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家族(谢氏家族发源地在哪里)

之前见过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贵族?”似乎还为此很是遗憾。这位提问者可能是看西方影视作品看多了吧,贵族本来就是西方语境的产物,一群靠祖荫生活的寄生虫,生出一些矫揉造作的规矩,有什么可值得推崇的呢。我们没有贵族,但是有士族。“以天下为己任”的士族精神才是中华文明的正道。

其实,我们在奴隶社会时期有过贵族,当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架构崩塌,“封建”秩序解体,也就没了贵族。秦汉时期,施行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选拔机制,形成了世家大族,至东晋甚至出现了世家大族与皇权共治的情况。隋唐科举制的推广,让更多寒门士子可以登上朝堂,士族势力也逐渐消亡。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小学生都会背的一句诗,也是士族兴衰的生动写照。

>谢氏家族(谢氏家族发源地在哪里)

士族的代表和巅峰,就是诗中的“王”与“谢”。《华丽家族》一书讲述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谢氏家族的三百年兴衰荣辱。在那个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般变换的动乱时代,一个家族的历史反而比王朝更长久。

谢氏家族的确是名人辈出。最出名的,也是把谢氏家族带上巅峰的人物是谢安。谢安前半生是隐居东山的,时人常言,“谢安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越隐居名望越高,好在他终归没有辜负这番期望,以少胜多实现了淝水之战的胜利,将一个偏安王朝从毁灭边缘拉了回来。他在淝水之战胜利后的表现,让人难以理解。据记载,谢安在与人下棋时知道了胜利的消息,继续不动声色地把棋下完,别人问起战争结果,淡淡地说了句,“小儿辈大破贼”。虽然表面镇定,但是起身去向朝廷报捷的时候,激动地把木屐齿折断了都没发现。时人似乎还很推崇这“矫情镇物”的功夫。是够矫情的,明明是值得庆贺的大事,他偏偏藏着掖着装着,自己还推崇“真”。功高震主,自然惹来君主猜疑,谢安急流勇退自请外放,保全了自己。

只要一看见这句话,都知道要谈的是谁了。谢道韫,谢安的侄女,因一句话而流传千古,成为才女的代表,“咏絮才”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谢道韫的才华不只这一句诗,据说她的小叔王献之在家与人清谈辩论处于下风,谢道韫出马与客人隔着屏障辩论,反而把客人辩得无言以对。

更可叹的是谢道韫不仅才华横溢,还颇有胆识。丈夫王凝之身为一城守将,面对叛乱不积极布防,只知道祈祷天兵援救,最终被杀。敌兵破城连他小外甥也要杀害,谢道韫厉斥:“你们要杀的是王家,与我外甥何干?要杀就先杀我吧!”恰巧此时叛将孙恩路过,被她的凛然正气所动,下令放过。

此后王朝更迭,刘裕建宋灭东晋。谢家子弟们有的在江山易主的仪式上作为“人望”的代表传送玉玺,有的成为顾命大臣行废立之事,有的避灾远祸,有的纵情山水。杰出人物是谢灵运和谢眺。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才高八斗”是形容曹植的,但其实这句话体现的,不仅仅只是推崇曹植,更是谢灵运的自负。

今天我们了解谢灵运和谢眺,似乎先是从李白的诗句中窥得大谢和小谢的风采。如“脚著谢公屐”“中间小谢又清发”“使人长忆谢玄晖”。谢灵运一介文人,没什么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度,却一心想着建功立业,这点倒是和李白有些相似,难怪李白那么推崇谢灵运。谢灵运当太守只顾游山玩水,修晋书拖拖拉拉。不通人情世故,和父母官交恶,被诬陷造反后竟然自写反诗,最终落得被杀的下场。

谢眺比谢灵运晚生了八十年,他生活的时代已是南齐王朝末期,朝廷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谢眺一心避祸,灾祸却不招自来,裹挟进政变旋涡中,最终屈死狱中,年仅36岁。谢眺活着的时候没有多显赫,身后却因山水诗声名远播,特别是任宣城太守时,留下了不少佳作,被后世称为“谢宣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科举制的普及,世家大族的传奇也不复存在,士的故事不再以家族的面貌出现。至宋朝甚至呈现了“与士大夫共治”的局面,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