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司马懿(三国演义司马懿是谁演的)

作者:洞见·心然

>三国演义司马懿(三国演义司马懿是谁演的)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

有人说,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英雄史诗。

那些神机妙算的谋士,胸有邱壑,须臾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心有雄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王佐之才荀彧、卧龙孔明、凤雏庞统、鬼才郭嘉、毒士贾诩、幼麒姜维……数不胜数。

在这群英荟萃的英雄谱中,唯独有一人,才华、谋略、识人等无一独绝,而且被百般猜忌,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却终结三国乱世,成了最大的赢家。

他就是司马懿,外号“冢虎”,即藏在石冢中的猛虎。

一个藏字,成就了司马懿从一介儒生到天下一人的彪悍人生。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会“藏”,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

司马懿出生时,大汉王朝已行将就木。

他虽“少有奇节,博学洽闻”,但生逢乱世,想要“学而优则仕”也并非易事。

当时,身为司空的曹操求贤若渴,听闻司马懿学识过人,便派使者前来征辟。

但让曹操没想到的是,素有治国平天下之心的司马懿却选择了拒绝,理由是:得了风痹,已经瘫痪在床了。

23岁小伙得风痹?

阅人无数的曹操自然不信,于是他暗中派出密探,悄悄潜到司马懿家细细观察。

可惜司马懿早有准备,任凭手掐针扎也纹丝不动,用精湛的演技成功骗过了曹操的耳目。

素有大志的司马懿为何隐而不出呢?

他是在观望。

彼时群雄并起,曹操只是崭露头角,谁能逐鹿天下尚未可知,司马懿不想“所托非人”,于是退而求隐,继续观望时局。

司马懿这一隐,就隐了7年。

深藏在家的司马懿足不出户,每日与书为伴,时刻关注外面局势的变化。

直到曹操打败袁绍、成了天下最强霸主后,司马懿才欣然应召。

初入相府,司马懿并不急于表现自己,他依然藏巧守拙,从不主动出谋献策,而是默默地观察揣摩朝堂局势走向。

他在等待,看准曹操的继任者后,争取直达目标的捷径。

一年又一年,司马懿整整蛰伏了7年,才最终下定决心:暗中辅佐曹丕,力挺他上位。

但不管是给曹操进言献策,还是给曹丕出谋划策,司马懿从不张扬、也不争先,只是尽心尽力做好臣子的本分。

尤其是被曹操发现他有身子不动,脑袋180度向后转的“狼顾之相”后,司马懿更是谨言慎行,甚至连喂马这种小事都躬身力行。

正是这份先隐后等的藏巧之能,让司马懿的职场路越来越顺,一步步从文学掾擢升为太子中庶子,成为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之一。

就像《菜根谭》所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才华犹如一朵花,艳丽出众固然是好事,但好花还需沃土培。

如若随意绽放,必将经受更多风雨的侵蚀,甚至有可能零落成泥碾作尘。

常言道:“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攫人噬人手段处。”

越厉害的人,越善于隐藏锋芒,以低调内敛示人。

司马懿42岁那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他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从幕后谋士变为台前权臣,官至副宰相。

虽然风光无限,但看多了他人沉浮,司马懿深知伴君如伴虎,韬光养晦才是为人臣子的上策。

公元225年,曹丕南巡,升任司马懿为抚军大将领兵五千,留守许昌,主持国政。

这在曹魏史上是第一例,由曹氏宗亲以外的人执掌军权要位。

司马懿没有喜形于色,反而固辞受封:“臣不敢接受这些官职。”

他担心升迁过快,成为众矢之的,更担心这是主上对他的考验。

直到曹丕一再坚持,司马懿才安心受命,但他丝毫不居功自傲,不彰人短,不炫已长,默默地做好分内事。

出类拔萃的是高手,藏锋敛锐的才是高人。

到曹睿时期,司马懿更是将“藏锋”做到了极致。

当时,同为托孤大臣的大将军曹真,总把司马懿当作竞争对手,处处与他攀比,事事都想压制他。

司马懿却从不与曹真较高下,相反他还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成全曹真。

诸葛亮二出祈山时,立功心切的曹真被算计得损兵折将,形势危急,派人星夜回朝求助。

司马懿不计前嫌,主动献策,说蜀兵给养不足,只要坚守一月不出战,蜀军自退,到时再乘虚追杀,必能胜之。

担心曹真冒进,司马懿又奏请曹睿下旨,告诫曹真,追赶蜀兵时,一定要观其虚实,不要深入敌方重地。

更令人佩服的是,朝廷官员前去宣旨时,司马懿再三叮嘱:“如果曹真问圣旨上的主意是谁出的,你千万别说是我,免得曹真计较错失良机。”

司马懿的谦让内敛,赢得了朝臣的赞许,曹睿的信任,他不动声色地开启了三朝元老的进阶之路。

曾国藩曾说:“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至大。”

锋芒毕露遭人嫉,张扬不羁易树敌。

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越是闪光,越懂得华而不炫、寂静藏锋。

很喜欢《墨子》里一句话。

蛤蟆、青蛙,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无人理会。再看雄鸡,耐心等到黎明时分,一鸣天下震动。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进一万步的蓄力腾飞。

三国豪杰中,司马懿是藏器高手,最擅长待时而动、后发制人。

他与诸葛亮数次较量,仅一招就把智多而妖的诸葛亮气得无计可施,那就是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坚守不攻。

因为攻守之间向来是攻难守易,所以司马懿利用兵多优势藏器待时,等到诸葛亮久停粮尽,无功而返时,再一路夹击,破解他的野战神话。

最终,五丈原之战,司马懿耗死诸葛亮,从此世间再无曹魏对手,他离年幼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越来越近。

然而,通往梦想的路,往往布满荆棘和险阻。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离世,司马懿与曹爽一同受诏,辅佐8岁的幼主曹芳。

曹爽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他利用尚书台首辅之便,大肆提拔亲信,想方设法削弱司马懿手中的权力,甚至明面上拜司马懿为太傅,实际是夺兵权。

司马懿不是没有察觉,可惜人事任免大权在曹爽手中,明争只会让他自断手腕,还会危急家族安危。

但历任四朝,经受过血雨腥风洗礼的司马懿又怎会束手受擒,他以夫人病逝,哀痛过度引发旧疾为由,递交了辞呈。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司马懿假装病重退休,暗地里却重金收养三千死士,分散于京城,寻求反击机会。

曹爽听说司马懿已病入膏肓,时日不多,大喜过望,带着三个弟弟簇拥着小皇帝一同出城,去高平陵祭祀先帝。

当皇帝的车驾缓缓驶出京城,消失在飞扬的尘土中时,司马懿父子三人立即戎装在身,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曹魏政权尽收囊下。

《周易》曾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走不通时要学会等待,等待事态朝着有利方向发展,才可以达到事缓乃圆的效果。

而且,越是逆境,越要学会等待,待时而动,才后发制人。

正所谓,藏器待时等闲度,乘势而为成大器。

罗贯中曾评价司马懿: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

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司马懿的成功,在于其心思缜密,隐藏锋芒,即使胸有激雷,依然面如平湖。

可以说,他用“藏”赢取了人生的辉煌。

谋进藏巧,聪明不露,是一种智慧;

得势藏锋,才华不逞,是一种格局;

问鼎藏器,待时而动,是一种境界。

人生在世,有所藏,才能有所露,藏是入世之法,是进阶之道,更是破局之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