实,皇帝如果年纪小,那么大臣们的势力就会更强,尤其汉武帝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势必就会产生辅政大臣政权的现象。
汉昭帝继位的第二年,金日磾病逝,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霍光和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有联姻关系,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长女为妻,生了一女儿上官氏,霍家和上官家关系十分密切,霍光休假就由上官桀代他处理国家政务。
汉昭帝十二岁时,上官桀打算让年仅六岁的女儿上官氏做皇后,却遭到霍光的反对,上官桀就通过汉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顺利地让上官氏进了后宫,顺利地成为了皇后。上官氏的父亲上官安因此加官进爵。
上官家还想将自己家的很多亲戚都入朝为官,封侯拜相。都被霍光阻止,久而久之,双方结怨,霍光和上官桀从亲家变成了政敌。
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自己家的子弟求官也被霍光拒绝,并且二人在政治主张上有严重的分歧,桑弘羊也怨恨霍光。
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不能继承皇位,对皇室心存怨恨。就这样,上官桀、桑弘羊和燕王刘旦这三股政治势力联合在一起,想要除掉霍光,废掉汉昭帝。
汉昭帝14岁那年,三股反动势力开始了行动,燕王刘旦用重金贿赂鄂邑公主,同时和上官桀以及桑弘羊达成共识,想用“清君侧”的伎俩,先除掉霍光,在这里介绍一下,霍光是冠军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武将出身,做事风格强硬。
上官桀趁着霍光休假的间隙,把弹劾霍光想要调兵谋反,自立为帝,燕王刘旦想要进长安保护皇室的奏章,递交给汉昭帝,想让年少的汉昭帝立即批复,这样就能逼霍光辞官退任,结果汉昭帝看了弹劾霍光的奏章之后,把奏章放在一边,不予理会。
第二天早朝,霍光知道了上官桀等人的行为,故意在家里不去上朝,想看汉昭帝的态度。汉昭帝在朝堂上没见到霍光,就问群臣霍光怎么没来。上官桀趁机说霍光知道有人告发他的罪状,不敢来上朝。汉昭帝不置可否,命人把霍光找来,霍光进殿,叩头自责。汉昭帝说:大将军不必自责,我知道那份奏章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是无罪的。霍光好奇地问:陛下怎么知道的?汉昭帝说:将军如果真的调动兵力,很快就能做到,燕王远在千里又怎么会知道?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自立为帝,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的阴谋伎俩被十四岁的汉昭帝一语揭穿,包括霍光在内的文武群臣,都惊叹汉昭帝竟然如此聪明,霍光在朝中的地位得到了稳固。但上官桀不甘心,依然派人诋毁霍光,汉昭帝非常恼怒,说再有诋毁大将军的人,全部按罪处置。从此开始疏远上官桀一派,更加亲近霍光。
燕王和上官桀的阴谋被揭穿后,燕王刘旦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让鄂邑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埋伏好兵士把霍光杀掉,然后废黜汉昭帝。鄂邑长公主门下的官员知道此事后,向劝谏大臣杜延年上奏检举。于是汉昭帝和霍光掌握了燕王刘旦武装政变的计划。在政变没发动之前,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鄂邑公主和燕王刘旦自知罪不可赦,先后自杀谢罪。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没被废黜。
内乱平定后,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从此权倾朝野,威震海内,霍家的子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只可惜汉昭帝刘弗陵也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仅二十一岁就在未央宫病逝,但他在位的这十三年里,霍光掌权,严格按照汉武帝晚年,伦台罪己诏中的“废除严苛的律法,不再起用兵事,大力恢复农民生产”治理国家。让汉朝衰退的趋势得到了扭转和控制,国力开始恢复,百姓富足殷实,南北方的蛮夷也都臣服。为昭宣中兴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因为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的继承上又成了一个问题,而当时,皇室宗族中,只有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王刘髆的儿子,刘贺硕果仅存。
刘贺被霍光等大臣召入到长安,继承皇位。但刘贺是一个荒诞无度,肆意妄为的人,做了皇帝后,不遵循皇室的礼法,破坏祖宗定下的制度,霍光担心大汉江山毁在刘贺的手里,刘贺在位仅二十七天,霍光以刘贺危害社稷,让天下不安为理由,率领群臣向皇太后上官氏奏明,废除了刘贺。
那么汉朝的皇位又该由谁来继承呢?霍光听说当年汉武帝的长子,前太子刘据的儿子刘询,遗落在民间,汉昭帝去世的时候,刘询已经十八岁,曾经到东海求学,才学出众,又喜欢游侠,广交朋友,可以说是文武双全。霍光认为刘询血统正宗,是皇位最合适的继承人。于是想方设法找到了刘询,先是恢复刘询在汉武帝时期的称谓-皇曾孙,又禀报给皇太后上官氏,说刘询才学出众,节俭仁慈,可以做皇位的继承人,上官氏表示同意后,在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后的三个月,刘询继承皇位,史称汉宣帝。
汉宣帝刘询成长在民间,在朝中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势力,自知应该韬光养晦,把朝廷的政权依然交给霍光,而他自己忙于为自己的祖父祖母以及父母正名,追加谥号,修建墓地。立当时自己在民间迎娶的许氏为皇后。
霍光权倾朝野,行为日益骄横,让汉宣帝刘询如芒刺背,更过分的是,霍光的夫人把女儿嫁到宫中,想要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进一步控制皇室。但汉宣帝刘询不忘旧恩,坚持让许氏做皇后,霍夫人竟然串通医官,在许皇后临产的时候,将其毒害。汉宣帝迫于霍氏家族的压力,只能立霍氏为皇后,假装宠爱霍氏。
一年后,汉宣帝想要立许氏的儿子为太子,霍夫人想要故技重施,让霍皇后毒害太子,所幸没能成功,汉宣帝对霍氏家族更加怨恨。
公元前68年,汉宣帝6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并且任用许氏一脉的外戚为重臣,加冠封侯,把霍氏家族的子弟逐渐调离实权岗位,霍氏家族手中的兵权也一步一步地回收到汉宣帝自己手里。
霍氏家族不甘心就此远离朝政,决定利用太皇太后上官氏的名义,废除汉宣帝,但阴谋败露,霍氏家族被汉宣帝全部诛灭,霍皇后也被废除,和霍氏有关的数千家族也都被牵连判罪。在西汉朝廷盘踞了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汉宣帝最终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地位。
汉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他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还特别重视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各郡县,对地方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严惩不贷。
汉宣帝在民间长大,知道百姓对官员贪腐非常痛恨,他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地方豪强。一些地位很高的、腐败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
汉宣帝不仅执法严明,并且为政宽简。他在任用地方官员时,除了任用了精明能干的官吏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同时任用了一批官员去治理地方,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社会和谐的现象,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汉宣帝对冤狱也深恶痛绝,提出要坚决平反冤假错案,并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为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派使者到全国各地巡查,平反冤案,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先后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汉宣帝在文治方面,重视地方百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赏善罚恶,封赏有功的地方官员,严惩贪官豪强,限制土地合并,废除严苛的律法,平反冤假错案,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在军事方面更是发起了自汉武帝时期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匈奴的征战。
汉宣帝即位第二年,发兵16万,分五路攻打匈奴,联合乌孙国的5万起兵,对匈奴形成包围之势,匈奴惨败,国家人口损失十分之七,国力大大削弱,险些亡国。至此,和汉王朝缠斗了140年,纵横北方的匈奴帝国终于向汉王朝低头,当时的呼韩邪单于为了能够保存匈奴,亲自前往长安,拜见汉宣帝,俯首称臣,自称北藩。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又派郑吉等将军,平定西域的车师、龟兹等各国,又打败了匈奴残余势力日逐王的部队,日逐王带领数万人投降汉朝,汉宣帝派郑吉护送日逐王回长安,郑吉平定西域,收降日逐王,声威大震,汉宣帝拜郑吉之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郑吉在西域中心设置幕府,距阳关2700余里。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自张骞之后,七十余年汉匈相争,直到匈奴日逐王归降,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西域广袤地域正式归汉朝管辖。
同年夏天,赵充国等众将平定了西羌,大汉王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大汉王朝在汉昭帝和汉宣帝的治理下,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官吏各称其职,百姓各安其业的昭宣中兴的盛世景象,甚至还有史家说,汉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史书对汉宣帝更是大加赞赏,说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宣帝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宣中兴。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病重,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萧望之为前将军,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刘奭,第二年年初在未央宫驾崩,在位25年,享年43岁。
汉元帝刘奭继位后,追尊汉宣帝的庙号为“中宗”,是汉朝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外三位是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都是一代英主,由此可见汉宣帝雄才大略,功德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