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大刀进行曲》,将一件兵器,延伸到,中国军人为抗战,不畏生死,同仇敌忾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艺术性的演化,导致一些抗日剧,将其夸大,歪曲,造成了很多以讹传讹的假象。
为了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抗日战争中,大刀技术的真正英勇,小编专门整理的这篇文章,以示正听。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正确的引导。
>台儿庄战役意义(台儿庄战役意义和影响)
台儿庄战役中,大刀战术,就发挥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1938年3月,一场空前浩大的会战,以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与日军第5,第10师团,在枣庄地区展开。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但是,胜利也不是简简单单,就拿到手的。
3月4日,日军在台儿庄外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炮兵阵地,对中国守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个时候,第91旅第183团3营,营长高鸿立,临危受命,对日军发动偷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大刀队成立,每一个成员装备一把大刀,8枚手榴弹,侵入日军的炮兵阵地,与之展开肉搏战,砍得日军狼狈而逃。
3月27日,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城内池峰城师长,立即下令第27师158团3营7连,组织进攻,必须夺回阵地,一旦台儿庄失守,整个第五战区,就会失去一个战略支点,决定此次会战的胜败。
7连,一直在战斗,此时只剩下57人。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搏命而已。
57个人,直接组成了一个敢死队,腰中插着手榴弹,手中拿着步枪,挎着大刀,分为六个战斗小组,从各个方向,对日军发动突袭。一个小时的战斗,57人有44人牺牲,歼灭日军60余人,当时的战况,如今仍旧可以想象有多惨烈!
在其他抗战战役中,大刀战术,也有亮点!
1932年1月28日,蒋光鼎,蔡廷锴,指挥第十九路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在闸北,吴淞等地,第19路军与前来支援的第5军,与日军进行了33天鏖战,歼敌上万人。
在这场战役中,大刀战术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第19路军的战士,利用夜间和巷战,多次与日军进行肉搏战,充分发挥了大刀的优势。这也是大刀战术,第一次出现在抗日战场上。
长城抗战中,大刀战术,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长城抗战,发生了冯玉祥的管辖区。西北军身处边陲地区,给养都十分困难,武器装备更是原始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能发挥优势,着重进行搏击和白刃战术的训练。
凡是西北军的建制,毫无例外,都有一个大刀队。大刀队对成员的选拔也十分的严格,必须身材健硕魁梧,身手敏捷,枪法娴熟,才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大刀队,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外,对大刀的使用,着重围绕白刃战,夜战,巷战进行训练。
自然战绩也非常的显著,在湘西桃源之战,廊坊之战,天津之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获得胜利。
1933年,长城之战,喜峰口战场,第109旅旅赵登禹,第113旅长佟泽光,身先士卒,各自挑选500名精英战士,组成大刀队,趁着夜色,摸入日军阵地,大刀挥舞,歼敌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斗,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甚至还有1架飞机!
抗日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大刀战术,发生在武汉会战,广济战役中。第68军组织大刀队伍,深夜潜入日军阵地,发起突袭,杀敌300余人。
以后的战斗中,大刀使用频率降低,双方的白刃战,基本上以刺刀拼杀为主!
值得一说的是,类似大刀这种较为原始的冷兵器,在敌后战场,一直都在使用。八路军,新四军,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持,武器装备差,弹药奇缺,只能使用大刀,长矛,红缨枪这样的武器。
抗战之中,我军战士使用的大刀,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民间传说得“鬼头刀”,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上,经常看到,处决犯人的那种!这种刀,刀尖不锋利,以砍,戳为主。
另一种被称之为“马刀”,这种刀由清朝“雁翎刀”演变而来,刀尖锐利,向上弯曲,能砍,能刺,比较轻盈!
使用的刀法,也有很多种!
一种是,李尧臣创造的无极刀法,这种刀法,攻防一体,简捷快速,力争一刀致命,实战性非常的强。长城抗战,大刀队,一般都采用这种刀法。
一种是马凤图的破锋八刀,八刀攻击八个要害。
还有一种是韩慕侠的八卦形意刀法,以扇、砍、劈、剁、托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