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代表作(贝多芬代表作品)

他“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丨贝多芬的音乐启蒙

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入读波恩大学。受到教授欧洛吉奥·施内德(EulogiusSchneider)的影响,使他了解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由于约翰(贝多芬的父亲)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所以有同行说服了约翰,让贝多芬另请高明以进一步发掘其潜能。1781年(一说1782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ChristianGottlobNeefe)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FranzAntonRies)学习小提琴,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不但看出了贝多芬的优势所在,也能察觉其弱点:缺乏自制力、修养和纪律。他要求贝多芬研习前辈的作品,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再来是同时代音乐家的名篇,如莫札特的作品。1782年,奈弗发表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作品《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VariationspourleClavecinsuruneMarchedeMr.Dressler)。贝多芬在1783年(一说1782年)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1783年,奈弗在一音乐杂志撰文道:"这位年轻的天才应该在其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而贝多芬也是对这位老师深存爱戴,他在同一年写信给奈弗的信中提到:"如果我有所成就,这一定是您的功劳。"

虽然贝多芬在波恩受惠匪浅,但是该地的音乐资源无疑未能满足他。1787年他决定带着马克思·弗兰兹(约瑟夫二世的弟弟)的推荐信前往维也纳,拜莫扎特为师。后人对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所知甚少,但是有一件事被广为流传的,就是莫扎特当时虽然忙于创作唐璜,仍然抽出时间给贝多芬一个主题做即兴演奏,而贝多芬的演奏打动了莫扎特,因此说道:"注意这位年轻人,日后他会扬名天下。"而事实上虽然贝多芬曾拜访过莫札特,但是当时莫札特根本不在维也纳,所以很明显是传言。

>贝多芬代表作(贝多芬代表作品)

后来这两位音乐家的交流不得不因为贝多芬母亲的病危消息而中断,贝多芬就此与莫扎特分别,日后就未曾再见过面。玛丽亚的病情并未因贝多芬的归来而有所改变;她的逝世,无疑将家庭整个托付给了路德维希。约翰的行为越发不近情理,致使路德维希向皇储申请裁决取得两个幼弟的抚养权,结果是约翰得从月薪中拿出一半供养子女。在接着的五年里直到1792年12月18日临终的那一刻,约翰一直未得到自己孩子和亲友们的谅解与接纳。为了养家,1788年(一说1789年)到1792年贝多芬在奈弗的一支歌剧院乐队里作中提琴手,从而接触到当时的歌剧作品。

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入读波恩大学。受到教授欧洛吉奥·施内德(EulogiusSchneider)的影响,使他了解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这种影响,反映在贝多芬后来的作品中,特别是有着解放政治囚徒情节的《费德里奥》里面。1790年2月20日约瑟夫二世逝世,波恩读书与休养协会准备在3月份举行悼念,贝多芬在施内德的建议之下创作了一部《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剧》(WoO87),这也是贝多芬第一部与政治沾上边的作品。无人知晓这部清唱剧什么时候完成,但是根据协会在3月17日的会议记录,该剧并未如期上演。后来,贝多芬还为新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登基写了一部清唱剧:《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剧》(WoO88),这是一部身世更模糊的作品。它们不但在当时没得到上演的机会,现在也是鲜难听到(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在DG公司录制了它们)。虽然如此,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可道之处;相反地,这两部早期作品其实已颇具大家风范。特别是"利奥波德清唱剧"里那首长大的咏叹调,大提琴托著女高音的行文样式,让人倍感新鲜的同时还有一种脱俗的美。不久之后,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在从维也纳到伦敦的旅程中两次在波恩逗留,接触到贝多芬,并对前一首清唱剧大加赞赏,海顿因此劝科隆大主教将贝多芬送到维也纳深造。而贝多芬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于1792年再度踏上前往维也纳的行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