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下一句(相看两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汉字很有意思,一个“人”和一座“山”称之为仙。在唐朝有这样一个浪漫且富有仙气的诗人,他就是诗仙李白。李白出生在唐朝战乱年代,因政治局势,整个朝代开启了万里迁徙,李白的父亲是负责迁徙队伍的一名指挥者,年幼的李白随父亲穿越天山山脉,从西域潜入蜀地,这一路上的驼铃风沙、狼烟铁甲似乎也给了他一种深入灵魂的触动。从此,一支带着狂傲与潇洒的血脉便深深的植入了巴蜀之地.

他10岁便通读诸子百家著作,15岁观奇书,学剑术,18岁他首次出游至孜州,并拜赵蕤为师,赵蕤是一个富有传奇特点的人,知名的饱学之士,备受世人推崇,但他却屡次拒绝朝廷的招揽,不肯入朝为官,所以便隐居于青山深处,他最为著名的著作为《长短经》,主要是讲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李白当时也是富有政治抱负,拜他为师也是必然行为。他跟随赵蕤隐居戴天?匡?(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先后又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

李白第一位老师,赵蕤

>相看两不厌下一句(相看两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24岁的他,以满腔的热血和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又一次离开故土开启了寻求仕途机会的征途人生。他遍来到了长安,拜访当时富有名望的李邕,希望依靠有名望背景之人引他入仕,但事与愿违,李邕并没有看好李白。在被拒绝后的他依旧满腔傲慢、狂野洒脱,他胸怀大志的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26岁那年,他来到了扬州,结识了孟浩然,由孟浩然牵线,认识了宰相许圉师,青年的李白自带的气质让宰相很是欢喜,便将唯一的孙女许配于他。入婿的身份让他离政治抱负更近一步,他相信,这个时代会给他一个机会,给他个贯天地于一气的机会。他在等,他等到了朝廷诏令寻天下之オ,他等到六十州水灾,十七州霜旱,他等到了吐蕃入侵,他等到了玄宗庆生的千秋盛典,却没等到自己一展宏图的机会。

那一年,他三十岁了,三十而立,可他却还在游历结识有名望之人。据说有名士指示,让他去寻当时备受唐玄宗宠爱的玉真公主,据说公主非常喜爱有才之人,也便是条捷径,于是李白欲上终南山结交玉真公主,但不巧的是玉真公主南去云游,他只能在长安等待,一等便是半年时日,且无果。后来因时局混乱,他不幸卷入政斗漩涡,因而受到了牢狱之灾。经许家及朋友的走通,将他从狱中救出。李白从狱中出来后,他回想自己的到长安的初衷和遭遇,离乡时的他带着满腔热血和治国报复,由蜀汉入长安,希望倾尽才能,为盛世效力,但世事造化弄人,他未能摆脱命运的捉弄,崎岖的入世之路与蜀道何其的相似,这让他内心郁结已久的情绪到了极致,于是他便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此篇可以说是放入到了历史的时空中,带有强烈力求的想象,是人在大自然面前,通过大山的奇、险、怪,还有一种力量的冲撞。心气高昂的他被长安的遭遇破了一头冷水,那一刻蜀道之险与仕途之难正如他所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至此,这首诗便成为了他的成名作。此后他便离开了长安,远赴山水之间。

《蜀道难》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742年间,盛唐时期对于文人雅士的尊崇到了极致,当年玉真公主特别欣赏李白的才情,不顾别人的反对和流言蜚语,把李白推荐给京城的名流显贵们,而且在玉真公主的极力推荐下,李白还见到了皇帝,当时唐玄宗特别喜欢他,把李白封为翰林学士,这是李白整个一辈子最荣耀的时刻。他很得意的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好像很狂,其实也很苦,因为此时的李白已经42岁了,如果没有遇见玉真公主,可能历史上永远都不会留下李白的名字。李白特别感激玉真公主,为他写了很多首诗。其中就有“玉珍之仙人,驰往太华宫”,李白把玉珍公主描绘成美丽而神秘的九天玄女,简直是她心中的女神一般的存在。

玉真公主石像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李白的日子越过越苦,甚至又一次入狱。而玉真公主,她厌恶宫廷的权力斗争,后来出家为尼,隐居在敬亭山。所以,与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并不只是敬亭山,而是隐居在山里的那个人。玉真公主70多岁时去世,葬于敬亭山,而李白也在同一年,死于敬亭山的当涂县,他曾写下一首诗,“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安徽敬亭山

李白一生中最喜欢驻留的山是安徽的敬亭山,有一种说法是李白之所以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是因为玉真公主的缘故。李白去世之前,他最后一次来到这里,写下了生平最孤独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李白仰慕南朝山水诗人谢朓的缘故。李白之所以仰慕谢朓。一是与诗歌有关,谢朓的诗风圆润流转、清逸自然,对音律声调的安排和拿捏都是李白所在意和学习的。李白曾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另一个原因是谢朓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态度。谢朓32岁出任一方太守,诗酒轻狂,寄情山水,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而李白的故事和人生际遇是伤感的,所以,他又很仰慕谢朓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对望敬亭山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不管是玉真公主还是谢朓,他们都是与敬亭山有关的人,但他们都已成为了过去式,都是“可望不可即”的人。这首诗的也是李白借敬亭山的无可描摹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对孤独感。

李白一生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青一”的功业自许。他曾经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希望能够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一样兴腹汉室。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逢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然而,现实的社会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想要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纵就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消愁,神仙更是虚无缥缈。他的理想和自由始终无法得到,仿佛最终只能到山林、仙境和醉乡当中去追寻。

人类的很多感情是有相似之处的,在读过李白的诗句、了解了他的经历后,便相信李白在临终之前,对于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以及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恋之情,也会深深的击打在我们这些读者的心上。也正如他逝世同年所做的绝笔诗《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他自青少年就狂傲,富有一腔热血,满怀政治抱负,但却历经多重事与愿违,仕途多坎坷,则成为他心中不可逾越的一座山,也许多次于敬亭山驻留,便是他与自己心中大山的和解,亦或是与故人的精神倾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