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书随笔(11)2022.10.26
今天读完第十二篇“再回白色世界”第1到6节,分别是“兵变序幕”“蒋介石被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和共产党”“针锋相对”“友谊地久天长?”“红色地平线”,以及“后记(1944年)”,至此读完了整本书。
看完这本书,再结合之前对历史的了解,我个人感觉,“蒋光头”先生也是一位很有权谋,很勤勉很有抱负的人,但是和教员同志那么多年的较量到最后还是输了,感觉他们俩像是在下五子棋,“蒋光头”一直在围追堵截教员同志,可是最后,不管他怎么落子都是输。他的手段更像是“阴谋”,而教员处处是“阳谋”。
>蒋光头(蒋光头银元图片价格)
这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差别是教员同志领导的组织看到了当时中国最本质的问题,是农民问题,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满足人数最多的农民群体利益需求,而“蒋光头”没有。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三:
1、出身
教员同志出身富农,从小接触农民,深刻的体会过农民在当时社会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小就阅读《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极具反抗精神的书籍,这样的青少年经历为他的政治路线提供了最基础的元素。
而“蒋光头”先生出身溪口镇的富户盐商家庭,属于家产丰厚的地主,幼年没有直接接触农民的经历,他年轻的时候,读的多是正统古籍,比如《四书》《五经》之类的,所以从基因上讲,他是对具体的农民问题无感的。
2、境遇
孙中山去世后,“蒋光头”先生借助着国内买办资产阶级和国外列强的力量,夺去了中国政权,貌似拿到了当时中国最好的社会资源,占领了广大的城市区域。
但这恰恰给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因为他和他的国民党已经被扶他上去的势力绑架,而这些势力又是当时中国广大农民悲惨命运的制造者。这就注定了他无法解决当时中国最根本的问题和矛盾。
3、知识结构
教员同志和“蒋光头”先生都是非常勤奋的人,也都喜欢阅读学习,但有一个细节很重要,至少在1949年之前,“蒋光头”先生阅读的主要是中国古籍,而教员同志,涉猎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中外哲学体系的东西掌握的都很全面很到位,这才造就了教员同志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另外还有一点,在繁华大都市的“蒋光头”先生和在陕北农村的教员同志相比,精力管理效率不高,毕竟繁华容易分心,这也是很重要的。
下一本书读《学习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