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和议以什么为分界线(宋金和议又称什么和议)

宋朝在后人的印象中,总是被冠以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弱。而这个“弱”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除了被金、辽等国不断侵犯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战事,基本上多采取议和的方式的来解决。对于议和,其实有时候也并不一定是弱的表现,当然也可以把议和理解为宋朝朝廷热爱和平,不喜欢战事频仍,其实这也是老百姓的愿望,老百姓应该是最不喜欢看到打仗的,因为战乱一起,老百姓不但要服兵役上战场玩命,甚至妻离子散,还要增加赋税。所以宋朝朝廷议和的解决方式,对于老百姓而言应是有利的。可是这个方式,同时也暴露了一个弊端,那就是宋朝在对外处理方式上不够强硬,时间长了,也容易留下软弱的形象,议和多了,对于宋朝的军事建设也不太有利,因为朝廷总是幻想战事一起,就议和来解决,而不是想着强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在力量悬殊不大的情况下,议和可以,但若力量悬殊过大的时候,敌方还会跟你议和吗?比如北宋末期的“靖康耻”,倘若当时的宋王朝还有足够的军力抵抗金国来犯之兵,那么议和,金国当然是会答应的。可惜的是,你已经软弱不堪,人家还给你议和个什么呢?总的来看,宋朝算是古代历朝历代中对外议和次数最多的一个朝代了,粗算起来,比较有名的议和,在宋朝共发生了5次议和。

北宋时期有名的议和有2次:

第一次是庆历和议:这次议和发生在宋仁宗时期,起因是西夏出了一位牛人,叫李元昊。此人有枭雄之志,在公元1380年建立了西夏国,他也就成了西夏的开国皇帝。在李元昊看来,觉得西夏国羽翼丰满,足以摆脱宋朝,甚至还意图妄想通过战争抢夺宋朝的地盘城池,于是就先后派遣大军取攻打宋朝,这样,宋朝和西夏之前的良好外交关系彻底破裂。

>宋金和议以什么为分界线(宋金和议又称什么和议)

但是李元昊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李元昊向宋朝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争,结果都是以西夏胜利告终,但是在中间的过程中,却并非是西夏一直处于胜利,而是双方互有胜败。可以说,西夏的进攻遭遇到了宋朝的顽强抵抗。但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场战争都是靠经济支撑的,而西夏的经济能力和宋朝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所以,表面上看似西夏胜,但是西夏的损伤却比宋朝严重,尤其是西夏经济受挫,其次是战争伤亡的损失也极大,让西夏受到重创。

宋辽和议

此外还有一条极其关键,那就是在李元昊和宋朝外交关系破裂之前,西夏每年能够从宋朝这里得到极为客观的“岁赐”,白银数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以及最为重要的商贸交易,其中西夏最主要的生活必需品粮食等物全靠以牲畜之物来从宋朝这边换得。而战乱一开,宋朝自然就停止了对西夏的“岁赐”,商贸交易自然也给它断绝了,这几乎让西夏的经济处于半瘫痪状态。所以,到了公元1044年,西夏虽胜,却不得不和宋朝签订议和协议,即著名的庆历和议。

庆历和议内容:西夏取消帝号,改称国主(但是李元昊在西夏国内实际继续称帝),向宋称臣,这样宋朝则给予西夏经济上的补偿: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遇到节日另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则通过这个议和花钱消灾,换得和平。

在宋朝历史上,庆历和议应该算是比较健康的一次外交政绩,西夏妄图对宋朝进行的战略扩张野心并未实现,反而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并且在经济上受到了宋朝的制裁和遏制,尤其是在庆历和议之后,宋朝也没有暂时开放双方的商贸关系,致使西夏李元昊非常被动,迫使李元昊多次派遣使者请求宋朝朝廷,宋朝方面才决定恢复贸易往来。

第二次是宣和和议,相比庆历和议的硬气,宣和合议时期的北宋已经是日薄西山,宣和合议只能算是北宋末期最后一点可怜的荣光了。公元1125年,金太宗认为灭宋时机已到,于是以勃极烈完颜斜也为元帅、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为两路总兵的统帅,兵分两路,分别从河北、山西向宋朝的都城开封杀来。结果,金兵一路势不可挡,一直杀到开封城下。从大势上看,都城都已经被围,存亡不过旦夕之间了,北宋基本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在这样的关头,却出了一位有血性的猛将,叫李纲,此人带兵死守开封,导致金兵在这里遇见了挫折,竟然一时难以攻下。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金国方面和宋朝就签订了一个协议,即宣和合议。可是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样的议和不会奏效太久,因为双方的悬殊太明显了,已经不是当年庆历和议时期宋和西夏时期的情况了。所以,到了次年,即公元1126年,金太宗就借口毁了宣和合议条约,派兵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接着到公元1127年,北宋就彻底结束了。于是,历史进入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有名的议和有3次:

第三次是绍兴和议。这是古代史上非常具有争议的一次议和,同时也是南宋史上耻辱的一次议和。后人对此争论颇多,而在民间则是被批得一无是处。此次议和的双方,仍然是金和宋,但宋已是南宋,北宋已被金国搞消失了。

秦桧夫妻

此次议和中有几个重要人物,其一是我们熟知的英雄岳飞,其二是大奸臣秦桧,其三是宋高宗。此三人的诉求各不相同,岳飞作为南宋最杰出的抗金名将,他的人生理想是收复失地,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而秦桧则无此家国情怀,他只是一个比较势力的权臣,为了迎合宋高宗,一味主和,甚至为了个人官爵地位不惜陷害忠良,最终残害岳飞。或者说岳飞成了宋高宗和秦桧实现个人私人利益的牺牲品。

此外宋高宗的态度最为暧昧,作为一国之君,当有复国之志才对,可惜的是他只想苟安于一隅,更是对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感到非常不安,所以他的主和目的跟秦桧基本差不多,都是为了保自己的位置。

但是当时的情况,又与宋高宗和秦桧的主和目的相悖,原因是岳飞在前线的抗金战场,节节胜利,金兵已经接连败退,岳飞先后收复了洛阳等地,可是这原本令人惊喜的捷报却让宋高宗和秦桧很难受。于是,这一对君臣为了自己的主和目的,迫使岳飞在有利的情况下撤军,同时私下联络金国进行和谈,但是金国答应南宋的议和,却有一个令人不爽的条件,那就是处死岳飞。宋高宗为了表达议和的诚心,竟然真的让秦桧设法害死了岳飞,造成了巨大的历史冤案。不过金国方面知道岳飞已死,于是就答应进行议和,即所谓的绍兴和议。

宋高宗对为了实现绍兴和议杀害岳飞,后人一般都认为是秦桧为之,但是实际上宋高宗也有责任,另外有史家认为宋高宗杀害岳飞,除了此乃金人所提条件之外,还有岳飞已经有功高盖主的嫌疑。而武将之功过高,尤其令皇帝担忧,毕竟宋朝有“陈桥兵变”的前车之鉴。

绍兴和议开启了南宋屈辱的开端,一是向金称臣,二是失地颇多,三是宋向金上交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第四次是隆兴和议,南宋一直以软弱形象示人,不过客观来看,南宋也硬气过一回,就是宋孝宗执政时期。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代皇帝,他继位后,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为岳飞正名,宋孝宗一继位就恢复了岳飞的官爵,并且下旨召回岳飞被流放的家人,这件事受到后世的一致好评;第二件大事就是渐渐把被罢免或外贬的主战派官员重新启用,开始积极备战,那么这位宋孝宗要干什么呢?原来他有岳飞之志,就是想收复旧山河。第三件大事,就是隆兴北伐。

宋孝宗一心渴望收复失地,所以他一边重用主战官员将领,同时积极扶持他们开始准备战事。到了公元1163年,实际上是他继位后的第二年,由此可见宋孝宗收复失地之心切。宋孝宗任命张浚为主帅,统兵8万开始了北伐之路。一开始战事进行非常顺利,南宋大军接连取胜,人心大为鼓舞。但是最终却因李显忠和邵宏渊两位主将不和,导致惨败。最终南宋方面在金国大军的压迫之下,被迫答应议和,即隆兴和议。

相比较绍兴和议而言,隆兴和议应该算是有进步的,其一是两国的关系不再是君臣,其二是南宋朝廷每年仍然要给金国的钱财不再称岁贡,而称岁币,并且数目也有所减少,银从25万两减到20万两,绢也由25万匹减少到20万匹。虽然隆兴和议算不上多光彩的议和,但是这次议和对于南宋而言,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次议和保持了宋金两国40年的和平共处,至少对于两国的老百姓是有益处的。此外,宋孝宗在位期间,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一度出现了非常繁荣的气象,史称乾淳之治。

第五次是嘉定和议。这又是一次充满屈辱的议和,南宋历史进行到第四代皇帝宋宁宗时期,有一位权臣宰相,叫韩侂胄。这个人也颇具争议,原因是他反对理学,在宋朝时期,理学是主流,因此韩侂胄遭到了众多士大夫们的反对。但同时,这个韩侂胄又是一位主张抗金人物,为此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夺了秦桧的所有官爵。

不过这位韩侂胄可不是岳飞,他是空有抗金之志,却无抗金的统兵能力。公元1205年,韩侂胄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得到极大的重要,南宋抗金派的许多旧人也被重新启用,一片大好的抗金氛围。韩侂胄也很积极,借此大好时机,积极备战。如果不出那个败类的话,韩侂胄虽然没有岳飞的能力,但是他的组织能力以及支持,应该会使得抗金将领们发光发热,并且或许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可惜的是,南宋抗金大军出了内奸,这个内奸叫吴曦,此人叛投金国,被金国封为蜀王。这就彻底把韩侂胄攻打金国的全盘大计给毁掉了,结果是各地纷纷吃败仗。到了第二年,即公元1206年,金国大举侵犯。这年年底,金人派使者主动议和,议和到公元1207年达成,期间主战派领导人物韩侂胄在金国要求下,被主和派暗杀。

嘉定和议的主要内容有3条,分别是:其一宋金两国为伯(金)侄(宋)之国,真是够耻辱的;其二是岁币和赔款,南宋向金支付赔款300万贯,岁币的数额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南宋得到的回报是金国把新占领的宋朝城池归还;其三是韩侂胄等抗金人物的首级送到金国。

结语:总的来看宋朝这5次议和,北宋时期的两次议和还不算耻辱,尤其是庆历和议还算是比较硬气的,至少不失国家尊严。但是南宋的这三次议和,基本都是让人看了如同吃糠般难受,尤其是绍兴和议开启了耻辱议和的开端之后,一次次都令人无比悲愤。不过如果一定要说哪一次影响更坏,那应该就是绍兴和议,因为这次议和不仅使南宋朝廷的脸面丢尽,还搭进了一位最杰出的抗金名将岳飞,此外,它还具有开启耻辱议和的这个不良带头作用,因此它是最耻辱的一次议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