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这是一只战国水晶杯,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不是恶作剧!这只杯子材质不是玻璃,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琢磨而成的,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墓,现陈列在杭州博物馆中。
不少网友看后惊呼:“穿越,一定是穿越!这是我家的牛奶杯,昨天穿越到战国时期不小心遗失的。”还有人质疑战国时期工匠的手艺是否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水晶杯,恶搞说水晶杯是后人遗落在古墓里的。据当时参与考古的专家说,水晶杯是和一组陶器一起出土的,杯身横卧,杯里满是淤泥。考古队当时就拿着水晶杯和杯里的泥土去北京,经过专业鉴定,土壤成分确实是战国时期的。
>战国水晶杯图片(战国水晶杯在哪个博物馆)
我从不怀疑战国匠人的手艺,我只是深深震惊于这只水晶杯的造型: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完全与古人普遍崇尚繁复的审美风格截然相反,在古代器物中几乎找不到如此简洁的,也正因如此,令人难以相信是战国时期的器物。其穿越之感还不仅因其简洁,这只水晶杯的造型非常符合现在的“人体工程学”:它的杯壁斜直呈喇叭状,下部收口,最后底部又呈外撇,视觉效果即轻盈又稳重。用手握住它的时候,会感到杯壁的弧面非常贴合手掌,手感舒适。
此为现代仿品,网上售价六百
可以说,这只战国水晶杯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毫无违和感,它所体现出的审美情趣与今人几无二致,这不禁让人有时空错乱之惑。
我们知道,手工艺品绝不是孤零零的一件器物,它的背后是有文化的。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举凡历史沿革、疆域地理、语言、建筑、饮食、服饰、交通、器具、物产、人物及著述、商业与手工业、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无不兼容并包。手工艺品只是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见微知著,“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水晶杯只是表象,文化才是内涵,透过表象看本质,在某一个点上,古今人们的内在是有交错的,是可以相通的。但区别在于,现代人们的哲学、思想、文明是成体系的,所产生的物质与非物质成果无时无刻不受到此种精神的滋养及此种精神所产生之硬件的支持。而水晶杯所体现的现代意识只是灵光一见,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的,受到种种钳制与桎梏,无法打通奇经八脉,无法持续生长。像一滴水落在沙漠里,转瞬不见,最多形成一个小水洼,很快就干涸了,无法汇成河流,无法滋养万物。就像鲁班的木鹊不会发展成为无人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不会发展成为汽车,竹蜻蜓不会发展成为直升机,算盘不会发展成为计算机,二踢脚不会发展成为火箭:因为缺乏体系的支持。
这就是我面对这只战国水晶杯的思索。
朋友发来的截图,让人时空错乱之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