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在哪里(西海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海水,占了这颗蓝色星球约71%的面积,不仅是生命的起源,还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资源,调节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

>西海在哪里(西海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通过航海技术,我们探索着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诸多典籍中寻找到海的踪迹。

01

海,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的是大海。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在《尔雅·释地》文中亦有记载道: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而在《说文解字注》中,“海”被定义为: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谓之海。

自古以来,“海”字是形容“大”与“博”的代名词,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海”的解释是: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许慎以海比喻为天池,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天池,可见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以冥来描述海的幽深,冥,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北方的大海,有传说曰:北海无边无际,水深且黑,处在世界的最北端,终年不得阳光。

鲲从那阳光难以照射的北海,一路向南而行,至南冥。

南冥,是天池所在,与北冥相反,这里充满着温暖。

2、溥之而横乎四海

《礼记·祭义》中提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这句话是曾子对孝的理解,上述提到的“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

古时,这“四海”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且认为中国的东、南、西、北皆有海环绕。

“北海”及“西海”并没有在当今的地图上找到准确的位置,但“东海”及“南海”的名称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当今我们国家的重点海域。

这句话也慢慢演变成为我们今日所熟知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回到现实生活中,普遍性真理仅作为我们对世界最基本的认知,若想走得更远,需跳出四海而皆准的思维模式,去寻找生命的多样性。

02

海,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解释,我们也会以海为势,探寻有关生命的更多意义。

《书·禹贡》中提到:江、汉朝宗于海。

先秦之民已知长江、汉水东流,终汇于海,到了今日,我们会用“江汉朝宗”来比如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说苑·辨物》中提到: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以此比喻人的胸怀气度广大,能够承担重任。

林则徐在一副自勉联便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其中,海纳百川是大海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这世间能包罗万象最好的诠释。

于我们而言,这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如海一般,容纳万物。

《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句中对“海”的包容再一次做了诠释,泰山的磅礴之势,是因为不拒绝土壤的日积月累,而海的奔腾不息,是不曾拒绝每一条江河细流汇入其中。

03

李斯作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协助嬴政统一天下。

早期,秦国对人才的选取态度,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不予采用。

李斯作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壮大秦国,谏言在用人之上需海纳百川,将有用之人纳入麾下,方能成就大业。

秦国虽物博、人多,但在秦国之外,还有更多能人异士,将有识之士可以纳为其用,更能壮大秦国。

秦王听取李斯的建议,废除了逐客令,让越来越多的有才之人来到秦国,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自地球诞生之日起,海洋便已存在,我们从中看到了古往今来。

曹操以一首《观沧海》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以海寄情,胸怀天下。

世间万物多变,如沧海一粟。

面朝大海,珍惜当下,静待春暖花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